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散热膏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14亿美元

2023-02-10 16:48 作者:恒州博智调研  | 我要投稿

近日恒州博智发布了关于散热膏行业研究报告【2023-2029全球及中国散热膏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本文同时着重分析散热膏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全球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和中国本土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厂商散热膏产能、销量、收入、价格和市场份额,全球散热膏产地分布情况、中国散热膏进出口情况以及行业并购情况等。

散热膏是一种导热性良好(但多半不导电)的膏状物质,属于一种热介面材料。主要用在散热器和热源(例如芯片、电感)的界面上。散热膏根据成分可分为含硅和不含硅两种,其中含硅散热膏又称为导热硅脂。

1.1.1散热膏发展趋势

由于5G基站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Massive MIMO)且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与容量,5G基站内射频单元、天线振子等电子元器件数量增加,为兼顾基站体积和重量,基站将朝小型化和集成化发展,狭小的空间导致热量难以散发,基站散热需采用更高效的热管理方式,传统的铝、铜散热方式难以克服体积问题,具有高导热效率、小体积的导热界面材料将被引用于5G基站中。

由于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就使得散热膏的企业应时刻保持警醒,与时俱进,否则将面临淘汰的局面。

1.1.2全球散热膏总体规模分析

散热膏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高端市场主要生产企业为杜邦,信越,松下,汉高,3M,陶氏,富士,Parker,全球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是技术领先,面向全球市场,全球化程度较高。中国市场,散热膏主要生产商包括中石科技,回天,飞荣达等。


2021年全球散热膏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35 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2.1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81%(2022-2028)。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1年市场规模为4691 万美元,约占全球的34.7%,预计2028年将达到8558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40%。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散热膏生产地区,占有接近40%的市场份额,之后是北美和日本。按产品类型拆分,含硅散热膏是最大的细分市场,市场份额接近90%,最大的应用市场是消费电子。

散热膏属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包括聚硅氧烷和导热填料等,下游应用为消费电子行业,功率半导体行业,通信行业等。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产品贴近下游市场,生产散热膏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消费电子行业占据着主要的产品应用市场,2021年,该领域的应用份额为62.59%。

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作为承接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相关产业集群效应使得本行业企业主要生产地也集中在以上区域。行业的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散热膏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以消费电子和功率器件的需求为主。

国内市场上,由于我国散热膏领域起步较晚,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近年来生产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但绝大多数企业品种少,同质性强,技术含量不高,未形成产品的系列化和产业化,多在价格上开展激烈竞争。

详情内容参考恒州博智(QYResearch)产业研究出版的完整版行业报告,著作权归QY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恒州博智出版市场报告基于研究团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研究过程综合考虑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历史数据、行业现状、技术革新、行业相关技术发展、市场风险、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端、供给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


散热膏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14亿美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