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羽养成计划PART15
22-7-1
总结是抄小蔡是
下半年从一场和紫芋头老师的研讨会开始!
1.讨论了当来访者提到“被审视”时,应该如何应对,芋头老师提到了要明确定义。有这种感觉可能感觉到了「曝光感」、「被控制感」、「不安全感」和「被入侵感」。和之前探讨较多的边界感也适用。
2.当进入角色时,总会避免给建议,首要原则是助人自助。能够陪伴也能够帮助来访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能代替他们解决问题。当下可能是对刺激源和压力源无法耐受、无法选择甚至是无法承担责任。进入朋友角色时又希望能尽快带领朋友走出低落情绪而提供建议,更快的解决问题。想起了武老师提到的过程导向(咨询)和目标导向(朋友)。
3.在危机干预这部分发现我们都对「痛苦上瘾」和「心理病态」比较感兴趣。前者实际上是一种依赖,能够有存在的感觉。跟恋爱脑一样,也是一种自我感动的依赖,通过晕轮效应层层叠加滤镜,可能自知而又无法摆脱。在痛苦上瘾中,表演欲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起初,我们还试图表达我们认知中的心理病态的定义,比如偏激、单一、刻板的信念和思维,在求证后发现是诸如自卑心理、作戏心理、猜疑心理等一些比一般心理问题等级稍高的问题。
4.通过能力管理矩阵,分析了优势区、潜能区、盲区和退路区,更加清晰的知道能力的转换可能和躲避(≠逃避)需求。类似SWOT分析(关于死去的记忆开始攻击我)。
5.一周不见,芋头老师的OH卡牌技能功力蹭蹭往上涨,抽到的71号卡牌。最终描述出来的感觉跟第一眼看到的场景真的好不一样。从五感去感知,放大2D的感觉,视觉看不到的太阳却在听觉和触觉出现了。芋头老师说我对颜色比较敏感,听到还是蛮愉悦的!这张卡是“孩童”诶,上周是预言家的我,这周要直呼退水了。暂时拘泥在一个地方,也许需要换个角度再思考最初的问题。
6.一个比较严重的来访者也让我们思考了医院心理科和心理咨询的区别。思来想去,也许还是2里提到的两个导向吧。开口寻求帮助是一种勇气,开口让他人接受帮助更是一种勇气,是追求幸福的勇气。[/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