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27】第七章第六节:决策

2021-01-22 21:13 作者:躺坑老碧的学习瞎记  | 我要投稿

知识点如下——

第七章 思维

第六节 决策

一、什么是决策

书上定义——在几种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

分类——

确定性决策:在确定的条件下,对备选的方案做出选择的过程;

风险决策: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选择的过程——决策者不仅对各种备选方案成功的概率不清楚,而且对存在哪些备选的方案也可能不清楚。

 

二、决策的理性观

不同的理论观点——

A.古典决策理论

观点:决策者具有完全的理性能力——决策者总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具体表现——

知道要解决的问题和达成的目标;

能得到所有相关的信息;

对解决问题的方案“无所不知”;

深知各方案实施后的结果,并能对这些结果进行评价;

决策者能够追求最优的方案。

 

基础——“经济人假设”——

局限性:没有考虑人的认知等因素在决策过程中作用,而且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在日常决策中也很难实现。

 

B.行为决策理论

人物:西蒙——诺贝尔经济学奖

观点——

决策是对行动目标与手段的探索、判断。评价,直至最后选择的过程;

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理性——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加之决策情景的复杂性,决策者不可能找到所有备选的方案,不可能准确预测所有方案的结果等——最优的决策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决策要受时间、精力等其他资源有限性的制约,因此要考虑到决策的时效性的问题,决策还必须考虑决策的后果;

人们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是靠以往的经验,即采取启发法,而不是采用严格建立在数理逻辑推理基础上的、考虑各种条件后的算法策略进行决策。

 

 

三、决策的过程研究

A.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

人物:冯.诺依曼、摩根斯坦

观点:期望效用值公式——EU=∑Pi*U(Xi)——U(Xi)指结果i的效用,Pi指事件Xi发生的客观概率。

局限性:人们实际的决策并非完全遵循期望效用理论的观点。

B.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人物:卡尼曼等人——诺贝尔经济学奖

观点: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而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好”的。

概念:“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决策时主要启发策略——

a.代表性启发法(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s)——

含义: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响——样本越与总体的原型相似,就越容易被归入该整体。

b.易得性启发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s)

含义:倾向于根据事件或者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是否容易提取到来做判断和决策。

c.锚定和调整启发法(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heuristics)

含义: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作出最初的估计(锚定)后,以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27】第七章第六节:决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