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物一知丨恩格斯:喜爱风铃草的“将军”丨哲学考研

2023-06-25 12:20 作者:哲学考研研究所  | 我要投稿


/ 恩格斯 /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恩格斯


引言

那是黑暗与火焰交织的大地,笼罩了数百年的乌云中正夹杂着几道雷霆;20世纪的欧陆正在技术进步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领跑之中迎来了革命与制度的进步,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开辟,工厂、浓烟与战争和革命的音符正谱写着时代的断裂。彼时的工人和妇女无论在君主制国家还是共和国内都尚未拥有政治和经济的权力,劳动者的面孔在已经开足马力的现代性机器面前铺满了尘土和煤灰。有个声音正呼喊着改变这一切,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和他的战友们就是为此发声的一员。资本家家庭出身的恩格斯为自身借以获利的制度产生了深刻的耻辱,良心促使他不能对普遍的不公缄默。近乎一个世纪的著述和活动使他的名字和妇女解放运动、反殖民运动、工人运动、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铭刻在一起。无论后世的激进力量如何分化,恩格斯的名字都得到了各流派普遍的尊崇和敬意。


配文:胡子更长的是恩格斯

人物生平

 (一)出身名流的叛逆小子 

1820年11月28日晚,恩格斯出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的巴门市布鲁赫街区800号,那是一幢带花园的三层阁楼,暗示着其富有和地位,当时乌培河谷几乎所有的厂主、商人、老板,就连市政界的代表也前来祝贺,见证了新一代精英“企业家”的降生。老弗里德里希希望恩格斯公司的继承人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商界雄狮。就这样,含着金钥匙的恩格斯降生于世,没有人知道这位既得利益者会站起身来为底层的工人辩护,并成为一个留名青史的革命家。


恩格斯的父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在家中经常对子女严厉训斥,要求他们无条件的相信圣经。恩格斯虽然从小就具有反对硬约束的叛逆思想,但在严格的教育下,他加入了教会,成为了一名虔诚的信众。与父亲不同,恩格斯的母亲爱丽莎热爱文学艺术,读过黑格尔与歌德,对儿子的精神生活和艺术品味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对恩格斯影响较大的还有他的外祖父,他是一位语言学家,担任哈姆中学的校长。幼年的恩格斯就是这样在母亲与外祖父的历史知识、文学掌故、笑话与神话传说中成长起来的。


恩格斯在巴门市接受了早期的教育,后来14岁的他转学到较远的爱北菲特中学,那是当地最好的学校。学校老师的授课渗透了强烈的自由主义色彩,这给恩格斯以巨大的影响。恩格斯学习并掌握了扎实的历史文学知识,并常年寄宿在校长汉契克博士家里。从小恩格斯就十分喜爱外语,他的毕业证书上对其拉丁语、希腊语、德语和法语的造诣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他能毫无困难地理解无论是散文作家或诗人的作品,特别是李维和西塞罗、维吉尔和贺雷西的著作,因而能毫不费力地理解整体的联系,清晰地掌握其思路,能熟练把拉丁语课文译成德语”。


为了达到让恩格斯继承父业、从事商业的目的,1837年9月,老恩格斯中断了恩格斯的学业,校长对此深表遗憾。恩格斯尽管很不情愿,但他还是遵从父命,于1838年被迫离开学校,走进了父亲的公司,每天的生活都一样,从早忙到晚,只有到晚上9点以后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对于这样重复的生活,恩格斯感到非常压抑和痛苦。


1839年3月,恩格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摹本,撰写了第一篇政论《乌培河谷来信》,用的是笔名奥斯渥特。他通过大量翔实的材料,以犀利的文笔揭露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残酷、剥削和虔诚主义的伪善。《乌培河谷来信》一发表,在爱北斐特和巴门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当期的《德意志电讯》被抢购一空。


1841年3月底,恩格斯结束了他在不来梅商行里无聊的实习生活,返回老家巴门。1841年9月,恩格斯离开巴门前往柏林服兵役,亲身体验兵营生活,他被分配到炮兵旅,恩格斯的军事理论素养也在那里锻炼了起来。恩格斯对普鲁士枯燥乏味、等级森严的兵营生活毫无兴趣。但他每次都认真训练,成绩突出。在服兵役期满时,他获得了上尉冯·韦德尔签发的“服役期间品德和执勤均表现优异”的评语。


 (二)老谢林的旁听生和青盛年的战斗 

此后,恩格斯以旁听生的身份在柏林大学的课堂旁听著名学者的授课。在那里,谢林以轻蔑的口吻攻击黑格尔,称其为“魔鬼的奴仆”,受黑格尔影响极深的恩格斯感到很气愤,下决心“要替伟大的死者应战”。谢林开讲其“启示哲学”不到半个月后,恩格斯就以笔名“弗里德里希·奥斯渥特”在《德意志电讯》上发表题为《谢林论黑格尔》的反驳文章。在随后的1842年春天,他又分别出了两本专著:《谢林和启示——批判反动派扼杀自由哲学的最新企图》《谢林——基督哲学家,或世俗智慧变为上帝智慧》。这位年轻的炮兵对谢林的批判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阿尔诺德·卢格发表文章称赞恩格斯的论著是了不起的力作,并还特地写信称他为“哲学博士”,但这一称号为恩格斯谢绝了。“我只是一个商人和普鲁士王国的一个炮兵;因此请您不要对我用这样的头衔。”恩格斯在青年黑格尔派中活跃了一段时间,后来借助费尔巴哈的《论基督教的本质》走向了唯物主义。


配文:《谢林和启示》

1842年11月底,恩格斯在父亲的施压下来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纺织公司继续学习经商。在那里的资本主义工厂中,恩格斯触目惊心地看到工人们要在环境肮脏潮湿的厂房里连续工作十六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企业家”们为了自身利润的攫取还大量使用廉价的童工和女工。在煤矿中,十几岁的童工在狭窄的坑道里蜷曲着身子根本无法站直,在自己的腰间系上链条,用四肢爬行,拉拽煤车。恩格斯看到工人阶级所遭受的折磨,同时也看到他们日益扩大的不满情绪。恩格斯在曼彻斯特工人区考察时,邂逅了一位小他一岁的爱尔兰姑娘——玛丽·白恩士。但痛苦的生活和繁重的劳动并没有磨灭她热情爽朗、乐观豁达的天性,在她身上折射出工人阶级特有的淳朴和毅力。在后来的革命岁月里,恩格斯和玛丽相互搀扶、彼此牵挂,无论恩格斯走到哪里,无论是相聚还是分离,他们始终彼此相爱,玛丽总是默默支持恩格斯。


在英国期间,恩格斯研究了大量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结合触目惊心的经验观察,1843年底到1844年初他写作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等长篇文章发表在《德法年鉴》上,正是在这里他和海峡对岸的另一位思想家的观点竟不谋而合!数十年后,人类历史将会铭记他们的名字。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回德国的途中,特意来到法国巴黎与那一位思想家会见。而在此之前,两人的初次会面因为对青年黑格尔派的不同态度而并不成功。这次会见的地点位于巴黎的法兰西剧院广场的雷让斯咖啡馆,从此开始了一生的友谊。接近一个世纪后,列宁如此评价到这次会面:“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这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配文:蓄须是革命者的象征

二人的第一次联手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观点和政治态度进行总的清算,而他们计划合写的著作中,“神圣家族”这个书名本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曼泰尼亚的一幅名画的题目,画中有圣母玛丽亚、圣婴耶稣、玛丽亚的丈夫约瑟、圣伊利沙伯、圣约翰、圣亚拿以及一些天使和神父。马克思和恩格斯借用这个名字用来比喻以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后来他们又再度联手写下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文本构成了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后者批判了黑格尔以后的各派哲学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体系与结构在科学上的错误、偏见,而且第一次揭露了他们的社会经济根源。


1847年,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应邀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同年11月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了一份纲领草案,即《共产主义原理》。后来,同盟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宣言形式拟定党纲,这就是著名的《共产党宣言》。


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积极参加这场革命。恩格斯直接参加了爱北斐特、巴登和普法尔茨的战斗。战斗的起因是法兰克福议会于1849年3月28日通过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它规定了德意志是统一的国家,人民享有一定的权利。但普鲁士政府指责这部宪法是万恶之源,激起人民不满的情绪。维护帝国宪法的起义,首先在莱茵—威斯特伐里亚工业区爆发,随后向四周蔓延。普鲁士政府立刻召集后备军去镇压起义。5月10日,恩格斯随身携带两箱子弹来到了爱北斐特,组织工兵连,改建街垒。恩格斯获得了当地武装工人和志愿部队的极大信任。但爱北斐特的资产阶级却十分恐惧,他们担心恩格斯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担心他会在这里建立“红色共和国”,便使用各种手段排挤恩格斯。安全委员会屈服于资产阶级的压力,于5月14日通过决定,恳求恩格斯离开本市。被这个决议所激怒的武装工人和志愿部队战士们强烈要求恩格斯留下来。并做出保证“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他”。恩格斯很感动,但为了顾全大局,恩格斯还是决定离开。


 (三)两个国际与魂归沧海 

革命失败后,恩格斯返回曼彻斯特,重新经营商业,从经济上大力资助马克思撰写《资本论》。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恩格斯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在这里,之前的共产主义者同盟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它是第一国际的前身,也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学校。相当多的前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都积极参加了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工作。第一国际诞生后,不懂得几种语言,就无法正常在国际组织中领导工作。恩格斯在第一国际总委员会中先后担任了几个国家的通讯书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他的威信仅次于马克思。


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恩格斯在马克思的支持下,开展了反对杜林主义的斗争,写出《反杜林论》一书。1873年以后,恩格斯长期研究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写下了大量论文、札记。后来,这些论文、札记被辑录成《自然辩证法》一书。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着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和整理、出版马克思遗著的重任。1884年,恩格斯写作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5年完成了《资本论》第2卷的整理、出版工作。1886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配文:《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887年10月,处于“英雄时期”顶端的德国社会主义工党举行的圣加伦代表大会,委托党的领导人会同其他国家工人组织的领袖在1888年召开国际工人代表大会,其任务是讨论贯彻劳动保护法的措施。恩格斯指出,需要召开的不是一次普通的工人代表大会,而是一次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而法国的社会主义者是德国社会主义工党最合适的同盟者。1889年,恩格斯亲自参加了第二国际的创建工作。第二国际后来宣布每年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宣布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并创始了八小时工作制运动。1916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内部分裂,该组织陷于瓦解。一战结束后,原第二国际左派组建了共产国际(第三国际),中派组建了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维也纳国际、第二半国际),右派重组了社会主义国际(伯尔尼国际、黄色国际)。


1894年写了《法德农民问题》。同年,完成了《资本论》第3卷的整理、出版工作。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病逝。“我的余生和我尚存的精力将献给为无产阶级事业而进行的斗争。让我在我不能进行斗争的时候再死去吧。”尽管晚年的恩格斯身体抱恙,但无论是受政府迫害但力量仍然不断迅速增长的德国社会党人,或者是落后国家内那些还需仔细考虑斟酌其初步行动的社会党人都能从他那里得到教益。列斯纳在他的回忆中这样描述恩格斯:“他热心支持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而自己则经常一天工作十六小时”。1893年7月29日,恩格斯写了一份遗嘱,指定他的朋友赛米尔·穆尔、爱德华·伯恩施坦和现在住他家的路易莎·考茨基为遗嘱执行人,并遗赠他们每人二百五十英镑以做酬谢。恩格斯把全部的藏书遗赠给德国社会民主党,而恩格斯希望自己的遗体火化后挥洒向大海。 


轶闻趣事

 (一)“将军”的绰号 

恩格斯的多方面的才能是令人惊异的。他熟悉自然科学、化学、植物学、物理学、语言学(《费加罗报》指出恩格斯能使用20余种语言),但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其军事分析才能。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恩格斯在《派尔—麦尔新闻》上发表的论文准确地预先指出了色当战役和法军的覆灭,从1870年7月末参战双方调集兵力的最初阶段,准确推断出普军总参谋长毛奇的作战计划和双方军队初次交锋的大致地区,到1871年下旬这次战争的最后阶段,精准预测出布尔巴基军团的覆灭,恩格斯一共撰写了59篇短评。此以后他就获得了“将军”的绰号,马克思和伦敦的朋友们都管恩格斯叫“将军”,连写信的时候,也往往不叫他的名字,而称“亲爱的将军”。恩格斯在给他们写信的时候,自己也常常在信的末尾署上“你的将军”。


 (二)恩格斯的自白 

恩格斯曾在1868年4月初于伦敦写下过一封自白,其中有趣的是:他对幸福的理解是饮1848年的沙托-马尔高酒(所指1848年革命):他对不幸的理解是找牙科医生;他爱做的事是捉弄别人和被别人捉弄;他喜爱的花是风铃草;他喜爱的颜色是任何一种,只要不是苯胺染料(最早期的合成染料都是从苯胺出发的,这个分支就被称苯胺染料)。


重要思想

 (一)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 

恩格斯的思想成为了女权主义的理论资源。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阐述了两个颇为关键的思想。其一,在父权制时代之前存在着一个母系时代,女性曾经拥有特殊的文化和社会地位;其二,女性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这部著作实际上也触及到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关系。生理性别是人身体的自然属性。而社会性别则在阶级、私有制以及婚姻制度的宰制下得以发生和建构。在恩格斯看来,无论是前资本主义或是资本主义的专偶制婚姻都是直接的卖淫。娼妓以计件制度出租自己的身体。而妻子则一次性出卖自己的身体。婚姻就是为了保障每个男性都拥有属于他的奴隶。这是由于随着阶级分工的出现,妇女遭受到了“历史性失败”,成了传宗接代的工具和承担抚育子女的职能。这意味着,对妇女的压迫除了社会和阶级根源之外,还有家庭根源。因此,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在理论解剖上是双轨制的:一方面反对剥削,另一方面反对男性压迫和父权制。由此阶级解放和妇女解放的问题是统一的。


配文:第二小提琴手


 (二)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首次明确提出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这个概念用以命名他和马克思的部分学说,考茨基指出正是恩格斯在其名著 《反杜林论》出版以后才开始出现一个 “马克思主义的学派”。他在这里给唯物辩证法做了如下规定: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因此与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植到哲学之后所形成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相对立,而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连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在这个意义上,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是主客体作用的辩证法,卢卡奇曾对恩格斯的辩证法有一个经典的生产性误读,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指出——恩格斯对最根本的相互作用,即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连提都没提到,更不要说把它置于与它相称的方法论的中心地位了。虽然他是想借此强调无产阶级意识的形成对物化现状超越的能动作用,但他无疑误解了恩格斯。后者不仅仅描述了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也曾费大量的笔墨描述了 “自在之物” 如何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转化为 “为我之物”的问题,因而唯物辩证法当然会借助现实主体的现实运动在历史中展现否定既存秩序的力量。


 (三)“反对经济决定论”、“合力作用”与历史唯物主义书信 

恩格斯在晚年的著作和书信中多次反对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庸俗的经济决定论或生产力决定论,19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历史唯物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强大影响力,曲解和反对的声音也随之而来。保尔·巴尔特在1890年出版了《黑格尔和包括马克思及哈特曼在内的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一文。在文中,他用了大量篇幅攻击历史唯物主义,从只言片语中得出经济因素是一切非经济因素的根源,是具有无限作用的唯一决定力量。为反驳这种误解,恩格斯展开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明,这表现为1890年6月5日致保尔·恩斯特,1890年8月5日致康·施米特,1890年9月21日致约·布洛赫,1890年10月27日致康·施米特,1893年7月14日致弗·梅林,1894年1月25日致瓦·博尔吉乌斯的几封书信,在这里,恩格斯厘清了他和马克思原本的“意旨”,即承认物质生产和经济因素最“归根结底”的作用,同时注重政治上层建筑、宗教、法律、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和复杂作用,尤其是对“合力作用”的表述进一步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多元决定论历史观。


进一步地,恩格斯指出,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么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


考研热点

恩格斯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的第一人,因而马哲教科书体系对同学们的考察显然是要经由恩格斯思想的三棱镜的。恩格斯晚年的著作——尤其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及《反杜林论》构建了课本上唯物论、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几大板块的雏形。其中关于辩证法的部分大段引用了恩格斯本人的说法,尤其是关于联系、发展和规律的探讨,因此要尤其注意对恩格斯本人用语和表述的掌握,以及原理—文本的对应关系。相关的考题有河南师范大学23年马哲简答题的第二、三问考察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观及规律问题;苏州大学23年马哲简答第二题考察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和对立等。


恩格斯自己独特的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对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论述等思想也是马哲的热门考点,名词解释、材料和论述题型皆有所涉及。如中南大学23年马哲名词解释题的第四题考察主观辩证法,燕山大学23年马哲名词解释第八题考察著作《自然辩证法》;北京师范大学23年哲学综合马哲部分简答第三题考察私有制的起源等。


人物一知丨恩格斯:喜爱风铃草的“将军”丨哲学考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