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失眠及如何对抗失眠
(分析#1)
近来有些失眠(sleeplessness)的症状,便就是在床上干躺着30分钟仍未能入睡,最后胡思乱想艰难地熬进梦乡(这里的梦分为两种,一是无梦梦,二是有梦梦),多半,以目前的试验来看,是无梦梦。
接下来,就现象(phenomenon)本身进行分析(anlyse)。首先,未能入眠本身其实是一种无法接受。无法接受过去(past),即对今天(在入睡之前)或曾经(今天之前)。这种无法接受往往是因为情感纠葛或是个人的窝囊(以我而言,是个体认为今天过得“没意义”)另一种是无法接受未来(future),即对未来的恐惧或不安(anxious)这种不安与无法释怀促成了失眠。通常的,以学生或青少年(adolescent)为视角,假期(通常为长假期)末尾或有此般情愫。对荒废的假期感到无法释怀,又对未来老师(可能性的)批评感到不安。如果是正值新生的时候,那么也可能是对军训时的不可知性和个体上受到的外部性伤害感到不安。
着于未来(future)和过去(past)两点,有几点可谈。首先是时间性,这种时间性是模糊不清的。笛卡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将抽象化的点位投射到平面上,实现可观测性。但是时间是未能达成如此可观测性的,所以就此人们本身对于时间是具有一定的不可知性和神秘性。其次,普遍意义上会将时间分为三段,过去(past),现在(now),未来(future),过去的事情是事件【matter】(不是历史)。如此这般的事件本质上是无法逆转的,即不可逆的,以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讲,历史同样是不可逆的,但是再一次,事件不等于历史。而现在,实际上,是现在的过去,即当你看到我说这句话时,已然是1s前的过去。所以把握时间维度时,以私之见,唯有过去和未来。而未来是不可知的。能充分凸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过去则是不证自明的事实,无疑是唯物主义的。二者有机结合,便可以是存在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需要培养)。
那么,所谓失眠要做的,无疑是把现在这个维度当做过去,然后充发地使用现在,谱写过去。而对未来始终抱有辩证性的思考。
这里还有一些没有讲的。其实讲的不太深入,但若要我再写,可能可以写一篇小论文了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