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海军巡洋舰介绍-高雄级
高雄级巡洋舰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继妙高级之后建造的第二批万吨条约重巡。相较于前一级的妙高,高雄级的基本性能和武备变化不大,最大的不同在于其雄伟的舰桥结构,使其获得了更强的舰队指挥能力。

该级舰号称日本重巡之王,共建造四艘:高雄(Takao)、爱宕(Atago)、摩耶(Maya)、鸟海(Choukai)。

首舰高雄于1927年4月28日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开工,1930年5月12日下水,1932年5月31日完工;

二号舰爱宕于1927年4月28日在吴海军造船厂开工,1930年6月16日下水,1932年3月30日完工;

三号舰摩耶于1928年12月4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30年11月8日下水,1932年6月30日完工;

四号舰鸟海于1928年3月26日在长崎三菱造船厂开工,1931年4月5日下水,1932年6月30日完工。

舰员:727-920人
标准排水量:11350t(改造后13400t)
满载排水量:15186t(改造后15875t)
舰艇尺寸:
203.76m×18.99m×6.53m
改造后 203.76m×20.7m×6.32m
装甲防护:
侧舷装甲102-127mm;甲板34-46mm;防雷装甲25-58mm;主炮塔25mm,炮座25-38mm;弹药库38-76mm
动力:
12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4台舰本式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30000马力(改造后133100马力);四轴
续航力:
8000海里/14节
改后5049海里/18节
航速:
35.5节(改后34.3节)

武备:
5座双联装三年式203mm/50倍径舰炮
4座单装十年式120mm/45倍径高炮
2座双联装毗式40mm/62倍径高炮
2挺单装7.7mm机枪
4座双联装八九年式610mm鱼雷发射管
(配八年式鱼雷16条)
三架水上飞机

改造后
5座双联装三年式203mm/50倍径舰炮
(摩耶4座)

4座双联装八九式127mm/40倍径高炮
(摩耶6座)

4座双联装九六式25mm/60倍径高炮
(防空强化后6座三联+4座双联+30座单装)
(摩耶13座三联+8座双联+18座单装)

2座双联装13mm机枪

4座四联装九二式610mm鱼雷发射管
(配九三式鱼雷32条)

3架水上飞机,两座弹射器

高雄级服役后被编入了第二舰队第四战队替换了原本的妙高级巡洋舰。


1934年友鹤事件和1935年第四舰队事件后,高雄级紧急采取了压载物降低重心的措施,在双层船壳里加入了大量压舱水并加强了舰体结构。

1937年七七事变后,高雄级参与了侵华战争,在淞沪会战中炮击过国军阵地。
三十年代末,高雄、爱宕进行了现代化改装,鱼雷发射管增加到16具,而摩耶、鸟海由于开战在即未进行此改装,因此舰桥外观上略有不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高雄号担任了近藤信竹中将第二舰队的旗舰参与了南方攻略作战,1942年3月4日与爱宕、摩耶及第4驱逐队的岚号、野分号驱逐舰在芝拉扎附近向盟军船团进行攻击,击沉了一艘油槽船、一艘补给舰及1艘扫海艇,俘获2艘原属荷兰的货船,并击沉了护卫的澳洲小型护航舰雅拉号。五月末又与摩耶号一起被编入第2战队参加了阿留申攻略作战。

鸟海号则作为小泽治三郎中将南遣舰队的旗舰参加了马来亚和印度洋作战。
1942年夏,鸟海转任三川军一中将第八舰队旗舰,在第一次所罗门海战(萨沃岛海战)中身先士卒、取得大捷(详见专栏古鹰级)。

11月14日,第三次所罗门海战,高雄、爱宕在藤信竹的指挥下前往炮击瓜岛,结果遭到美军TF64舰队伏击,战列舰雾岛沉没,高雄、爱宕受伤撤退。

1943年11月5日,高雄、摩耶在拉包儿遭空袭,高雄被轻创,摩耶中度受损。后者在返回本土整修时拆除了3号炮塔,加装2座双联装127毫米高炮和大量25毫米高炮,成为日本海军中仅有的防空型重巡。

1944年10月,4艘高雄级跟随栗田舰队参加了莱特湾海战。10月23日清晨,舰队在巴拉望水道遭2艘美军潜艇伏击(USS Darter SS-227及 USS Dace SS-247),旗舰爱宕号和摩耶号当场沉没,高雄重伤撤回文莱。
鸟海号则在两天后的萨马岛海战中遭空袭重创,被命中九枚炸弹丧失全部动力,之后由己方驱逐舰藤波号雷击处分。

仅存的高雄于1945年7月31日在新加坡港内遭到英国袖珍潜艇XE-3号攻击,到日本投降时仍未修复。战后该舰由英军接收并于1946年10月29日被凿沉在马六甲海峡。
注:苍蓝钢铁的琶音魔幻高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