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47 |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


很久之前和同事姐姐聊天,我说我想在公司做一粒沙子,谁都看不见的那种。同事姐姐说有篇文章叫「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你很像里面那个孩子。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是作家刘继荣写的一本书,里面是几十个关于孩子、父母、伴侣以及朋友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叫「家有中等生」,讲的是她的孩子说,自己不想成为英雄,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猜作者可能觉得这件事对于她本人来说意义重大,所以把「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当作书名。
1.「家有中等生」故事原文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间。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可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在病床上,输着液体,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的时候,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30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原文结束。
2.尾巴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都是在讲作者的孩子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当儿子知道和我是相同血型的时候,他一下子欢呼起来:"太好了,如果以后妈妈生病需要输血,就可以抽我的了!"
女儿的小手环住我的腰:"妈妈别怕,等你老了,我就长大了,我给你做最香的饭,买最漂亮的衣服,请世界上最高明的医生,把你的病治好。"
我生一场大病之后,儿子常常是天气预报的热心小观众,关照我添减衣服,过马路的时候,儿子第一次焦灼地喊的是:"汽车小心啊,快让开!我妈妈要过马路了!"
女儿把手割出了一个大口子,医生说伤口太深,缝合完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疤痕。责备和懊恼过后,我看到茶几上有一个削得坑坑洼洼的苹果,上面有淡淡的血渍。这时女儿的老师打电话说道:"您的孩子还说,妈妈最爱吃苹果,她一定要学会削苹果。"

我时常想,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父母都会心甘情愿地让孩子做一个幸福的「23号」吗?
我猜不是。
孩子拖拉懒散、惹是生非、无理取闹的时候,父母会后悔把孩子生下来;孩子努力上进、咬牙坚持的时候,父母会希望孩子成才,成为人上人,希望孩子完成自己完不成的心愿;孩子感冒发烧、伤心痛苦的时候,父母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平安就好。
电视剧「龙门镖局」的结尾有一段关于教育的对白。故事是说陆三金是要继承雄厚家业的长子,但却跑出去和一帮看似「不靠谱」的朋友一起创业,他的母亲(简称陆母)要带他回去继承家业,这时候陆三金的女朋友秋月跑过来阻止她,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么一段对白:
陆母:我的儿子掌控着整个家族的未来,我把他培养这么大,不是用来陪你们吃喝玩乐,消磨时光的。
秋月:是的,他的人生都被你规划得严丝合缝,他一出生一切行程尽在掌握。他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为你而存在,他能有今天都是拜你所赐。
陆母:你这话说的我爱听,我也希望有一天,你的儿子能像他那样有出息。
秋月:我不要求他有出息,我只希望他快乐。他的人生他自己决定。我不会因为一己私利而强行剥夺他选择的权利。
陆母:你这话说的真好,没想到你还那么睿智,我真是低估你了。
秋月:不用客气,你现在改还来得及。陆母:改?我为什么要改?有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老鼠,每天快乐的打洞偷吃,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龙凤,胸怀大志,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担起这个家庭的责任,就是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对大家负责到底,这样的人也许不快乐,但他能使别人快乐。
秋月:可他是你亲生儿子!陆母:那你爱他,你为的是什么?就是因为他有责任心,他肯担当。他有这样的性格就是我培养的,你一边在享受着我的好处,一边在骂我的育儿经,我到底是说你傻还是坏啊?
三金:娘,你别说了。
陆母:我为什么不说?你有今天靠的就是我严格的教育,而不是那些貌似温情的废话。

这部剧我看了很多很多遍,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很惶恐。
如果我有了孩子,我应该怎么做呢?
秋月错了吗?
好像没有,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如果孩子也想要这样的生活,那她尊重孩子的选择。可是孩子如果长大了之后为自己年轻时候的碌碌无为而后悔应该怎么办呢?
陆母错了吗?
好像也没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她从小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长大成材了,也如她所愿,可是她错过了母子之间最宝贵那部分经历,她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不知道他喜欢吃什么,不知道初恋女友是谁,每次伤心的时候会干什么。
在网上看到有这么一段话:
陆母教育的没有错,她把孩子教育成了一个「好儿子」,但是对于父母来说,把孩子教育好一会,他会选什么样的道路,就应该让他自己做决定,这才应该是真正对孩子好的教育和成长。
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去选择;而是为了孩子在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时,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

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
注:以上图片均已获得付费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