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副校长为上海这所学校“站台”,小初高全学段教育就该这样规划!
2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论坛“三重视角下的世界型人才成长与规划”在普陀区上海安生学校星空厅举行,这次以“教育规划”为主题的公益论坛,堪称普陀区从未有过的顶尖学术交流活动,引起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同时,举办方全程在线直播,引得教育科技各界人士纷纷点赞。据悉,出席这场公益论坛的重磅嘉宾不乏剑桥大学副校长David Cardwell教授、国内著名比较教育专家张梧华先生、前上海控江中学校长,现上海安生学校校长姜明彦先生以及培养出剑桥兄弟的牛娃妈妈蒲锦文女士。

那么,教育规划到底在规划什么?这次公益论坛从三重视角给出了答案。
剑桥招生官:你的好奇心和热情,才是我们想要的

Cardwell教授提到,比起卓越学识和过人的智慧,剑桥的招生官更想了解的是,
你为什么想要学习这门专业?以及你有多大热情投入这项事业。
可以说,剑桥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引领世界重新思考,进步,创新,并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他/她们将会努力探索各个学科的所有奥秘,但更重要的是,他/她们对自然充满好奇,都拥有追寻内心热爱的精神。如果说一定要教育要从小规划,那么这些才是重点。
剑桥兄弟妈妈:家长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蒲锦文女士谈到教育规划,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他们家的两位剑桥兄弟同样优秀,都录取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但又各不相同,哥哥记忆力好,数感差,弟弟逻辑思维强,运动能力弱,如何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扬峰填谷,是我们家长最应该深入思考的。在正确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家长的助力就像传送带,能够他们最快速的达成目标。这位妈妈自信笃定地对我们说,别拿基因做借口,来掩饰你规划的缺失,家长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沪上知名校长:核心素养的精髓是“真实性”

在校长分享环节,谈到教育规划到底在哪儿,姜校长却绕了一个弯儿!
姜校长自豪地从上海安生学校的“项目式学习”谈起。以剑桥大学副校长David Cardwell教授为首席导师,在剑桥大学顶级导师团的加持下,学校的两大平台国际社区和空中生态园在普陀区教育圈颇有影响力。
国际社区包含科技范儿满满的课题商科项目“如何运营一家咖啡吧”,“空中生态园”涉及生物、地理、化学各学科交叉,知识体系从商业分析与定位到运营结果和成本利润分析,这里不仅彰显孩子们的国际视野,更是将他们的核心素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和创造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展现的淋漓尽致。在项目式学习推进的过程中,学校给予他们最大程度上的学术自由,无限拉近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距离,激发容纳他们的好奇心和热情,也让学生们不断感知、适应未来生活。
姜校长提到,核心素养的精髓是“真实性”,未来人才的内核,是孩子对真实生活、对幸福生活的感知力和适应力,而上海安生学校一直践行着这样的教育规划路径。
比较教育专家:从“国际胜任力人才”现在到“未来的领跑者”

国内著名比较教育专家张梧华评价本次论坛,如果还是按照以考试为指挥棒,只盯着中考和高考做教育规划的话,那么我们将很难培养出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胜任力的人才。安生教育集团一直以来将世界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资源引进中国,上海安生学校积极实施STEAM 融合课程体系,推进PBL 项⽬式学习、IBET 融合课程及⾼级实验室研究课程,培养学⽣⾯向未来的核⼼素养。培养具备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的国际胜任力的人才,凭借自己的实力、求知欲,和努力,在未来赢得一席之地,并成为“未来的领跑者”,这才是教育规划的本质所在。他表示,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安生的义务,也是安生的责任。安生也将继续奋楫笃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
此次公益论坛,嘉宾们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在如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里,在这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教育固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因为教育培养的未来人才,是要创造未知,更要引领未来。
我们有信心,把更好的未来交给由我们安生培养出生来的顶尖学子手上,共同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