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历史微课合集 | 期末冲刺 | 一线教师 | 努力更新中

(1840—1949年)
中国近代史
【清朝后期】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经济侵略战争。18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为打开中国市场,开始向清朝大肆倾销,对国民形成了严重的毒害。
【鸦片】:

这种好看的花叫【罂粟】,它的毒果,吸食它会有一定的快感,但这种化学的快乐是以人身体正常功能极大损害作为代价的,根乌鸦没有关系却叫“鸦片”,那时因为它的发音,“opium”
鸦片是音译过来的。

1795年—1839年短短几十年间英国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就有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的银元至4亿之多。
1821年,道光皇帝在位时期之初,国库账面上的银子统共有白银2000多万两。
而鸦片带给中国的损失并不仅仅是如此。
——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余,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
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嗣后上至官府缙绅,下至工商胥吏,以及妇女僧道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难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意思是到什么【地步】为止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了清政府的财政:

上至官绅商吏,下至妇孺僧道都在吸食,
严重摧残体制,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是数十年之后,中原几乎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
1838年底,清朝政府为自身统治利益,并迫于人民压力,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严厉禁烟,从1839年6月3日到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了缴获英国及其他国不法商人的鸦片237万于斤,并多次粉碎英军的挑衅。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1840年6月发动了侵华战争。在美、法等国的支持下,英国军舰驶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林则徐督率广东军民严守海防,英军进犯广东的企图未能得逞,又转而进攻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延桢率军击退。7月,趁浙江防务空虚,攻占定海。8月,北窜至天津海口。道光皇帝被英军的武力恫吓所动摇,派直隶总督【绮善】到天津与英军谈判。后又命绮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继续议和】,并将林则徐、邓延桢革职。1841年1月英军乘绮善撤除战备,突然攻陷沙角、大角炮台。道光皇帝派奕山率军赶往广州对英军作战。2月英军攻陷虎门,5月炮击广州,奕山投降,订立《广州和约》,
【义律私信】:鄙见以为中国方面这次可耻的挑衅行为(虎门销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的一切损害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应该出之以迅速而沉重的打击(鸦片战争),事先连一个字的照会都不用给。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当时主要交通工具是轮船,从英国到中国,你至少要航行四个月,此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他有着相当先进的生产力,急需要扩大销售市场,而此时的中国是属于【自然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让英国的【尼绒纺织产业无处销售】,而每年英国却要大量进口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大致大量银元流入中国,本国经济大受损失。
为了挽回巨大的银元损失,英国对中国进行了鸦片走私。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高价倾销商品、低价掠夺原材料。
【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
英军先是封锁广州→进攻厦门→攻陷定海→直逼天津
天津守卫京城之军事重镇,道光皇帝被英军的武力恫吓所动摇,查办林则徐,改派绮善去义和。
英军强占香港岛
【《广州和约》】:
①清军于6日内撤出广州城60英里以外。
②一周内向英军缴纳“赎城费”600万元。
③待费用付清后英军撤出虎门。
④赔偿英商馆、商船损失。
激起三元里等地数万民众的抗英怒潮。8—9月英军先后攻陷厦门、定海、镇海、宁波。1842年3月清军三路反攻失败。英军拒绝求和,向长江下游进攻,6—7月,相续攻陷吴淞、宝山、上海、镇江,8月,耆英、伊里布被迫与英国侵略者在英国军舰华丽号商签订了《南京条约》,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了近代史阶段。
第二阶段 1841年秋—1842年8月
攻占厦门、定海、宁波→进犯长江门户吴淞→攻占镇江→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了,所以在南京这个地方签订的条约就叫《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这是我们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
《南京条约》对英国和中国两国的臣民和利益有同等的好处。
——《泰晤士报》
【南京条约主要条约】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2100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南京条约》10问 浙江巡抚 刘韵珂
一、对英条约签订后,其他国家望而效尤,清朝又不知底细。
二、英国已在广东“就抚”过,并给过银两(指义律—奕山停战协定),此次若其国王认为郭士立(清方一直将此人视为主谋之一)、璞鼎查办理不善,别生枝节。
三、英国屡言北上天津,此次未将天津列为口岸,如何“能杜绝其北上之心,方可免事后之愧”
四、各通商口岸皆有章程偷税纳课,今后若有英国阻勒商船,清政府管不管?若清政府采取措施,岂不是又引起衅端?
五、今后若有民、“夷争讼”事件,英方拒不交凶,如前林维喜案,又该如何“戢夷暴而平民心”
六、各省战后重修海防工事,英方若对此猜疑而阻挠,该怎么办?
七、赦免“汉奸”之后,若有匪徒投靠英方而扰害民众,英方又予庇护,该怎么办?
八、若英人潜入非通商口岸地区而引起民众抗拒,英方必归罪于清方,该怎么办?
九、英国人在舟山“建造夷楼”大有据邑之势。
十、中国之凋敝在于漏银,新开口岸后漏银更易,清方若禁银出口,引起英人不满,该怎么办。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称为民事诉讼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
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②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受了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半殖民地:形式上的独立,但受外国列强的控制,丧失部分主权,外国人可以在你这里定居,在你的土地上建设房屋、医院、教堂,外国人在你的土地伤害了你国家的子民,你不能用自己国家的法律制裁他,反而要听外国人的法律处罚,买卖的时候你不能制定自己的关税,外国人说多少我们定好多少都是多少。
半封建: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受了迫害。
鸦片战争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我们从一个封建制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中国人在屈辱和苦难中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外交历程。在一次又一次的博弈中,不断的学习着外交,近代开放是不一样的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根掠夺。它不是平等的,不管是《泰晤士报》还是《伦敦日报》,它再怎么洗白,说是“通商战争” “平等” “自由” 它就是不平等的。

【《南京条约》】: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2100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与璞鼎查又先后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和细则, 将协定关税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实,并使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益。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五口通商后,各口岸发展并不平衡。1853年(咸丰三年)起,上海取代广州,成为全国最大外贸中心和商埠。
【虎门条约】
1.【关税自主权】。双方将海关税则以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朝政府也就从此承担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
.明文规定了统一的五分税率,即肯定了无论何种货物,一律值百抽五。
2.【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这就将在华英人完全置于中国法律体系之外,置于中国司法审判权之外了。
3.【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也就是说,英人可以享有今后清朝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
4.【英舰进泊通商口岸】。条约规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货船上水手严行约束,该管事官(即英国领事)亦即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
由此,在“约束”侨民的幌子下,各通商口岸成为英舰自由往来的码头,在此后的中外战争中,各通商口岸成为清朝无法设防的城市。此外,条约对中国的引水权、海关验货权等多有破坏,而条约中关于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规定,后又被英方曲解为设置“租界”的法律依据。
《虎门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海关税则一八四三年十月八日,
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于虎门。
【进出口雇用引水一款】
凡议准通商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每遇英商货船到口准令引水即行带进;迨英商贸易输税全完,欲行回国,亦准引水随时带出,俾免滞延。至雇募引水工价若干,应按各口水程远近,平险,分别多寡,即由英国派出管事官秉公议定酌给。
【口内押船人役一款】
凡应严防偷漏之法,悉听中国各口收税官从便办理。凡遇英商货船到口,一经引水带进后,即由各海关拣派妥实丁役一、二人,随同看押,预防走私。或自雇小船乘坐,或竟搭坐英船,均听其便。其所需食用,应由海关按日给银,自行备办,不得需索英商丝毫规费。有犯,计赃论罪。
【货船进口报关一款】
英国商船一经到口停泊,其船主限一日之内,赴英国管事官署中,将船牌、舱口单、报单各件交与管事官查阅收贮;如有不遵,罚银二百元。若投递假单,罚银五百元。若与未奉官准开舱之先,遽行开舱卸货,罚银五百元,并将擅行卸运之货一概查抄入官。管事官既得船牌及舱口报单等件,即行文通知该口海关,将该船大小可载若干吨、运来系何宗货物逐一声明,以凭抽验明确,准予开舱卸货,按例输税。
【英商与华商交易一款】
凡现经议定,英商卸货后自投商贾,无论与何人交易,听从其便。惟中国商人设遇有诓骗货物脱逃及拖欠货价不能归还者,一经控告到官,中国官员自必即为查追;倘诓骗之犯实系逃匿无踪,欠债之人实已身亡产绝者,英商不得执洋行代赔之旧例呈请著赔。
【货船按吨输钞一款】:
凡英国进口商船,应查照船牌开明可载若干,定输税之多寡,计每吨输银五钱。所有纳钞旧例及出口、进口日月规各项费用,均行停止。
【进出口货纳税一款】
凡系进口、出口货物,均按新定则例,五口一律纳税,此外各项规费丝毫不能加增。其英国商船运货进口及贩货出口,均须按照则例,将船钞、税银扫数输纳全完,由海关给发完税红单,该商呈送英国管事官验明,方准发还船牌,令行出口。
【大关秉公验货一款】
凡英商运货进口者,即于卸货之日,贩货出口者,即于下货之日,先期通报英官,由英官差自雇通事转报海关,以便公同查验,彼此无亏。英商亦必派人在彼,眼同料理。倘或当时英商无人在场看验,事后另有告诉者,由英国官驳斥,不为查办。至则例内所载按价若干抽税若干各货,倘海关验货人役与英商不能平定其价,即各邀客商二、三人前来验货,其客商内有愿出某价买此货者即以所出最高之价定为此货之价,免致收税有亏。又有连皮过秤除皮核算之货,如茶叶一项,倘海关人役与英商意见或异,即于每百箱内听关役拣出若干箱,英商亦拣出若干箱,先以一箱连皮过秤得若干斤,再秤其皮得若干斤,除皮算之,即可得每箱实在斤数,其余货物但有包皮者,均可准此类推。倘有理论不明者,英商赴管事官报知情由,通知海关酌办,然必于当日禀报,迟则不为准理。凡有此尚须理论之件,海关暂缓填簿,免致填入后碍难更易,须候秉公核断明晰,再为登填。
【何时何银偷税一款】
英商进口,必须钞税全完,方准进口。海关应择殷实铺户、设立银号数处发给执照,注明准某号代纳英商税银字样,作为凭据,以便英商按期前往。交纳均准用洋钱输征,惟此等洋钱,色有不足,即应随时随地由该口英官及海关议定,某类洋钱应加纳补水若干,公商妥办。
【秤码丈尺一款】
嗣后各口秤货之大秤、兑银之砝码、量物之丈尺均须按粤海关向用之式制造数副、镌刻图印为凭,每口每件发交二副,以一副交海关,以一副交英国管事官查收,以便按查轻重、长短,计货计银,遵例输税。倘验货人役与英商理论长短、较量轻重,悉凭此秤码、丈尺为准,以杜争端。
【剥货小船一款】
每遇卸货、下货,任从英商自雇小船剥运,不论西瓜扁及各项艇只,其雇价银两若干,听英商与船户自行议定,不必官为经理,亦不必限定何船揽载。倘有走私漏税情弊查出,将该船户自必照例惩办。至此等小船,倘有因剥运货物诓骗逃走者,中国官员即应严行查拿,而英商亦应各自留心防范,免贻后累。
【禁止剥货过船一款】
凡英商进口船只,不准互相剥货;倘有必须将货剥过别船者,须先将实在情节,禀请英官察夺给牌,并移请海关委员查验明确,方准剥运。倘有不先票明候验,私行剥货者,即将剥运之货一概查抄入官。
【设立属员约束水手一款】
英国货船湾泊处所,由管事官分设妥善属员一员,就近约束水手人等,先须竭力禁止英稍免致与内地民人词讼争论为要。倘不幸遇有此等事件,英国属员即应竭力设法解释。若英国水手上岸,属员必须派船内伙长一名,伴同行走,倘有吵闹争论等事,俱惟该伙长是问。凡系船中水手应用衣食等物,内地官员不得拦阻小民傍船买卖。
【英人华民交涉词讼一款】
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票,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勉力劝息,使不成讼。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一例劝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其英商欲行投票大宪,均应由管事官投递,禀内倘有不合之语,管事官即驳斥另换,不为代递。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公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免滋讼端。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均应照前在江南原定善后条款办理。
【英国官船口内停泊一款】
所有通商五口,每口内准英国官船停泊一只,俾管事官及属员严行约束水手人等,免致滋事。惟官船非货船可比,即不载货又非为贸易而来,其钞税等费均应豁免。至官船进口、出口,英国管事官应先期通报海关,以凭查照。
【英商货船担保一款】
向例英国商船进口,投行认保,所有出、入口货税均由保商代纳。现经裁撤保商,则进口货船即由英官担保。
本章程原称《议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通商章程》,或称《五口通商章程》。
【上海租地章程】:
即《上海地皮章程》,1845年10月20日公布。除划定英国在上海的租借地段外,还规定“业主不得任意停租”。他国商人在英租界内租地建屋或赁屋居住、存货者,应先向英国领事馆申请等。此章程使英国租界地区形成了在中国管辖之外的独立区域,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强占租界的开始。
英美法三国相继沿黄浦江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
广州也有缓慢发展。厦门、宁波、福州起初发展欠佳,后情况发生变化。至1859年(咸丰九年),福州茶叶出口已位居各商埠之首。
60年代,宁波也形成了茶叶和生丝的出口基地,呈现出依赖于外国的单一原料供应地的典型图景。
被割让的香港,鸦片战争前原本人烟稀少,英国割占该岛后,这里华洋杂处,人口激增。
英国将香港变成输华鸦片的转运中心和走私基地,同时,为增加岁入,特许香港政府实行鸦片专卖、自由吸食的政策,致使烟毒泛滥。
香港也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和商业基地,给英国进一步深入侵略中国以方便。
而随着香港的割让,澳门对西方国家的重要性则有所下降。

【香港岛地图】
【望厦条约】:
及中美《五口贸易章程》,美国强迫清廷签订的中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美国专使顾盛胁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除规定美国享有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获得的全部权益外,还增加了下列权益:
(1)美国人有权在5个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市埠)租地建楼、开设医院和教堂
(2)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
(3)美国享有协定关税权
(4)美侨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
【黄埔条约】:
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加强给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专使刺萼尼与两广总督耆英于停播在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特号上签订。条约规定法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市埠)、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还规定法国人可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订约后法国又强迫清朝政府取消实行达100余年的对天主教的禁令。


【西班牙银元】:明末至鸦片战争前夕,中外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大量外国银元流入中国。西班牙银元,质量好,人们爱使用,故《南京条约》赔款用它作为货币单位。后来,白银外流,没外国银元了,只能用银两赔款,银两成色、重量不一致,还要加换算,费些事。
【出超】
所谓出超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 贸易 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贸易顺差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出超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本币的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贸易顺差】
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
【贸易逆差】
一般就贸易双方的利益来讲,其中得到贸易顺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吃亏的一方。可以这么看,贸易是为了赚钱。而贸易顺差的一方,就是净赚进了钱;而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净付出了钱。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
【大清银两】
常说的(大)元宝/大银锭,重量是50旧两,通常用于政府征税银、国库存银或国家巨额财政拨款支出 中元宝/银锭为10~20旧两,小银锞有3~5旧两 旧两为37.25克,即便是小银锞的重量也在110~187克之间。
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银两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银两被低估。这增加了银两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银两的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银两】
也称纹银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其向上为黄金,向下为铜板也称之为制钱。
兑换关系: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以及: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虚银两则是一种记账货币,虽有一定含银量,但并无实物,如近代上海的“规元”,天津的“行元”,汉口的“洋例”等。虚银两只用于记帐,实际支付时则需折算成钱元,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后,银两停止使用。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白面(斤) 九文、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 光绪 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虎门硝烟】:清末规模最大的一次硝烟事件。1839年3月,林则徐奉命到广州查禁鸦片,在人民支持下,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通知国外鸦片贩子,限期尽数缴出鸦片。经坚决斗争,英、美等国鸦片贩子被迫陆续缴出鸦片公约237万余斤。从6月3日到25日,在林则徐主持下,将所缴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硝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关键人物:林则徐】
(1785——1850年)清朝末年政治家。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人(今福州)。早年曾与龚自珍、魏源等人提倡经世之学,反对八股文取士。为了了解西方情况,派人翻译外文书报,主持编译近代中国第一部分接受西方地理知识的《四洲志》书稿。1837年2月升湖广总督,任内禁止吸食鸦片,卓有成效,并向道光帝尚书,呼吁禁烟。2838年12月底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赶赴广东查禁鸦片。次年3月10抵达广州。他与两广总督邓延桢协力查办鸦片走私贩,迫使英、美侵略者缴出鸦片237万余斤,从6月3日到25日,亲临监督,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后会同水师提督关天培积极筹备海防,屡屡挫败英军武装挑衅。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在广州击退英军进犯。英军转而北犯,侵占定海,又逼近大沽,威胁清廷。绮善等乘机诬陷打击,他由此被革职。次年,奉命赶赴浙江筹划海防及去开封堵黄河决口,又遭谗言,于1842年3月被流放新疆伊犁。1845年被崇信起用,历任陕甘总督,山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其著作辑为《林文忠公政书》等。
【关键人物:关天培】
(1781——1841年)清朝末代将领。字仲因,江苏山阳人(今江苏淮安)。行伍出身,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任内全力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操练水师,修筑虎门诸炮台,并在穿鼻海战中督军痛击英军。1841年2月26日,英军进攻虎门炮台,他率军坚守抵抗,但因绮善拒发援军。他孤军奋战,受伤数十处,仍亲燃大炮奋力抵御,终与众官兵壮烈殉国。虎门炮台失陷。
【关键人物:葛云飞】
(1789—1841年)清朝末代将领。字鹏起,浙江山阴人(今绍兴)。武进士出身,1838年任江南提督。鸦片战争爆发时,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积极在长江口设防。1842年6月,英军进犯吴淞口,乘机登陆,从后路抄袭,使吴淞炮台腹背受敌。他率士卒奋战,身负重伤犹举鼓舞士气,终与所属官兵为国捐躯。
【关键人物:陈化成】
(1776—1842年)清朝末代将领。字莲峰,福建同安人(今属福建厦门),行伍出身。1840年任江南提督。鸦片战争爆发时,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积极在长江口设防。1842年6月,英军进犯吴淞口,他率部抵抗,击伤英军舰艇多艘。后因两江总督牛鉴从宝山溃逃,英军乘机登陆,从后路抄袭,使吴淞炮台腹背受敌。他率士卒奋战,身负重伤犹举旗鼓舞士气,终与所属官兵为国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