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实战诀 — 八则

2023-02-21 03:34 作者:天羅地網  | 我要投稿


△“先自舞”,就是练套路。“后比武”,则是作实战之试验也。 

△“拳到用时忘打法”、 “真拳烂用”、 “人家打你不商量,你打人家不能想”、 “练时眼前无人似有人,用时眼前有人似无人”等等,均是拳法精熟融化、打出就是,必合规矩, 而又全不用心之意也。

 

△实战好比鸡蛋的蛋白,内中必有蛋白 — 原理,而外则裹以蛋壳 — 套路。

 

△传统武术之实战,一发而多式,同时而异部。学习者茍无心性开发之基功,绝无可能从事之。

 

△人有急功好用者,修养未到而追求传统武术之用法,非唯徒劳,实不可能。


△年轻人习练传统武术之实战,十之八九不成功,问题出在脑筋不够用,不是因为肢体不强壮。

 

△人之肢体,比如雄兵健卒,是可以打胜仗的。然而、倘若脑袋不够用,一如部队长∕指挥官不称职,则虽有强兵,只能战败而已矣。


△传统武术万万不是兵卒之武术,必须是主帅用兵,三军具集之武术。始足以言实战,而亦始足以言传统武术也。


《長短句》---陳王庭

「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閑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欠官糧早完,要私債即還,驕諂勿用,忍讓為先。

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顛,常洗耳不彈冠。笑殺那萬戶諸侯,兢兢業業,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總不貪。參透機關,識彼邯鄲,陶情於漁水,盤桓乎山川,興也無干,廢也無干。若得個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態炎涼,成也無關,敗也無關。誰是神仙?我是神仙!」

再谈形意起钻抱劲——中气运行(真定老人)

上篇博文讲到“抱如蛋,去如箭”。 起钻时全身百骸收缩合抱,这只是外形,肚里还有活儿。

在起钻抱劲时,随着尾闾下垂向前兜,同时要收缩肛门向上提,包括阴茎向上一收,会感到一股神经流由下向上冲入丹田。据说这是督脉的阳气由命门经会阴向上冲入丹田。同时,随着鼻子吸气,加上双臂合抱和含胸,阴气也沿任脉向下压向丹田,于是,阴阳二气在丹田合抱,叫做“中气”。这时,全身如压缩的弹簧,中气饱满,小腹铁硬。当心发出“劈击”命令后,身向上长起,中气向上提到“中丹田”,伴随着呼气,中气下冲,丹田猛然鼓荡,如火山爆发,势不可挡。丹田、命门一带是全身力的枢纽,这里发生“地震”,震波就会遍及全身。首先是尾闾由向前兜的状态向后翻震,这是“震源”,向下传到腿引起腿的弹动,将身体瞬间弹离地面并发生向前一小步的“寸进”,腿蹬地面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这是肢体作一系列打击动作力的来源。“地震波”向上传到脊柱,由于尾闾向后的震动引起脊柱上部向前的震动,于是,身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向前劈出。又由于左手左肩向后的抖动催动了右肩右手向前的抖动,全身之力都集中在右手瞬间发出。力向四外炸开,而身体中心的力基本为零。保持了自己重心的稳定。

中气合抱表现为“吸”,吸的过程是缓慢的,中气的爆发表现为“呼”,呼的过程是快速的,叫做“慢吸急呼”。接手用“吸”,表现为收缩,是为“柔”。出手打击用“呼”,表现为伸展,是为“刚”,柔接刚发叫做“软接硬打”。“柔过气,刚落点”。不论少林武当,概莫能外。

中国武术流派甚多,但在中气运行发力秘诀上却惊人的一致。这就是“不传之秘”。清代名师苌乃周在讲此秘诀时说:“谨之秘之,且勿泄露,以遭天谴”。其实,《苌氏武技书》早已有人刊印出版,遭天谴也轮不到我。

此文发出后,不少人说这篇说得不够科学,年轻一代摈弃迷信,崇尚科学的精神令我惊喜,谢谢。传统武术总是讲“气”,神而玄之,莫名其妙,气是啥?谁见过?沈安先生说过一段话,是否可以作为对“气”的现代语言的描述:“心灵瞬间的感应,气血自然的冲动,神经电磁的脉冲,肌腱纤维的同步张弛,武术的一个较高层次和境界”。

南师说李小龙那样练功肯定暴死

“有位同学拉我看一段影片,讲一位在香港去世的功夫明星的一生。我说这样练功夫非死不可,这不是中国功夫,中国功夫不是这样练的。他不懂用气,所以营卫不调,必然要暴死。我们后天的生命,血液够不够还是次要,气够不够最重要,气一不够就不行了。练武功象他这样练,简直把气给练断了,这是不对的。以我来讲这部影片就不该播放,国为孩子们不懂,会学他练,那不是学早死吗?中国功夫哪里是这样硬搞的?外家拳,少林拳也不是这样硬来的。练拳二句话原则: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都要一起来。”

-----摘自南师最新著作《我说参同契》。本站转载南师此段开示,是想提醒一下那些想练功夫的人.不要走错路.

练武要下实在功夫,基本功自不必说,即使招法,也不是一说就会,必须与很多人交手,多次使用,才能有一点感悟,至于“巧”,那是永无止境的,今天觉得用得很巧,再过几年会觉得那时候太笨了。越来越巧,但永远达不到“最巧”。------真定老人


铁砂掌

作者:吴大伟

八极拳手型变化多样,凡习八极拳者大都要演习各种掌法,追求手掌的相对杀伤力。已故八极拳五世大师吴会清先生就对铁砂掌有独到研究。据有关资料记载,吴会清掌拍巨钟,方圆五里之外嗡嗡作响,人颂绰号“铁巴掌”。今天,我们根据会清公的秘传加以整理,示给世人,以供好者同享。

铁砂掌的基本训练方法:

一、 先准备一个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布袋(布袋可用九层白棉布或三层帆布缝制)、和100张“毛头纸”(一种微黄色较柔软的纸),把布袋和毛头纸同放铁锅中,用六斤陈醋熏蒸半小时(放纸时,要适当的喷洒一些醋于纸中),再把纸装入袋中,把袋口缝好、凉干即可使用。

摔掌时注意事项如下:

1、 要固定一定的时间,不得间断,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多则40分钟。

2、 制作一个结实的支架,高于平身架(平身架就是两腿微蹲,成高马步,两臂肘至手掌稍节能平放在支架之上为适度)。

3、 注意力要集中,不得有外人干扰,要心平意静,专心致志。

4、 双臂用力(先轻后重)轮番摔打,肘部、小臂、掌、指端要同时平击于纸袋之上。

5、 用此法一般摔打三个月,纸粉碎后,再用第二种方法。

二、 在布袋之中装入10至15斤绿豆(如装纸的布袋未破,可继续使用),并继续摔掌三个月,待绿豆粉碎后,换第三种方法。

三、 在布袋之中装入20斤经二斤醋炒过的铁砂子(铁砂子与绿豆粒大小即可),摔打四个月,可谓掌功已大成。

注意:每次练功完毕后,要用舒筋活血的药擦洗,洗药在一般中药店均可买到。

练铁砂掌洗药的处方是:

红花(三钱)、桃仁(二钱)、木瓜(二钱)、血竭(钱半)、乳香(二钱)、没药(二钱)、草乌(二钱)、白椹(二钱)、防风(二钱)、透骨草(二钱)、丝瓜络(二钱)、山甲(钱半)、铜绿(二钱)

用65度以上的高度白酒1至2斤浸泡,密封埋地下半米处一个月备用。每次练完摔掌后,用药酒抹、擦即可。因药物有微毒,伤破出血忌用,不能口服。


何謂三珍湯

  三珍湯是一種補氣的湯藥,練動功階段,特別需要飲用此湯,初學者,下手後一日一帖,練較久後每週2~3帖補氣,男女老少有別。詳細配方列之如下:

主方:黨參、黃耆、何首烏各三錢。

40歲以下男子,若覺貧血,可加當歸一錢;若覺肺以下,腸以上有病,加杜仲一錢。 40歲以上,加當歸二錢,有高血壓者勿飲。 女子加當歸三錢

「三珍湯」為黃耆三錢,黨參三錢,何首烏三錢可加六顆紅棗。

若要清除中藥當中殘餘的農藥,可先將中藥加水泡半小時後將水倒掉,再加約五碗水(可視個人喜好調整濃淡),水滾後轉小火繼續煮20分鐘後即可飲用,倒出所有水後可加五碗水再煮一次。

可成比率,一次煮一大鍋(譬如五~十份),冷卻後放冰箱,要喝時於微波爐加熱。

另外,有人試過食用科學中藥的粉末也有效果。

薛颠写出了“锻炼筋骨”一章,这一章节,也是对“九要、八论、四稍、三害、八忌”的总结,将这些理论归纳出一个具体的练功方法,如下:

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骨者,生于精氕而与筋相连,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髓满(髓是人之精也)。筋之伸缩,骨之灵活,全系锻炼。

头为五阳之首,尾闾是督脉之门。头宜上顶,尾闾中正则精气透三关入泥丸(脑海);背胸圆开(指背筋胸筋撑开),气自沉下归丹田(小腹);两臂抱撑,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指,手指;心,手心,属筋);

象其形,龙蹲,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摇首怒目,胯坐挺膝腰:腰似车轮转,身有水准线;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两股形似弓,进退要连环,骨灵河车转(如机器之轮轴也):

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发动若弦满,手出如放箭,运动如抽丝,两手如撕绵;手足挺劲力(手足四腕力也),叩齿骨自坚(齿属骨);

行其意,摇首搅尾闾,动如飞龙升天,践如猛虎出林,纵跳灵空象猿猴,步法轻灵如猫行。

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此篇是宝,透露练拳秘诀。首先指明健康在于筋骨,外家拳讲究练骨,骨头重,别人一触即痛,技击占便宜。所以有踢铁棍、打木桩的练法,来增强骨骼的硬度。

薛颠说骨是精气所生,做“练精化气”的功夫才能骨重,原来练精化气的道功,有直接的技击效果。

骨重——骨头的密度大,骨髓饱满。骨髓是精,薛颠说练精化气的方法是“头上项、尾椎中正”,头是阳气聚集处,尾椎是督脉开始的地方,督脉是阳脉,头和尾相对了,精气孕化,会生髓。

骨头的硬度是髓滋养出来的,得到充分养料的花,总是叶挺枝坚。另一个增强骨骼密度的方法是——叩齿骨自坚,让上下牙轻叩,就是坚骨之法!

形意拳四稍理论说,牙齿是骨头的稍,是骨头最敏感最显露处。旧时代,镶金牙是时髦的事,有的老人只掉了几颗牙,觉得早晚都得掉,于是把好牙拔掉,镶上一口金牙。结果很快身体大差,往往早逝。损牙便伤了骨,反面证明齿骨的关系。

骨头等于是弓背,筋等于是弓弦,弓弦韧性大,射出的箭才远。筋粗长,方能力猛。猫科动物弹跳力惊人,因为胯部的筋又粗又长,能让跨骨最大限度地撑开,等于拉满了弓,将身体射出去。

薛颠用“放箭、抽丝、撕棉”来形容拳劲,揭示用的是筋力,而不是肌肉纤维丛之力。

肌肉纤维丛的力量有限,练得膀大腰圆,周身肌肉块,但肉厚筋软,并无力量。而一个练拳的干瘪老头,胳臂上的肌肉耷拉着,比武却有虎豹之威,是肉软筋强。容易让人误解为是凹胸凸背,结果练成了驼背。薛颠解密“含胸拔背”不是外形,而是胸口、后背的筋撑开了。

以撑雨伞比喻,含胸指的是雨伞底部的枝条都撑开,形成空间,拔背指雨伞项部的枝条撑开,形成棱。

含胸拔背是打开了一把雨伞,撑满了筋,不是弯曲脊椎。筋参与“炼精化气”的过程,胸背的筋撑开,气才能降丹田。

还有一句奇妙的话——肩窝吐气,肩窝是锁骨内凹陷处。练拳时,后背是最敏感的,气血变化大。肩窝里的筋撑圆,后背的热就能传感到肩窝里,锁骨一温热,内脏就受益了。

肩窝不通,像人死死地憋着一口气,肩窝通透,像把气吐出去了,所以名为“肩窝吐气”,不是肩窝凸起。

健身房中举物、拉物的负重训练,能练肉不能锻炼筋,因为刺激的是肌肉群。不刺激肌肉群,才能锻炼到筋,薛颠指出方法为——吸手脚心。手脚心是筋的窍门,手脚心凹陷,便牵动了筋。

吸脚心为“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不是脚趾像钻头钻地,而是脚心内含、十趾抓地后,感到有股劲像钻头似的往脚心里钻,一直钻到身体内部,引发得身体作出水母一样的抽缩动作,这便是练筋了。

抽缩极快,不可控制。吸着手脚心来练拳,突然会小腹一紧,脊椎震动,厉害的能弯了腰。这是牵动了小腹的筋。

有人说八卦掌不利于技击,身法灵活,击打力却不强。八卦掌训练之初,只练“吸脚心”一点,一日走三百圈,两个月后就有了筋力,击打能力很强。武术的常用词汇“含胸拔背”,    八卦掌是形意拳的友拳,巧妙

各有不同,而原理相通,可以相互参究。除了手心脚心内含之外,手脚腕挺力也是练筋之法。

汉字的同音字往往在意义上也有关联,劲与筋同音,劲就是筋力。

骨灵河车转——河车是南方旧时代农家的水车,架在田头,人踩水车,可将沟渠的水调到田中。

道功的“转河车”,是练精化气,比喻气在体内循环。此处的转河车,不是精气,指骨盆,系在骨盆上的筋强韧,骨盆运动起来,拳头上的击打力量可翻倍。

最后薛颠强调“如龙如虎如猿如猫”的动势,都是在头项和尾椎上获得的,此为点晴之笔。


实战诀 — 八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