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转变两个教育观念
由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由以知识为本向以能力发展为本转变。课程改革,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创建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
阅读课程标准
首先阅读课程标准。通过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所讲授课程的结构体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初步了解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法上的要求。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上的语言材料进行阅读训练外,还要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分级确定阅读篇目,并规定数量要求,最终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量。
分析教材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年轻教师,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前期基本工作。对教材内容,每多读一遍,就会多一分理解和把握。通过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掌握教材内在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思维逻辑关系。同时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学资料等。另外,还要注意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前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优秀课例),调整充实教学内容,增补最新的信息。
预设教学方案
这是备课的具体过程,是教师深入具体钻研教材和安排教学活动的细致过程,也是教师个人思维活动的深化和具体化。首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制定出实用的教学预案,构思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环节设置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教案不是上课的备忘录,更不是要求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因此,教案要详细、具体、层次清晰、环节处理要灵活。要重点研究导学设计,课堂教学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和做,删除无效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参与和发展。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