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自行火炮的发展
前文:战争雷霆里的KV-1E重型坦克、[原创漫画]下一次,你还会向我告白吗(13)
ATS-59G火炮牵引车系列
该系列自行火炮以苏联的ATS-59G火炮牵引车为底盘。动力是39升的A-650柴油机,输出300马力,其相比T-55上的发动机降低了功率,增加了寿命。

M1972
M1972是朝鲜唯一公开过照片的国产坦克歼击车,在1974年被美国情报部门观察到,美国国防部就取了这个名字,不知道朝鲜的名称。它使用了苏联的M1944(BS-3) 100毫米野战炮作为武器。


BS-3是苏联在1944年装备的野战炮/反坦克炮,炮管长5.96米,含炮口制退器的倍径是59.6,在该车上去掉了炮口制退器。它发射100x695 mmR弹药,采用立楔式半自动滑动炮闩,配有液压反冲装置,俯仰-5°至+45°,射速8-10发/分,炮口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20公里。

使用的炮弹种类有BR-412 AP、BR-412B APBC、BR-412D APBC和高爆破片弹。AP和APBC重15.88公斤,高爆破片弹重15.6公斤。BR-412B对与法线呈30°夹角的均质钢装甲,500米的穿透力为190毫米,1000米的穿透力为170毫米,可以击穿T-54/55的装甲。该车采用半敞开式防护,有炮盾,下雨时可以用帆布覆盖,装甲可以防御轻武器和炮弹破片。除了主炮和乘员的轻武器,没有副武器。在阅兵式时,部分车辆会在车尾两侧加装2具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筒。

M1974
70年代,M1974 152毫米自行火炮在朝鲜陆军批量服役,没有出口。

该车使用了朝鲜许可生产的苏联D-20 152毫米/L26牵引式榴弹炮作为武器,它是朝鲜自制自行火炮的尝试,西方将其视为苏联2S3 Akatsiya 152毫米自行火炮的简化版。D-20早已落后,但仍可靠耐用,可以发射发射破片弹、高爆破片弹(HE-FRAG)、高爆弹(HE)、混凝土爆破弹和照明弹。甚至可以发射Krasnopol激光制导炮弹和核炮弹。其发射高爆破片弹时的射程为17.4公里,高爆弹可以在3公里内击穿250毫米均质钢装甲(原文)。

车重约25吨,长约6.5米(含炮管);约6.3米(不含炮管),宽约2.6米,高约2.6米。最大爬坡60%,最大侧倾30%,最大垂直越障高0.8米,最大越壕宽2.85米,最大涉水深正常为1.1米;带潜渡设备时为1.5米。火炮采用半自动滑楔式炮尾,提高了射速,最大射速4-6发/分。最大仰角45°,最大射程17.4公里,弹重43.56千克。炮班8-9人(有乘员运输车),从行军状态转换到射击准备状态需要3分钟,开火前需降下2个大型助锄。

M1974的最大公路速度是40-45公里/时,不带副油箱时的最大公路行程为350公里,带了副油箱增加到500公里。


M1974后来还改进出一种带有炮塔的版本。



M1975
M1975在70年代服役,一直使用到今天,没有出口。重约25吨,长约7.8米(含炮管);约6.3米(不含炮管),宽约2.6米,高约2.6米。

M1975的武器是苏联的SM-4-1 130毫米牵引式岸防炮的朝鲜改进版本,SM-4-1作为海军炮不兼容陆军的130毫米炮弹,如M-46型牵引式野战炮的。M1975的最大仰角为45°,最大射程是27公里,最大射速7-8发/分,弹重约30千克,持续射速1发/分,现在主炮已落后。

整个火炮系统需要8-9人操作,从行军状态转换到待发状态需要3分钟,开炮前需要从车尾降下两个大型助锄。

M1975的最大公路速度是40-45公里/时,不带副油箱时的最大公路行程为350公里,带了副油箱增加到500公里。最大爬坡60%,最大侧倾30%,最大垂直越障高0.8米,最大越壕宽2.85米,最大涉水深正常为1.1米;带潜渡设备时为1.5米。无炮塔,部分型号炮手只有炮盾防护,部分型号则用装甲围住车体上部,但没有顶盖。


M1981
M1981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始使用至今,没有出口。该车的武器是苏联50年代初生产的D-74牵引式122毫米/L52野战炮的改进型,用途可能参照了苏联的2S1 Gvosdika 122毫米自行火炮。重约25吨,全长约8米,车体长度约6.3米,宽约2.6米,高约2.6米。


该炮的弹药有高爆破片弹(HE-FRAG)、穿甲弹(AP-T)和混凝土爆破弹。其中标准的高爆破片弹的射程是24公里,发射穿甲弹可以在1000米处穿透185毫米的轧制均质钢装甲,最大射速6-7发/分。弹重27.3千克,最大仰角45度,最大射程24公里。一个火炮系统配8-9名成员,从行军状态转换到待发状态需要3分钟,开火前要降下车尾的两个大型稳定铲。
M1981的最大时速是40-45公里,不带副油箱的公路行程是350公里,携带副油箱为500公里。最大爬坡60%,最大侧倾30%,最大垂直越障高0.8米,最大越壕宽2.85米,最大涉水深正常为1.1米;配通气管时为1.5米。保留了D-74的炮盾,半敞开结构。


323型装甲输送车系列
323型(西方称为VTT-323)是朝鲜的主力装甲输送车,外观和我国的63式装甲输送车很相似,是从许可生产的YW 531C系列装输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绰号VET。有五对负重轮,比YW531多一个。

M1992 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M1977 122毫米自行火炮
据信M1977 122毫米自行火炮在7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没有出口。车重约16吨,长约5.5米,宽约2.9米,高约2.7米。

该车为半敞开式结构,武器是苏联的D-30 122毫米/L38牵引式榴弹炮,没有炮塔。弹重14.08-21.76千克,使用标准高爆破片弹 (HE-FRAG )时的射程为15.3公里,使用火箭增程弹时的射程为21.9公里。火炮炮尾为半自动滑动楔式,这种设计的射速较高,最高达到6-8发/分,持续射速1-4发/分。

整套系统需要8-9人操作(还有乘员在运输车里),从行军状态转换到射击准备状态需要3分钟,射击前要放下2个大型助锄。该车继承了323型的两栖能力,但拆除了后者的喷射推进器,仅用履带划水推进。

该车的最大公路速度约为60公里/时,最大浮渡速度为4-5公里/时,行程约400公里,最大爬坡60%,最大侧倾30%,最大垂直越障高0.6米,最大越壕宽2米。

82毫米自行迫击炮
76毫米/85毫米自行火炮
该车为半敞开式结构,长6.5米,宽2.97米,乘员从车尾的对开门进出,可能拆除了原版的喷水推进器。火炮在行军时由车体前上方的行军锁固定。武器可能是苏联的M1936(F-22)型炮,也可能是T-34-85的85毫米炮,装有炮盾。


100毫米自行火炮

“谷山”系列
以T-54/55和中国的59式中型坦克作为底盘的170毫米自行火炮。
M1978
M-1978“谷山”170毫米自行火炮是朝鲜陆军的研发远程自行火炮,首次亮相在1985年“谷山”郡的阅兵式。西方媒体认为,该车由朝鲜第二机械工业局生产,1978年服役,开放式火炮布局,炮手无防护;射击前需要先放下车尾的2个大铲固定车体。猜测火炮原型是苏联岸防炮或德国二战的K-18榴弹炮,火炮安装了多孔式炮口制退器,射程足以从朝韩非军事区射到首尔。M-1978不能存放弹药,需要随行弹药车或预设阵地的弹药库供弹。谷山还可以将柴油灌入排气系统,制造大量烟幕。由于整车长度大,重心高,越野能力不强。



车长14.9米,宽3.27米,重40吨,乘员8人,装甲最大100毫米(首上),动力是12150L V-12液冷柴油机,最大输出520马力,扭杆悬架,行程约300公里,最大速度约40公里/时。
西方观察家认为朝鲜一个谷山营拥有3个连,每连4辆谷山,共12辆谷山、20-30辆卡车和150-190人。3-6个营为一个旅,旅级拥有司令部、辅助工程师、防空部队和目标捕获部队。朝鲜在边境的山上挖掘了强化火炮掩体,有的甚至有居住设施,可以防御普通炮击,谷山可以临时进驻射击。

1987年,朝鲜出售少量M-1978给伊朗,普通分装式炮弹射程约为40公里;配火箭增程弹(RAP)时,射程可以达到近60公里。装备这种炮弹的谷山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野战炮。两伊战争时,伊朗曾用其骚扰科威特油田。

伊拉克曾将M-1978改装为S-23 180毫米自行火炮。2008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曾缴获了Anbar大学校区的一辆S-23。

M1989
谷山的新改型在1983年服役,1989年对外亮相。该车加长了底盘,车上可载4人,稳定性更好,可以携带12枚炮弹;前方封闭式驾驶舱内有4名乘员,乘员携带Strela或Igla便携式防空导弹,其余4名装填手在伴随的补给车上。M-1989拥有3-4发/分的爆发射速和1发/分的持续射速(也有其他说法)。估计谷山生产了500辆以上。



M1991
该炮已经在80年代末批产并服役。外媒猜测它使用了122毫米牵引式火炮,可以发射高爆破片弹(HE-FRAG)、穿甲弹(AP)和照明弹,最大射速4-5发/分,射程约16-24公里。乘员约5人,动力是柴油机,最大公路速度约50公里/时,行程400-500公里,最大爬坡60%,最大侧倾30%,最大越壕宽2.5米,最大涉水深1.2米。


炮塔两侧有两组四联装和两组双联装烟雾弹发射器(炮塔前部和后部),炮塔顶部有带防盾的双联装AGS-17 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机枪旁疑似还有双联装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筒。炮塔顶部后方有一个舱盖,可以作为供弹口。估计其采用了坦克底盘,动力是柴油机。同底盘还作为反舰导弹等的载车,用途较广。


M2018
在2018年9月9日的庆祝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一种新型152毫米自行火炮首次亮相,改变了以往朝鲜自行火炮落后的形象。它有一个较大的炮塔,一门新型高倍径榴弹炮和新的底盘。

它有部分特征和伊朗的“Raad-2”155毫米自行火炮相似,如车体前部有圆形凸起;采用6对坦克的负重轮;炮塔左侧开有小门。

鉴于朝鲜和伊朗在80年代就一直保持友好合作的关系,双方技术交流在持续进行,如伊朗引进朝鲜的袖珍潜艇和朝鲜引进伊朗的仿制型奥托.梅莱拉76毫米速射炮,M2018借鉴了Raad-2不奇怪。Raad-2的底盘基于T-72主战坦克,而朝鲜的先军-915主战坦克也有T-72的特征,M2018可能同样使用了T-72的底盘技术。M2018装有炮管行军锁,在行军时固定炮管,其位置和Raad-2不同,M2018在车体最前端,而Raad-2在车体前方顶部。另外,M2018的发动机排气口在右而Raad-2在左。


国外媒体怀疑M2018的152毫米榴弹炮采用了俄罗斯的技术,疑似是52倍径,炮根装有液压式驻退机和复进机;也有说法是130毫米炮。该车在炮塔前方两侧安装了2组4联装烟雾弹发射器,炮塔顶部有与朝鲜主战坦克同样的双联装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器(在2020年10月10日的庆祝劳动党成立75周年的阅兵式时拆除)和双联装AGS-17 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

“骏马”8x8 122毫米自行火炮
在2020年的阅兵中,一种外形像M1128机动火炮系统的8x8 122毫米自行火炮亮相,它的底盘被称为“骏马”。

朝鲜得到过BTR-82/82A轮式步兵战车,在其基础上改进出自己的8x8和6x6装甲输送车,阅兵出现的新型8x8底盘可能是前者的改进型。它的布局可能参照了BTR-90轮式步兵战车。


它使用D-30 122毫米榴弹炮而不是M1128的105毫米线膛炮,在车体前部,司机和车长有自己的整体式舱盖,左侧司机的舱盖带有观察塔,而右侧车长则在舱盖下方有观察塔。无人炮塔下方右侧有一个舱门,旁边装有1挺AGS-17 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炮塔左下方是炮长观瞄,炮塔两侧装有2组3联装烟雾弹发射器,左后侧有横风传感器,前方是激光告警接收器,炮塔右侧还有激光告警接收器。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