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们热爱的二次元,如何面对最终结局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世上没有不完的番剧。
因为喜欢所以失落,因为遗憾所以美丽。
面对番剧结局的正确处理方式
每个人几乎都有过这种经历:明明是一个搞笑番,最后搞得你痛哭。
这种情况原因我将以我个人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有异同,属正常现象。

我上面写了引言了,为什么我要把番剧比喻成宴席?因为它就是一场人生的宴席,回想下,一个连14岁都能理解的问题就是:我能和我想守护的事物永存吗?答案是不能的。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完或接近看完开始有的难受,因为它即将在你的人生中永远失去,成为已观番剧的一部分,这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如果你看了第一集,没看简介,也没看剧透的评论,你的期望的结果在理论上是属于叠加状态的,但当你看完了,它就如钢铁般坚硬事实不容动摇,想法归是想法,永远不能成为动画的结局。
但这只是诱因
当事实逐渐去让你接受时,你就不得不清空想象的美好,与此同时各种美好的过程,结局都得重新按照标准结局记住,但可惜的是,有些人并没有看过小说或漫画,造成它是直接入动画的坑了,因为缺乏前期的知识,比如 :
你看 可塑性记忆,其实看到最后也就是引得我们泪目的事情,为什么看完还有这种感觉?因为最后艾拉的记忆被清除了,这就连我们在生活中的假设也是不可以接受的情节,但是事情发生了,你不得不到处去搜寻艾拉最后恢复记忆了吗,还有第2季吗,有些事情全部明白要比一直糊涂好,有些则不然。
拿 珈百璃的堕落 来说,这是真正的搞笑(配合BGM),不过OVA哭死我了,因为珈百璃写的是日常,它具有以下特征:
普遍性:没有异世界和魔幻、遥不可及的科技力量,比较贴近生活。
完结性:完美,或搞笑,彻底洗脑循环类,可随意主动的气走观众,这是厌烦感的重要属性。
无伏笔性:防止无脑自行联想,不可以随意发挥,因为太平常了。
搞笑性:不光全程没有悲观、沮丧的事情,还应具有滑稽属性。
无抒情性:这个在未闻花名里全都是抒情,也是重要的产生共鸣的途径,通常的番有负面史的,都逃不开有抒情这个坑。
沉思性:细思极恐的事情,龙与虎中的情节多想的话就会爆炸,所以少去思考不必要的,除非你需要或你有能力处理掉这个思考后的信息。
延续性:就是当你看或补番时,官方说放送第x季,这个会延迟这种悲伤的感觉,但是一旦来临,会更为痛苦,比如突然宣布第x季突然停播。
关键还是引言那句话,因为我们与其中的人物有的甚至只能相处12集,即使更多也会有写小说的人离去的那一天,换了执笔者,灵魂也就消散了,时间飞逝,我们沧桑,但我们绝对不允许活在另一个次元的他们一样沧桑,因为很多人的人生、经历能在番剧中得到认同,我们甚至一起曾经并肩走过,因为我们守护的事物不能再被时间摧残了!
这短短的番剧也许成为不了事实,我们也要积极的面对社会,现在生活节奏太快,只是你不察觉,一旦察觉,就会因之前的流逝而感到悔恨,因为流逝的时间里包含着我们不注意却又深爱着的事物,但直到我们看完番剧才发现这些生活的细节时,那回忆却早已灰飞烟灭。
每部番剧都有一定内涵,分为很多种,许许多多的人间道理。人间的个人情感和现实,每部番剧看了后都会有种内疚感,有种莫名其妙的不舍得。
不舍得这个番剧,但又有种不太敢去看的感觉,这就是你的不舍,还有悲伤的番剧,都会有强烈的人性情感和愧疚。
别人说番剧是弱智、小儿科,但是他们没想过,番剧比任何电视都深入人性化。看了心里都会有种不能承受的感觉,愧疚感,不舍得,还有对现在人性的失望,社会太现实了。我们只能从番剧中找到人性中失去的感情,后悔和愧疚之类的。番剧就最能感觉到得,能碰上番剧真的很幸福,能从那找到社会找不到的东西。
番剧能找到在人性中找不到的喜悦,悲情,留恋,还有我们所永远都体会不到的愧疚感,要感觉幸福,和其他观众一样,能找到失去的情感。
正如引言所说,我们失去的东西在番剧找回来了,但却在完结时又被夺回,如果有恩情,就不要忘记它失去的,为了守护。
成长是必须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抛下自己当初立下的誓言:守护最珍视的事物

解决办法
继续看同类型的番剧。(罪恶即是正义,完全释放掉自己的那份悔恨)
看之前一定一定要查资料,最好看的节奏不要一天12集,这种情况是最容易引起悲伤的。
看知名UP解说,和评论区交流,打开心扉。
写个评价,写个专栏,投个硬币,承包番剧 是最真诚爱!
吾也无能为力了,去看看心理医生吧!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世上没有不完的番剧。
因为喜欢所以失落,因为遗憾所以美丽。
为了自己守护我们最珍视的一切!
共勉!
爱什么并不需要理由,努力去做就行了,坚持就是胜利,加油!奥利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