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红楼梦:不同时代下的女性生活
书中的女性生活在清中叶,康乾盛世事情。贵族女子的出入不是进宫,就是嫁人成为贵妇。贾家的四个女儿,只有一个因为无法承受家人带给她的羞辱,步入空门,借此来遁逃,避避命运的不公。
元春和探春,一个是被选秀女进宫,一个是代替郡主出家。在历史上和亲的公主、郡主,据说只有文成公主一人是真的皇室公主。其他如:王昭君,就是民女替皇家女子出嫁到匈奴去。探春就是一个非皇室女子代替皇室女子远嫁的人。
这就是他们这些已经处于没落的贵族,父母兄弟在朝廷中没有什么权利和地位。一个锁在深宫中的女子,没有强大的外戚作为支撑,有没有皇帝的宠爱,想要生活得不错,只有不断的贿赂太监,主要是管事的太监。元春带入宫中的人,最后就只有抱琴一个人了,一个和她年龄差不多的抱琴,最多也就是陪伴元春,其他的事情,能够为元春处理的很少了,毕竟是皇宫。要是元春嫁给贝勒活着皇子,作为嫡妻,抱琴还可以有更多的范围来帮助元春。看着锦衣玉食,其实是一个莫大的牢笼。贵族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让她们有一种爱好,来打发她们被丈夫冷落,被公婆刁难,被恃宠而骄的妾责难时,她们还有一个缓解郁闷心情的手段。

最郁闷的莫过于曹皇后,活着赵祯不待见,虽然没有废了她这个皇后,还是册封了一个早死的宠妃张贵妃为温成皇后。生死两皇后,作为将门出身的曹皇后,温良贤惠,机敏忠心。宋代打压武将,曹皇后一个人进宫,还肩负着曹家几百口人的身家性命。当然赵祯不是昏君,然而赵祯对他的千里江山充满兴趣。对于他身边的女子,张贵妃的人性不懂事,是赵祯缓解前朝被御史台吐沫星子飞溅之后缓解心里压力的工具而已。
曹皇后中规中矩,让几次想借口废后来缓解朝廷大臣对赵祯造成的压力的润滑剂。赵祯不顺心了,就会提出废后,朝臣会放下所有的事情,全部进谏不能废后的各种理由。
曹皇后孤独的心,就是那些无奈入宫的贵族少女最后只剩下,为了维护亲人的安危,无奈地活着的动力。

元春省亲时,就埋怨父母将她送到那个牢笼里。元春没有太多的野心,要是她有武则天的野心,她可能不会觉得委屈。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生活,战战兢兢地活着。
探春替嫁到远方,远离父母,如果她是嫡妻也许会好一点,就是害怕她嫁过去并不会嫡妻而是嫔妃,她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贾家已经败落了,无法给予探春一点帮助,还有探春的内心其实一直都在滴血。赵姨娘不断地血缘勒索,最后她远嫁,嫡母王夫人哭的泪人,她的亲生母亲,却欢呼她远嫁了,终于出了一口恶气。赵姨娘一直盼着探春也嫁一个中山狼,好好地收拾探春。
迎春为了在夹缝中生存,看佛经对任何事情都是以忍让来解决,也酿成了她的悲剧,不奢求她有夏金桂盗跖的性子,她至少有一点泼辣,能够保护好自己。

贾府里唯一提到嫁出去的女儿,贾敏,也是温良贤惠的女子,林如海纳妾,她也是完全接受,可惜膝下无儿,这块心病在她唯一的儿子不幸夭折之后,直接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久贾敏就仙逝了。
嫁进贾府的王夫人,活得也很艰辛,不过她吃斋念佛,清心寡欲,对待贾政纳妾之事,没有太伤心,才会导致了赵姨娘的飞扬跋扈。赵姨娘和贾环多次陷害宝玉。心善的她不但要照顾她的孩子,还要照顾妾生的探春,还要照顾贾赦的孩子,还要照顾贾敬的孩子。她心善,才给了命苦的迎春,探春,惜春欢乐的时光。虽然她繁忙的外交事情,让她焦头烂额。那也是她上了年级了,体力和心力无法支撑繁忙的照顾一大家子人。
书中曾明确他人之口说过,王夫人会忘了准备贾政第二天出门的衣服。其实也是暗含地告诉读者,贾政对王夫人和众多男子一样,门当户对,是为了维护他们的门面,毕竟贾政宠爱的赵姨娘无法完成达官贵族之间人际往来。赵姨娘长得很好看,可惜贵妇之间是代替他们的夫君进行的一种不能太明了的官场人际交往。这个技术活,贾府嫁进来的媳妇,只有王夫人和凤姐能胜任了,贾母已经年迈了,非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请老太君出山。书中就提到北静王妃,南安太妃来贾府的事情,接待的人是贾母等人,还有众姐妹。搞夫人外交的只有王夫人和凤姐了。

凤姐的心酸就不多说了,一个人心碎,是何等的悲伤和绝望。
邢夫人更是狭缝里生活的扁平人物,讨好贾赦,欺负凤姐,克扣经手的银子,冷血对待血亲。邢夫人生活得很心酸,直接将她活活地变成了鱼眼睛,还是死鱼眼睛了。
尤氏奉献了两个妹妹的性命,换来了贾珍让侍妾来请她一起过节,还要提前说出她没有钱请客。怎么看着有点今天AA制的夫妻。贾珍对她有点愧疚,两条人命死在了贾府。
秦可卿活得更卑微,她是一个多情的女子,可惜遇到了贾蓉那样的一个丈夫,又遇到了情场老手贾珍那样的公爹,最后只好以死谢罪。历史上只有杨玉环成功的由儿媳妇变成了公爹的挚爱情人。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恩爱12年的人间佳话。他们是琴瑟和鸣,有着共同的事业,创建了梨园,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梨园人。
岐王宅里寻常见的李龟年,最后只好流落他乡过着流浪歌手的生活。才有了杜甫的千古名篇: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史湘云最后说是嫁给了卫若兰,最后只好是做一个思念外出打仗的夫君,有一首诗是: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可惜等来的却是不久的生死离别。从此孤灯常伴度此身。
薛宝钗,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走一步的女子,最后迎来的也是独守空房的一生,相对于早逝的黛玉,宝钗的生活更悲凉。她还没有过上一种生活,辛勤劳作,去田间采采野菜,还要不时地望向远方,等待良人归来的希望。宝钗自己知道结局,也认命了。千百年来的传唱经典,也比宝钗要好一点: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至少诗中女子是满怀希望,她的夫君回来。宝钗就没有什么期待,她认清了现实,最后是尘归尘,土归土。最后的那一抔土,才是真实的永恒。
最凄美的爱情都是早亡。黛玉的早亡,让我们对宝黛的爱情,唏嘘不已。杰克的牺牲,让我们更加地相信泰坦尼克号的爱情很美好。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之所以唯美就是化蝶。
毕竟爱情是一种生理作用,能够相濡以沫走到白头偕老的是亲情和恩情。
最悲催的就是还没有来得及长大,却要承担如此不堪地沉重的人,巧姐和英莲。
袭人最后也算是一个好的归宿,嫁给蒋玉菡,至少不用过着衣不遮体的窘迫生活。
最后的赢家只有贾母,她其实也是苦了半辈子,不过她很善于处于妻妾问题,以至于到老了还有两个姨奶奶在贾府。贾母管家有方,小妾没有胡作非为。贾母善待了她们。
李纨就做得很绝情,直接打发了姨娘,所有的财产是她的。李纨最后活成了守财奴,可惜命不久也没了。
书中的女儿都成了: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不过我还是觉得宝钗、探春最后能活成这样的: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不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一部女儿的史诗,木兰最后也要面对丈夫有出轨倾向,听从父亲的话语,出面挽救她的婚姻。莫愁敢爱敢恨,亦不过如此!
现如今的女性,要有自我的生活,不要让爱情脑,害的最后人财两空,人老珠黄。做一个明智的女子,理智的经营家庭,幸福的家庭相似,让爱自始至终,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国人对婚姻,对家庭的最好诠释。
纵观世界上的很多成功商人,有一半的人是和发妻一起终老的。也有不幸,也会和第二任妻子保持很长时间的夫妻关系。
其实成人的世界中已经不要爱情了,要的是情,恩情,友情,亲情,相互理解,相互扶持。
贾母做到了,王夫人做到了。她们的人生虽然有苦,但是总体来说还是美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