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考】【补充】苏系和欧霉系的设计思路

2023-03-19 16:12 作者:62路1-2284__今日EXB  | 我要投稿

(本文无关时政没有血腥暴力等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不讨论有关T14的内容和设计理念)


清一色的锅盖头

对苏系的一些误区

首先澄清一些误区,T72的技术前级是T62,参考了部分T64的设计,并且其不是为了和T64、T55高中低搭配,T72出来前T64的发动机还没有成熟并且履带很容易断裂,所以T72成为当时临时性的替代品,并且T72的正向速度比T64快,也就侧面证实了不是为了高中低搭配,你让低配车冲前面是想送人头是吗?实际上T72、T64单纯就是哈尔科夫厂和乌拉尔厂的竞争产品,没有什么所谓的搭配关系。下面进入正文

苏系

苏系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坦克,进行纵队式的大纵深突击,再由坦克及BMP掩护步兵进行巷战,在现在俄系在继承这一观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BMPT火力支援车进行巷战掩护,编制为1台MBT+2台BMPT,在突击作战时,为1台BMPT+2台MBT,但是,由于目前BMPT只有11辆,1台不确定是不是不可恢复性损失,和约10台刚刚下线的,并且大多数BMPT都归属于VDV和近卫坦克师,所以在一部分装备比较次的师,采用的编制是2~3台的MBT小组掩护步兵作战,在阻击战中,则采用1台~2台MBT在路口附近守候,炮兵进行支援作战。

其防护理念,说简单一些就是万年锅盖头和低矮车身,而详细一点就是苏系从WW2时期的倾斜装甲的实战经验,并且其复合基甲在上个世纪50年代属于是领先水平,并且现如今,在其正面还装配有楔形装甲钢,甚至T90M的楔形装甲钢都已经难以认出里面裹得还是一个锅盖头,并且考虑到车体越高投影面积越大,还对车身进行了压低,并且为了解放炮手引入了自动装弹机系统,为了实现快速的大纵深突击和包围,提高了发动机功率和备弹数量,但是也为后来的殉爆飞头埋下了阴影

初步搭配倾斜装甲的BT?
低矮的车身让其难以被击中

欧系和霉系(西方坦克设计理念与背景)

欧系的设计理念,有点类似于人造山工程,由于收到苏联钢铁洪流战术的影响,欧系更偏向于利用其发达的高速公路系统,进行阻击作战,所以可以看出欧系的履带甚至有的是胶的…………所以去UA这种火力密度大、路面泥泞不堪的地方……的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欧系的装甲防护和美系的装甲防护理论基本上是一样的,这个在下文介绍霉系的地方写到

霉系的设计理念的话,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讲,因为其本土根本没有什么陆上压力,所以其陆军基本上是在空中火力掩护下进行突击作战,所以其陆军极其依赖空军,突击作战的和苏系差不多,就不说了,重点关注巷战部分,巷战时,由M2/M3和M1掩护步兵,但是这个体制的问题和设计思路有关系,我们知道欧霉系的动力都在车尾并且此处装甲极其脆弱,那么只需要对尾舱火力倾泻就行了,简单粗暴,并且在实际战斗中表面,面对机枪时,欧霉系坦克的正面防护是极其强大的(豹2的炮盾那里只要不是穿甲弹那种糊上去就没事),所以就打欧霉系坦克的攻略就够渔夫水了多少期视频了,来,让我们共同背诵一遍“正面打不穿不要打,尽量破坏观瞄设备,注意炮塔旋转,痛击尾舱,无人机弹药攻顶~~”,不过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挑战者2到底归欧系还是霉系?这个你们自己探讨,这里不再深究

总体来看,这三个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都不一样,所以请各位网路砖家在斗兽棋的时候先选好场景

【思考】【补充】苏系和欧霉系的设计思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