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想法与事实

2023-03-07 19:58 作者:请看专栏  | 我要投稿

全文来自:克里希那穆提 对我们来说,想法比事实更为重要;一个人"应该是什么"的想法比他"其实是什么"更为重要。未来总是比现在更有诱惑力。形象、符号比真实更有价值;我们试图在真实之上强加理念、模式。于是我们在"事实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制造了矛盾。"应该是什么"是想法、虚构,于是在真实和幻想之间就有了冲突﹣﹣不是它们本身,而是我们内在。我们喜欢幻想胜于真实,想法更具诱惑、更令人满足,所以我们依赖它。于是幻想成了真实,而真实却变得虚假,在这所谓的真实和虚假的冲突之中,我们深陷图圈。 为什么我们会有意无意地依赖想法,而对真实置之不顾?想法、模式是自我投射的;这是一种自我崇拜、自我不朽的形式,所以令人满足。想法给予主宰、武断、指引、塑造的力量;在自我投射的想法中,永远没有对自我的否定和瓦解。所以,模式或想法丰富了自我;这也被认为是爱。我爱我的儿子或丈夫,我要他这样或那样,我要他成为他本身之外的另一种人。 如果我们要领悟"当下之是",就必须放开模式和想法。如果你对"当下之是"没有领悟的迫切性,放开想法才是困难的。想法和"当下之是"的冲突见于我们内心,因为自我投射的想法提供的满足感比"当下之是"大得多。只有当你必得面对"当下之是"亦即真实时,模式才被粉碎了,所以这不是如何摆脱想法的问题,而是如何面对真实的问题。只有领悟了满足的过程、自我的方式,才有可能面对真实。 尽管方式不同,我们都追求自我满足,通过金钱或权力、通过孩子或丈夫、通过国家或理念、通过侍奉或牺牲、通过主宰或服从。但是自我满足真有吗?满足的对象总是自我投射、自我选择的,所以对满足的渴望是自我永恒的模式。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自我满足的方式是自我选择,它基于对满足的渴望,那必是永久的;所以,对自我满足的追寻也是对欲望之永恒的追寻。欲望从来是短暂的,它居无定所;它可能会因其依附的对象持续一段时间,但欲望本身没有永久性。我们本能地觉知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试图使想法、信仰、对象、关系永久化;但因为这也是不可能的,就造出了作为永恒之要素的经历者,"我"脱身而出,有别于欲望,思考者脱身而出,有别于他的思想。这种分化显然是虚假的,会导致幻想。 对永恒的追寻是自我满足无尽的呼唤,但自我永远不会满足,自我是暂时的,对它的满足也必然是暂时的。自我的延续是腐朽的;其中没有彻变的因素和新鲜的呼吸。自我必须为新的存在而终止。自我就是理念、模式、记忆的包袱;每一次满足都是对理念和经验的进一步延续。经验总是制约的;经历者总是脱身而出,让自己有别于经验。满足是掩盖内在贫乏和空虚的方式,满足中有痛苦和悲哀。

想法与事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