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恭武功不比卢俊义差,却被一刀戳中大腿而落马,这是否跟那桩悬案有关?

要评选水浒武功高手,曾头市史文恭绝对有资格位列三甲,卢俊义可能还要排在他的后面——真凭武功决胜负,输的那个人未必是史文恭。
卢俊义生擒史文恭,靠的真不是武功,细看史文恭被擒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卢俊义胜之不武,要没有晁盖帮忙,他跟史文恭打上一两百个回合,也未必能分出胜负。
宋江可能是希望卢俊义生擒史文恭的,吴用是最不希望卢俊义生擒史文恭的,这在水浒原著中写得很明白:“吴用主意只恐卢俊义捉得史文恭,宋江不负晁盖之遗言,让位与他,因此不允。宋江大意只要卢俊义建功,乘此机会,教他为山寨之主,不负晁盖遗言。”

宋江和吴用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最后结果不出意料:“吴用不肯,立主叫卢员外带同燕青,引领五百步军,平川小路听号。”
卢俊义上梁山,吴用并没有给他好脸色,也不知道是事先商量好的,还是吴用自作主张,忠义堂上并没有给卢俊义留位置:“且教卢员外东边耳房安歇,宾客相待。等日后有功,却再让位。”
看到这里,读者诸君已经明白了:宋江“让位”是假,吴用也不想让卢俊义坐在自己的上头,宋江听了吴用如此安排之后的表情也很有意思:“宋江方才喜欢,就叫燕青一处安歇。”
卢俊义在梁山不但没有单独的住处,就连战马和兵器也没有配发,跟着去打曾头市的时候,还是站在地上抡朴刀——朴刀在宋朝就是介乎农具和兵器之间的一种家什,朝廷并不禁止平民携带,但是杀伤力肯定不如长枪大戟。
卢俊义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出现在对抗官军的战场上,这才有了白马长枪,但那匹白马肯定不是照夜玉狮子:“丈二钢枪无敌手,身骑快马腾云,人材武艺两超群。梁山卢俊义,河北玉麒麟。”

卢俊义是梁山名义上的二把手,而且对宋江的头把交椅已经不再构成威胁,所以梁山真正的话事人吴用,才给他配发了制式兵器,就是想让他充当超级打手。
梁山军二打曾头市,身为“客人”的卢俊义是想立功的:“卢某得蒙救命上山,未能报效,今愿尽命向前,未知尊意若何?”
宋江佯装“大喜”,但说话却忽然“不好使”了,吴用“僭越”排兵布阵,让卢俊义步行提刀,去远离前线的“平川小路”等通知。
吴用这一招确实够损的:平川利马战,即使史文恭逃到卢俊义这边,也可以凭着照夜玉狮子马占有绝对优势——打不过也可以跑,能否活捉或击杀史文恭,对宋江和吴用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卢俊义生擒或斩杀史文恭,不坐头把交椅也得坐二把交椅,吴用就会被挤到第三,公孙胜会被挤下高台与关胜林冲同列,这显然是吴用不愿意看到的:当小三很不好受,一同智取生辰纲的公孙胜被挤出核心圈,肯定会消极怠工。

如果不是卢俊义生擒史文恭,就可以安排他当马军五虎将之首,梁山“三人团”中还是吴用说得算。
没有战马长枪的卢俊义想擒斩史文恭,在宋江吴用看来,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细看水浒传,也发现史文恭的武功,比大刀关胜和豹子头林冲还高:他的徒弟曾魁与林冲大战五十回合没被挑落马下,后来在梁山马军五虎将中位列第三的霹雳火秦明,二十回合就被史文恭打得力怯而逃,然后被史文恭追上去一枪戳中大腿,一个跟头栽下马去。
秦明手使狼牙棒,也算梁山大力士之一,但是在力量和技巧两方面都不是史文恭对手,由此可见史文恭的厉害:哪一位梁山好汉,有把握在二十回合或一百回合击败秦明?
卢俊义的步战水平,宋江和吴用都是知道的:李逵那个莽汉,尚且能跟卢俊义打完三个回合掉头就跑而卢俊义追赶不上,刘唐、穆弘、李应三把朴刀缠住卢俊义逃过不得,最后“三个头领各自卖个破绽,一齐拔步去了。卢俊义又斗得一身臭汗,不去赶他。”

如果不能像武松那样敢于搏命,没有盔甲的步军头领遇到雷霆万钧的重甲骑兵骑将,不想被杀就得逃跑,卢俊义也不例外:“霹雳火秦明、豹子头林冲,引一彪军马,摇旗呐喊,从东山边杀出来;又见双鞭将呼延灼、金枪手徐宁,也领一彪军马,摇旗呐喊,从山西边杀出来。吓得卢俊义走投没路。”
人算不如天算,也不如鬼算:宋江和吴用的小算盘,被神秘出现的托塔天王晁盖破坏了。
曾头市北梁山军攻破,史文恭骑着照夜玉狮子马突出重围,手拿杆棒的步将根本就没拦不住他:“那匹马是千里龙驹,见棒来时,从头上跳过去了。”
就在史文恭成功突围之后,晁盖出现了:“史文恭正走之间,只见阴云冉冉,冷气飕飕,黑雾漫漫,狂风飒飒,虚空中一人挡住去路。史文恭疑是神兵,勒马便回。东西南北四边,都是晁盖阴魂缠住。史文恭再回旧路,却撞着浪子燕青(可见前面用杆棒打史文恭马脚的不是燕青),又转过玉麒麟卢俊义来,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
卢俊义能不能打过史文恭是一个问题,为何如此轻松拿下史文恭更是大问题:手艺巧不如家什妙,史文恭即使比卢俊义的武功略逊一筹,这样被轻松击败都不合常理——比较之下,岂不是说卢俊义有一回合击败关胜林冲等马军五虎将的能力?
卢俊义击败史文恭堪称秒杀,但是说他能一回合击败关胜林冲,估计所有人都不会相信,因为他三回合连李逵都杀不掉,就更别提打败鲁智深武松了。
李逵当然不如秦明,秦明当然不如史文恭,卢俊义三回合杀不掉李逵,却能一刀解决史文恭,这不合常理的现象,牵扯到一桩悬案:如果晁盖是被宋江指使某位梁山好汉射杀,他为什么要缠住史文恭?
晁盖临终前并不知道毒箭出自何人之手,所以遗言才说“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是宋江篡改遗言,变成了“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

据说人死后什么都知道,于是晁盖把史文恭弄得晕头转向失去战斗力,就极有可能是知道了事情真相:他没有能力将仇人史文恭斩杀,所以就把史文恭送到卢俊义刀下。
但是这里面也有两个问题:其一,卢俊义为什么将史文恭生擒而不当场击杀?其二,史文恭被生擒,宋江为何不将其公开审讯?
这两个问题细想起来又会衍生一个新问题:晁盖不早一点现身,把史文恭撵到鲁智深、武松、李逵面前,却偏偏要送给卢俊义,是不是想帮卢俊义上位以免宋江篡权?
这样一想就可以理解了:晁盖确实跟史文恭有仇,但却并非一箭之仇,他费劲巴力把史文恭撵到偏僻处卢俊义刀下,就是让众好汉看清宋江的嘴脸。
晁盖是不是史文恭射杀,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不会有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答案,咱们还是来聊另外一个问题:综合卢俊义和史文恭的战绩来评价,似乎是史文恭的武功更胜一筹,他之所以栽在卢俊义刀下,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抛开干扰因素,让他们在同等条件下公平单挑,多少回合能决出胜负、最终胜利者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