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任用宦官为将,土木堡之战,影响明朝两百年国运
我们知道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一生经历无数征战,而在其刚刚在郭子兴军队中崭露头脚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原因追随他并为他出生入死,随着朱元璋势力逐渐庞大前来投靠之人也是愈来愈多,其中不乏能征善战之辈如徐达、常遇春之流,文臣谋士如李善长、刘伯温等人,他们在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建立了无数的功勋,同时也成为了明朝建立以后国家的中流砥柱,在朱元璋建国之初明朝文臣武将众多堪称盛举!
编辑
之后在朱元璋为了帮助自己的嫡长孙朱允文能够即位之后站稳脚跟,狠心将一帮跟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臣武将尽数斩杀,虽然避免了因大臣功高震主主少国疑的局面,但却也为日后靖康之难埋下了隐患。因为建文帝登基后,大将文臣武将在朱元璋斩杀功臣的运动中消失殆尽,建文帝一朝并没有再出现能征善战之辈,加上当朝大臣错误估计了形势和建文帝优柔寡断的性格,才让燕王朱棣有机可趁率领自己亲信部队发动靖康之难,一举推翻了朱允文的统治自己成为了明朝第三任皇帝明成祖!

编辑
因为朱棣常年领兵作战,对于手下大将也大力栽培,所以在其执政期间明朝战将同样众多并没有因为朱元璋的缘故而出现断代,如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等都是朱棣在位期间培养的能征善战的武将能臣!而这些武将直到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时候仍然有大部分健在!可以说他们的存在才能保证明朝自朱元璋建国以来,一直保持着对于北方蒙古集团的绝对优势!没有让北方少数民族势力有可乘之机发现壮大自己的势力!

编辑
但是自朱棣执政开始,就重用宦官对全国军队和百官进行检察,宦官弄权成为了明朝后期最为严重的隐患!到了明英宗时代,宦官更是被皇帝运用到极致,在明英宗作出北伐瓦刺决定之后竟然将兵权交给不通兵法的宦官王振,而且不仅御驾亲征还令朝中超过半数文臣武将一同随军征战,而贪功冒进的王振为了节制军中名将获取战功,所以并没有将军队作战指挥权赋予这些能征善战的将军。结果在和瓦刺征战过程中,王振不懂兵法胡乱指挥导致军心涣散,军队溃不成军战力无法正常发挥。

编辑
最后被瓦刺来了个一锅端不仅俘虏了明英宗,更是将随军出征的文臣武将斩杀殆尽,很多朱棣时期名将甚至都没有来得及骑上战马发出一道命令,就被瓦刺军队斩杀!像是英国公张辅当年曾经跟随朱棣南征北战,武力和统兵的能力都相当出色屡立战功,但是在土木堡一战中未杀一敌就被乱箭穿心憋屈的死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经此一战,明朝苦心培育的文臣武将几乎被屠戮一空,明朝从此开始对北方蒙古集团的攻势专为了守势,而且最为重要的影响是缺少了能征善战武将的制约,明朝对于北方的控制力变得空前微弱。

编辑
而满清前身后金正是在这段时间拜托了明朝的追剿,逐渐休养生息发展壮大起来并在明朝末年成为了对明朝威胁最大的少数民族势力。正是因为土木堡之战,完成了明朝武将出现断代,明朝国立逐渐衰弱使得国内李自成起义军可以毫无阻碍的长驱直入攻入北京城。而满清军队最后也在吴三桂的帮助下入主中原结束了明朝将近三百年的统治!都说明朝灭亡是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造成的,其实早在明英宗发动土木堡之战失败后,就埋下了隐患!

编辑
要说宦官对于明朝的灭亡负有最主要的责任,但是作为皇帝的明英宗也并非是一个贤君,在前几代皇帝为其留下了无数的能征善战的武将反而要用一个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宦官来进行指挥,那么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明朝的命运真的是在明英宗时期开始受到影响的吗?对此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