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2.3西双版纳游学笔记
西双版纳和傣族
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澜沧江画出了一个葫芦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在这个葫芦形的半岛上, 面积为 1125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植物最丰富的植物园。每逢春末夏初,这里的夜晚就 会被萤火虫、星光点缀得如梦如幻。这里树木葱茏,绿草茵茵。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主要为绿石林景区,在这里您 可以领略到上有雨林,下有石林的奇异景观。蜿蜒的罗梭江缠绕着景区,青山绿水绘成了 一幅美丽的画卷。西区是主要的游览观光区,这里有最长的铁索吊桥。这里是国家种质资 源植物保存基地。这里保存了 13800 余种的热带植物,这些热带植物遍布百花园、棕榈园 奇花异卉园等,这里有 39个园区,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立体画面。
第一任园长叫蔡希陶,他于1959年-1981年任职期间,亲手在这里栽种了一棵龙血树。

百花的绚烂、龙脑香的俊朗、棕榈的妩媚、苏铁的神韵、百竹的清逸、百香的薰袭将 会令您眼花缭乱;“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绞杀现象”、“独树成林”和“空 中花园”等热带雨林奇观比比皆是。
植物园中即使是一抹微不足道的生物,也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的雨林秘密期待着你细细去品味。珍奇的热带植物,罕见的生态奇观,优美的热带风光,多 彩 的民族文化,独具内涵的科普旅游,使得版纳植物园在 1991 年成为了国家级旅游风 景区之后,又先后被评为了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国家青少年科技 教育基 地,国家植物技能鉴定所,获得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旅游风景区等证 书和荣誉称号。这里的科学成绩犹如枝头上丰硕的果实,让人回味无穷。
傣族古训:“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农田,没有农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 食就不能生活。 ”这种朴素的生态观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到服饰,从医 药到宗教信仰,竹楼上微醺的时光都折射出了当地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2.西双版纳旱季为什么会雾大?
版纳分为干季和湿季,湿季为每年的5-10月(这是书本上说的。实际上每年雨季是从六月 份开始,而五月份因为不下雨又干燥,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是五月份)。进入十一月 份以后就是版纳的旱季,旱季几乎不下雨,但相对湿度非常高,甚至达到100%,再加上早 晚温差大,一天中的温差甚至达到20度,森林又非常茂盛,中午温度高,地面上的水汽蒸 发到空中,夜晚温度骤降,水汽冷却后形成雾。 3.傣族除了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以外还信仰原始宗教,也就是万物皆有灵,他们认为山有 山神,树有树神,所以在建造房屋需要砍伐树木时都会举行祭祀活动将居住在树上的神灵 请走,然后才能砍伐。
4.傣族没有姓,只有名字,为了区分男女,老百姓男性在名字前冠以“岩”字,女性冠以 “玉”字。贵族或统治阶级在名字前冠以“刀”或“召”,“召”是傣语,意为“大王、 主人、头领”,比如我国著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她就是皇族的后裔。
5.傣族男孩一般到了7、8岁都会被送到寺庙里做一段时间的和尚,一般会在二十岁之前还 俗。其实进入寺庙就是一种学习和修行,学习傣族文化知识,包括天文历法、宗教节日推 算、傣族医药,教规教义,而没有做过和尚的傣族男孩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野蛮人,所以是没有资格结婚的,长大后也会被人看不起。
6.最后一任傣王:刀世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召存信
7.召片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最高封建领主和统治者。召片领为傣语,意为“广大土地之主” 。元明以来,召片领受封为世袭“彻 (车) 里路军民总管”及“车里 宣慰使” 。辖三十余“勐” (原意为“山间的盆地”,引申为“地方”,含平坝及四周山 区) ,将其宗室亲信分封为各勐之“召勐” (意为“一片地方之主”) ,为该地世袭封 君。 召片领及召勐又把辖区以内的土地连同村社农民分封给自己的家臣属官。属官按照等 级的高低来决定领有土地的多寡,其封地不能世袭,居官才能食禄。召片领还通过其权力 机关——“议事庭”发布命令,分封召勐、属官,分派劳役贡赋,对所属农奴及境内各族 人民进行统治和剥削。第一世召片领为叭真,其子孙世袭,到召勐罕勒 (刀世勋) 止,共 传三十八代 (一说四十四代) ,计七百七十六年 (1180~1956) 。随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 施和民主改革的胜利,这一官职及其制度已不存在。
8.傣王的题字

佛教
1.勐罕:傣语地名,勐,意为一千块田;罕,意为布卷起来。勐罕也就是布卷起来的地 方。
勐罕春满大佛寺又称曼春满大佛寺,它是整个勐罕地区的中心寺庙,也是西双版纳地区除 总佛寺以外最古老的寺庙。 2.曼春满:傣语寨名,曼为村寨,春满为花园。西双版纳同名的村寨很多,这是因为寨子
的名字是以为傣王所做的工作而命名的。 3.勐:大的行政区划。
4.景洪:傣语地名,景为城市;洪为天亮。景洪,意为黎明之城,也就是天亮的城市。
5.南传佛教寺庙供奉的佛像不在正中间,而是在大殿的一侧,并且是坐西朝东。北传佛教 的佛像在正中间,坐北朝南。
6.南传佛教供奉的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是古印度的王子, 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
7.寺庙内悬挂的彩幡含义:傣族人认为是人死之后灵魂升天的梯子。
8.曼春满大佛寺院内供奉的四面佛是从泰国请来的,所以与西双版纳的佛像造像完全不 同。传说四面佛掌管人间的一切事物,四面代表事业,爱情,健康和财运。手中拿着8样法 器:
①令旗,象征神力
②佛经,象征智慧
③法螺,象征赐福
④明轮,象征消灾减祸
⑤权杖,象征至上成就
⑥水壶,象征解渴,有求必应
⑦念珠,象征轮回
⑧接胸手印,象征庇佑
9. 曼飞龙塔,始建于傣历565年(公元1204年)。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大勐龙镇曼飞龙村的后山顶上,主塔高 16.29 米,周围由八座小塔组合而成,联成母子塔群,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 出,参差有致,塔群造型优美别致,故傣语称为“塔糯” ,意为笋塔。曼飞龙塔是一座金 刚宝座式群塔,因为它通体洁白如雪, 所以又称“白塔” 。
1988 年 1 月 13 日,曼飞龙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10.西双版纳的寺庙中,敲钟至少敲 3 下,礼敬三宝的意思。三宝:释迦摩尼佛、佛法、 僧人
11.五树六花:
“五树六花”即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六种花,因为这些植物独特的 形 态或用途被赋予了深厚的佛教内涵。
五树是指菩提树、高榕、槟榔树或糖棕(这两种植物各勐会有不同)、贝叶棕、铁力 木;六花是指睡莲、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和地涌金莲。


五树其一:菩提树
景洪市的市树,常绿乔木,主根粗深,树冠庞大,枝叶茂盛,遮天蔽日,花隐于花托 中。叶片、叶脉可做书签(菩提纱)。佛教三大圣树之一,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 悟道7天7夜成佛。故菩提树被定为五树之一。
五树其二:贝叶棕
贝叶棕原产于缅甸、印度及斯里兰卡,是随着佛教传入我国,在我国南传佛教寺庙都会 种植。贝叶棕可高达25米,高大的身躯却具有草一样的生命过程,它是一次性开花植物,开完花结果后就枯死,寿命40—60年,犹如人的一生,尘埃落定就会慢慢逝去。同时贝叶 棕还是傣族文化的载体,人们用它的叶子刻写经文。传说唐僧西天取经取回的就是贝叶经 书,佛教文化用贝叶代代传承,所以说佛教文化又称为贝叶文化。
贝叶经的制作:从贝叶树上砍下叶片,用锋利的刀将贝叶一片一片修割整齐,三至五 片卷成一卷捆好,放入锅中煮。煮时要加酸角或柠檬,使贝叶表面上的皮脱落。要煮半天 左右,直到贝叶变成淡绿白色,才从锅里取出来,拿到河边用细沙子搓洗干净,然后将贝 叶压平晒干,收起来让它通一段时间的风后再订成匣。由于贝叶经过水煮等工艺特殊处 理,可以防虫、防水、防变形,经久耐用。这也是贝叶经可以保存几百年上千年的原因。

五树其三:槟榔或者糖棕
1、槟榔树是棕榈科常绿小乔木,亭亭玉立,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古代傣族用她做为 货币来使用,它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是我国著名四大南药之一(四大南药为:槟榔、 益智仁、巴戟天和砂仁),槟榔果实具有健齿护齿的作用,种子用来治疗寄生虫感染,花 苞用来治疗积食、气滞腹胀等,它属于佛教文化植物。
2、糖棕顾名思义是可产糖的棕榈树,它的花序是长约1.5-2米的棒状花序,用刀割开 花序会流出甘甜的汁液,糖汁可直接食用也可制成糖,一般一棵树一年可生产 20-30 公斤 糖,泰国食用的正是糖棕制的糖。不仅如此,它的树叶可以盖房子或刻写贝叶经,花序的 糖汁除制糖外还可酿酒,刚萌发出来的嫩苗做菜,可以说一身都是宝。
五树其四:高榕
高榕是桑科榕属植物,在西双版纳地区被称为大青树,因为她生命力极其 顽强,枝繁叶茂,树大根深,果实丰盛,在古代时为傣族先民或小鸟、小动物 提供了安居的场所,傣族人认为它是“附有灵神”的植物,所以才能够成佛教 信仰的植物。
五树其五:铁力木
藤黄科铁力木属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我国云南、广 东、广西等地的热带季雨林中,是热带季雨林的特有树种,也是云南特有的珍贵阔叶树 种,国家二极保护植物。由于季雨林的层间植物繁多,种群间的竞争十分激烈,铁力木在 自然条件下形成种群之前,常处于被抑制状态,因此生长得十分缓慢,这也恰恰成就了它 良好的材质。它的木质结构细腻,材质坚硬沉重(比重比水大,入水即沉),难以加工, 有耐磨、抗腐蚀、抗白蚁,不易变形的特点,主要用于军工、造船、建筑、特殊机器零部 件等方面,是一种经济价格很高的特种工业用材。铁力木6-7月份开花,花香浓郁,是很好 的蜜源植物。鲜花经过蒸馏后可提取无色透明的精油,内含30多种化学成份,可用作化妆 品或日用化工的高香,种子10-11月份成熟,含油量高达79%,可制作肥皂,是热带地区重 要的工业油料。因为它的树形优美,树冠呈塔形,种子油是傣族赕佛时在寺庙里点佛灯所 必需的植物油,所以是西双版纳佛教寺院必须种植物的“五树”之一。
铁力木的叶片先红后绿 (嫩时黄色带红,呈凋萎状,质地很薄,老时深绿色,叶片变厚 呈革质) ,这是因为热带地区气温高,太阳辐射强,嬾片的表面还没有发育成完整的保护 组织,极易被紫外线灼伤,红色或浅黄色能反向强烈的阳光;凋萎状是为了让直射到叶面 上的阳光面积降到最小而起到的保护性反应。
六花之一睡莲
睡莲是睡莲科睡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除南极和北极外,世界各国均有分布,分 为热带和温带两种。因为所处的地区气候不同,开花和睡觉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由于温带 气温较冷,为避免夜晚低温冻伤,所以温带睡莲一般选择白天开花晚上睡觉,而热带气温 较高,为避免白天太阳灼伤,所以热带睡莲一般选择晚上开花白天睡觉。睡莲是泰国的国 花,相传释迦摩尼佛是在金刚莲花座上修成正果的。佛教信徒将它视为成熟的花朵,寄托 一种神圣的信念。
六花之二黄姜花
黄姜花如今也是非常的普遍,在南方大多数都能够看到黄姜花的影子,它的花期很 长,几乎贯穿整个雨季,由于黄姜花花形好看,花香清新淡雅,可提炼芳香精油。花还可 以做染料,是专门用来染袈裟的原料。地下的块茎根可用来治疗咳嗽。
六花之三文殊兰
文殊兰据说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所以被广泛种植于寺庙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文 殊兰名为兰,实为石蒜科植物,原产于印尼、苏门达腊等国。花期在7-9月份,傍晚时会散 发出淡淡的香味,文人雅士用它来比喻唐朝的十八学士。它的根、叶花用,具有消肿止痛 的功效,还中治疗跌打损伤,热毒肿痛等症。
六花之四鸡蛋花
是夹竹桃科鸡蛋花属的落叶小乔木,原产于南美洲,后被引种到世界各地,树形美 观,常被用作绿化。因为花的颜色都是由花瓣向花心过渡,仿佛是鸡蛋从蛋清向蛋黄的转 化,所以叫鸡蛋花。鸡蛋花的花期很长,每年开两次花,每次开4个月左右。鸡蛋花可油炸 或煮汤作菜吃。也可以晒干后泡茶喝,广东人常喝的凉茶少不了它,如王老吉,因为它具 有清热解毒、化痰清肺的作用,还可治咽喉肿痛。鸡蛋花的品种很多,植物园内有红、 白、黄三种颜色。
六花之五缅桂花
缅桂花又叫黄兰或白兰花,有黄色或白色两种,由于花姿典雅,香气淡雅清远,傣族 等少数民族将其视为富贵华丽的象征,深爱市民喜爱,民间有“戴花要戴缅桂花”的说 法,也是傣族重大佛教节日中浴佛的主要鲜花,所以被定为景洪市的市花。它是木兰科含 笑属常绿大乔木,一般夏、秋季开花,是厄瓜多尔的国花。傣语称 “ 嘛呼莫 ” 、“ 章 巴楞 ” 等。
六花之六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是芭蕉科地涌金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云南和四川,以西双版纳 栽培最多,是中国特有花卉,高度不超过60公分,花期长达半年,花序直立,长20-25公 分,密集成球状直接长在假茎顶端,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橙黄色莲花,所以叫地涌金莲, 其实它真正的花是长在假茎叶腋处的黄绿色小花,非常不起眼。把它列为佛教的“圣花” 是因为傣族著名的民间传说《千瓣莲花》中金光闪闪的千瓣莲花是七仙女的化身,也是傣 族民间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所以地涌金莲又叫千瓣莲花,据说见到它的都会有好 运。
引言:
版纳植物面面观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由热带与亚热带植物组成的热带植物园,这里一共保存了13800 多种热带植物,热带雨林是地球陆地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林冠非常茂密,阳光透过树冠包括树叶的遮挡,到达地面的只有5%。由于热带雨林地区高温高湿,许多 喜阴耐阴的植物特别愿意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知识点:
1.杠上开花的形成:热带雨林植被很丰富,郁蔽度很高,尤其在10-15米之间高度的树木, 如果花开在树梢上,很容易被其他植物遮挡住,不易被昆虫发现为其授粉。为了成功吸引 昆虫的到,许多植物不得不将花开在离地而较近且开阔的树干上,这样有利于爬行的昆虫从 地上爬到树上为其授粉。
2.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属亚澳雨林,植物种类从下到上可分为 4—5 个层次。 垂直分层原因: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
第一层,草本 (1米高左右) 第二层,灌木
第三层,小乔木 第四层,中等乔木
第五层,龙脑香科植物 (望天树、版纳青梅等)。
3.雨林植物有寄生、附生和腐生三种。寄生是指植物自身的叶子已经退化,不具有叶绿 素,部分或者全部生长在其它植物上,靠吸盘吸收寄主营养为生的植物,也叫“异养”, 比如榕树,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某些营养器官退化,不能用自己的根系从土壤 中直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不能用自己的叶子进行光合作用来获得营养,只能靠寄生在 其他植物上才能生存。附生是指如兰花、蕨类等植物的根系可以不接触土壤,附着于其它 植物的树干、枝条、叶片上,依靠裸露的根系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活,不需要其他营养, 也不与附主争夺水分、养分,对附主不造成伤害,这种附生方式也叫“自养”。腐生是指 没有根、没有绿色叶片,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靠无生命的腐殖质生活,如天 麻,它与蜜环菌共生,依靠体内的溶菌酶素溶解吸收蜜环菌的“丝”为营养而活。
4.绞杀是热带雨林中常见的一种生态景观,在沟谷雨林有一株上百年的绞杀榕,宿主已被 绞杀,只留下一个通天空洞,可容纳几个大人站在树洞里,近距离感受更独特。绞杀现象是这片原始森林中的一道奇特的景观,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比比皆是。绞杀植 物大多是高山榕(也就是大青树),这是因为榕树的种子通过鸟或者松鼠的粪便被排泄到 其他树上(树皮要粗糙),等到发芽后,它的根就会像铁丝网一样紧紧缠绕寄主树,与寄 主树争夺养料和水份,若干年以后,榕树的根完全隔断了寄主树的养料通道,寄主树逐渐 枯萎死亡,榕树取而代之。
5.空中花园也称树冠花园,它其实是雨林里生存竞争激烈的一种表现。空中花园多由附生 植物组成,由于热带雨林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密,植物间的生存空间有限,在无法向地 面宽度拓展的情况下,只能向垂直空间拓展。因而除各种兰花外,还有很多的攀援植物, 一到花期,宛如立体的花园,故而名为空中花园。

6.无花果:无花果其实是个大类,是指不见开花就结果实的植物,比如所有榕树,包括我 们平时吃的水果—无花果。其实榕树并非无花,因为花开在由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当中, 我们看不见它的花,这种花叫做隐头花序。榕树与榕小蜂形成相依为命的协同进化关系, 当果实里的花开放需要授粉时,榕小蜂就会从果实顶端凹陷处进入为其授粉。榕小蜂很 小,体长只有0.15-3毫米,它们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榕树的隐头花序中渡过,它们会 利用授粉的这段时间传宗接代,雄蜂比䧳蜂更小,终身在花序腔内而无翅膀;䧳蜂在与雄 蜂交配后爬出花序口,寻找产卵的榕树瘿花(这是榕树专门为榕小蜂产卵提供的由䧳花特 化而成的中性花),进入新的花序完成授粉的任务后,直到产下的卵发育成成虫以后飞出去,此时榕小蜂的天敌金小蜂早已等候着榕小蜂。金小蜂是一种寄生蜂,在榕小蜂还未飞 出无花果的果实前,就会提前将卵产在榕小蜂的幼虫上,靠食榕小蜂幼虫的身体而活。
植物种类
1.菠萝蜜有一种特殊的现象——杠上结果。杠上结果原理与杠上开花相同。菠萝蜜的果实 很大,最大的可以达到60 公斤, 被称为热带水果之王,一般结在主干上,如果结在小的 树枝上就容易死。
2.无忧花树
无忧花树是佛教三大圣树之一。传说释迦牟尼从母亲的右肋出生,而她的母亲就是手扶无 忧花的树干生下了他。
3.火焰树引种于南美洲,是加篷共和国的国花,生长较快,开花发火焰而得名,被广泛引 种到世界各地,火焰树火红的颜色是为了诱惑吸食花蜜的鸟类来传粉而设计,它的花蜜藏 在花朵基部,身形小巧而具有长喙的鸟可吸食到,而它杯状的花朵还能承接雨水,成为鸟 类竞相来访的空中补水站。
4.菩提树的叶片革质,像涂了一层蜡,还有长达2-3公分的叶尖,这是热带雨中的特殊现象
——滴水叶尖, 因为雨林空气湿度大,经常会下雨,叶片很容易附生苔藓,阻碍植物的 光合作用,为了把多余水分快速排掉,叶片上长出小尖。它也是佛教的三大圣树之一。
5.夹竹桃全株有毒,叶片如柳似竹,红花灼灼,胜似桃花。花冠粉红至深红或白色, 有特殊的香气,甚是迷人。花期为 6-10 月,是有名的观赏花卉。
6.象鼻棕,也叫酒椰,为一次性开花结果植物。18 年开花,果期两年,所以寿命为二十 年。象鼻棕的果实上面有许多天然的斑点,仿佛许多的眼睛,可用它来做文玩,所以叫千 眼菩提。相传千眼菩提是千手千眼观音的化物。它的花序犹如象鼻,长达 2—3 米,所以 叫象鼻棕。花序可用来酿酒,也就是棕榈酒。
7.露兜树:又叫假菠萝、野菠萝,是露兜树科露兜属常绿分枝灌木或小乔木,我国主要产 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具有很多的气生根,是常见海边沙 滩植物,为观赏树种。果实为聚合果,是由众多核果组合,形似菠萝,可食用,但有毒, 食用前先放入盐水内浸泡以去除有毒物质;果实外部坚硬,基部柔软,内有纤维质包裹种 子,可随水漂流。
西双版纳早在远古时期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因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得西双版纳 成为内陆,海拔升高,一些原来生长在古地中海边的植物,比如露兜树、山红树、竹节 树、锯叶竹节树等红树科植物,它们并没有跟着其他的家族一起迁移到有海的地方去,而 是选择留在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这些植物经过长期的演化,早改变了非海边不能生长的习性,逐步适应了在远离海洋的热带雨林中的酸性土壤而生存下来,成了沧海变桑田 的证据。潮湿而阴暗的森林环境也改变了这些植物种子海边胎生的特性,但是仍保留着原 来生长在海边滩涂上,为了呼吸和支撑地上植株而在树干的下部长出很多的气生根,并发 展成为支柱根的习性。露兜树就是在适应陆地生存后,仍保持海滨植物特性的特殊植物, 它的气生根发展成支柱根,不仅帮助它进行呼吸,还能支撑它庞大的树身。
植物胎生:胎生植物主要是生长在海边的红树科植物,当种子成熟后,便会在果实里 发芽,靠吸取母树里的养料,长成一棵棵像“木棒”一样的小胎苗,利用重力的作用扎入 海滩的淤泥之中。几小时以后,就能长出新根,嫩绿的茎和叶也随之抽出,成为独立生活 的小树。如果胎苗下坠时,正好被涨潮的海水冲走,也不会死,因为胎苗体内充满了空 气,可以在海上长期漂浮,一飘几个月,甚至漂向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一旦接触到海 滩,海水退去时,就会很快地扎下根来,经过几十年,又会繁衍成一片红树林,这就是植 物的胎生。植物的胎生与它特殊的海滩生活环境有关,因为它的种子很小,又生长在海 边,如果像一般的种子植物一样,成熟后即离开母体,就很难接触土壤萌芽,不利于传宗 接代。
8.山红树是红树科山红树属常绿大乔木,一般高达30 米仅生长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海拔850米的低山沟谷雨林 中,中国仅此一种,是我国稀有种植物,国家三级保 护植物。山红树的存在对研究中国热带植物区系有重 要价值。自然界中野生植株较少。根药用治感冒、肾 炎水肿等炎症。

红树科植物长有很多支柱根和呼吸根。它的支柱 根形成稳定的支架,从树枝上直接插到海滩的淤泥中,支撑着浓密的树冠用来抵御风浪。呼吸根则从土中 伸出地面,帮助它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红树科 植物这些特殊的本领,都是长期在海滩上生活,为了
适应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空气非常缺乏而进化出来的,因此许多红树科植物的呼吸根外 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能够满足红树科植物对空气的需求。
9.红背桂
红背桂是 24 小时工作的植物,白天是正面绿色工作,晚 上是背面红色工作。红色能吸收 夜晚地表的热量。
10.龙血树
龙血树是百合目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常绿乔木,原产于非洲,一般高3~5米。云南发现2 万多株。我国的龙血树有许多别称,柬埔寨龙血树、海南龙血树、剑叶龙血树。主要分布 于云南南部的思茅、西双版纳、广西等海拔800-1700米的石灰岩山地。它终年常绿,树高可达十多米,树皮很厚,上面有细的纵纹。它们的根系扎进石缝中,在石灰山上顽强的生 活着,尽管生境如此恶劣,但它们却能经风历雨中屹立几千年不倒。它是植物界中最长寿 的木本植物,可活6000-8000年,南山不老松说的就是它。1868年,著名的地理学家洪堡德 在非洲俄尔他岛考察时,发现了一棵树龄高达8000岁的龙血树,可惜发现它时已被大风暴 吹断。血竭又叫麒麟竭,是龙血树树干受伤后,从伤口处分泌出来的红色汁液,这种汁液 会把受伤的木质部包裹染红以阻止微生物的侵袭。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誉为 活血圣药。其活血化瘀、止血生肌、收敛镇痛的效果比云南白药好得多,云南白药里有一 颗红色的小药丸就是血竭。由于这种树都生长在石灰岩山地,所以在他去世后,他的骨灰 一半埋在了他亲手种植的这棵龙血树下。现在列为我国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血竭这种 名贵药材,在古代的东非和西非,当地人用它来做染料或者做防腐剂来包裹尸体。而我国 早在1500多年前就发现,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并被广泛使用。早在唐朝时,我国就从 非洲及阿拉伯国家进口。过去一直认为中国没有这种药物资源。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血 竭仍然依赖于从东南亚和非洲进口,价格十分昂贵,每年要耗去大量外汇。1972年,我国 著名热带植物学家、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创始人蔡希陶教授首次在思茅地区孟连县境内的 石灰山发现大片野生龙血树,从此国产血竭诞生,疗效远比进口血竭好。
11.旅人蕉
马达加斯加的国树,叶柄里有许多孔洞,里面有很多水,所以又被 称为“水壶”。
12.箭毒木
箭毒木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海拔1500米以下的雨林中,在我国 的海南、云南和广西等地有少量分布。它是一种落叶乔木,一般高25~30米,树干通直,树 冠庞大,枝叶有粗毛,3-4月份开花。它的树皮和叶子中有一种乳白色的汁,毒性非常强, 如果不慎入眼,眼睛会失明;最重要的是它的汁液中含有凝血因子,能让中毒者的血液在 三分钟之内迅速凝固,血管封闭,心脏麻痹而窒息死亡,所以叫见血封喉。当地傣族用它 的汁液浸泡箭头作为毒箭射杀野兽,所以又叫箭毒木。
它有一个好处,就是树皮特别厚,富含细长柔韧的纤维。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用它制作 床垫、衣服。制作方法很简单:把树伐倒后,放入水中浸泡一个月左右,树皮就可以轻松剥下来,然后用木棍或者石头反复敲打冲洗,这样不仅能去除毒 液,还能使树纤维变得柔软、细腻,晒干后做成床垫或衣服,既 轻柔舒适又经久耐用、还保暖透气。箭毒木是一种傣药,常用作 箭毒和麻醉。现代医学发现它的汁液中富含一种具有强心、升压 及增加心血输出量的物质。
13.箭根薯,两轮交互对生的总苞片为紫黑色,如一只黑蝴蝶, 在植物界中黑色花极为稀少,观赏价值极高。花形独特,小苞片 特化为线形,长长地下垂如虎须,所以又叫老虎须。在1999年昆 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作为大温室里的重点参展花卉,获得金奖。

14.铁树,又叫苏铁,是苏铁科苏铁属常绿小灌木,一般高5-6米。起源于古生代的二叠纪 晚期,到侏罗纪时期进入最盛期。第四纪冰川来临时,受 寒流影响,苏铁科植物大量灭绝,我国由于青藏高原、秦 岭等的阻隔,有10种苏铁科植物在华南和西南暖热地区保 留下来,苏铁科植物就成了现在地球上最古老的种子植 物,因此被誉为活化石植物,对研究古地质的变迁和生物进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世界上还残存有苏铁科植物110种,云南仅有云南苏铁(又叫暹罗苏铁)和篦齿苏铁两种,这两种西双版 纳都有。西双版纳篦齿苏铁野生群落分布在勐腊县勐远东 侧海拔1240米的石灰岩山体顶部。四周是悬崖绝壁,处于 人畜所不能及的地方而被保留下来。苏铁是喜钙植物,所 以分布地区为保水性差的岩溶地貌。苏铁有独特的生态适 应能力,根系不发达,但主侧根扎得很深,主干中有很长一段埋入土中,树心可大量储 水,有很强的抗火性;革质的羽状叶片能有效减缓水分蒸发,因此即使它在经受漫长的自 然历史变迁的考验,特别是中生代时的干旱气候而遗存下来。铁树最神奇的是花,长江流域及北方各地栽培的铁树终生不开花,也有偶尔开花结果 的,但是极难得一见,所以“有铁树开花,哑巴说话”的说法。但在西双版纳只要树龄10 年以上的铁树每年都会开花结果,且雌雄异株,雌性开的花是扁圆形的,雄性开的花是椭 圆形的; 铁树开花与有效积温有关,版纳气候炎热,有效积温高,铁树开花早,花期长。 处于自然林下的苏铁受林下浓密的草本植物影响,种子不易落地,即使发芽也不易成活。 种子大小如鸽子蛋,略呈扁圆形,有金黄色光泽,多的上百颗,少的也有几十颗、圆环形 簇生于树顶,十分美观。苏铁为优美的观赏树种,栽培极为普遍,茎内含淀粉,可供食 用;种子含油和丰富的淀粉,有微毒,可食用和药用,有治痢疾、止咳和止血之效。
植物园内有三棵800多年的铁树王,一雌两雄就是篦齿苏铁,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从野 外引种进园的,是云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铁树。我国苏铁资源濒临灭绝,被定为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对形成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澜沧江大断裂带以东的勐腊地区处于沉降 凹陷的状态,又未遭受第四纪冰期的袭击,因此成为各个地 质时期得以保存繁衍和发展古动、植物的“避难所”和古生 物区系分化发展的关键地区;成为近代东亚地区亚热带、热 带动植物区系的开端。至今保留在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孑遗 种、珍稀种、特有种都是西双版纳地质演变史的有力证据, 也是地球演化史中大型发育地带的活标本。如古生代石炭纪 的蕨类植物;中生代三叠纪的裸子植物,比如桫椤、云南苏 铁、鸡毛松、肉托竹柏、龙脑香、无患子、四薮木、天料 木、桑科、望天树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原始苏铁植被的 天然存留,不但在森林植被类型上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对 研究西双版纳的地质气候变迁和植物区系的发生发展都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
铁树的年轮和一般的乔木不一样,是生长在外面的。


15. 桫椤suō luó 与铁树同一时代的且长相相似的是桫椤,桫椤是蕨类植物门真蕨纲真蕨目桫椤科桫椤属大型木本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陆生植物,起源于泥盆纪晚期,在随后的 石炭纪、二叠纪达到全盛时期,几乎遍布整个地球,那时它们都是高达二三十米的大树, 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演化,它们最后变成了煤炭或者化石,所以这一时期又称为蕨类植物时 代。在之后的三叠纪和侏罗纪依然是地球的主角,到白垩纪晚期时,因为一颗叫尤卡坦的 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重大地质灾难,大部分物种在这次灾难中灭绝,比如 苏铁类植物、蕨类植物和恐龙,再加上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分布区域大幅收缩,仅残存于 一些热带、亚热带的少部分地区。桫椤是目前世界上蕨类植物中仅存的木本植物,树高可 达10多米,这是恐龙时代留下的特征,所以又叫“树蕨”;也被称为“蕨类之王”。
桫椤是高等植物中较为原始的一大类群,虽然有根、茎、叶,但不会开花结果,比有 花有果的高等植物更次一等,所以它不仅是地球历史变迁的见证物,也是植物由低等向高 等发展的重要“活证据”,而被称为“活化石植物”。无论从研究古地质、古气候变化、 还是从研究植物的进化史、从保护热带孑遗生物资源和自然历史遗迹来看,都具有很高的 保护价值、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目前桫椤的生存环境很严峻,因为它在野外竞争不过高度发达的现代种子植物,各地 数量都不多,而且呈零星分布。再加上它的用途广泛,数量减少很快,随时有灭绝的危 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桫椤科的全部种类,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名录》(红皮 书),我国也将桫椤科全部种类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桫椤没有种子,是靠叶子背面的孢子来繁殖,每棵树蕨能产生几十亿,甚至几万亿孢 子,孢子很轻,成熟后会被风吹走,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长成小树蕨。
桫椤只有主干没有分枝,叶片长达1-3米,像巨大的绿色羽毛,分两行或者数行排列, 生在树顶上(羽状复叶)。主干像董棕一样含有可以食用的淀粉。树心掏空后,再将外面 褐色的毛皮剥去,就会出现像大理石花纹一样的纹路,像一幅山水画,非常好看,可以用 来做笔筒。但它又不像竹筒那样圆滑和单薄,而是呈不规则的八角形,从外往里一层木质 一层淀粉,淀粉含量27.4%,总共有七八层,犹如艺术品。它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在西双版纳大渡岗乡曼岔生产队和格朗和乡还保留着大片的树蕨林。 蕨类植物的生命力极其顽强,经过亿万年的演化,它们变成了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地球上仍有约有1.2万种,中国有2600多种,云南就有1000多种,主要分布在尼泊尔、不 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及我国的南部地区,几乎遍布于全世界的热带、亚 热带地区。
16.版纳黑黄檀
是豆科黄檀属落叶大乔木,高达20米,树皮较厚,褐灰色至土黄色黑黄檀等,是世界 上单位体积最重的木本植物,一立方米 重达1100 公斤左右。它是一种特级硬木原料,木 质结构细腻,纹理交错,色泽深沉,花纹美丽,比重较大,是沉水植物。这种木材生长缓慢,内含丰富的脂类物质,切面光滑油润,不易变形,所以用于制造各种高级乐器、工艺 品、家具,价格昂贵,以斤来论价钱。还是我国特有珍稀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主要 产于思茅、西双版纳的勐腊、景洪等地。
17.轻木
木棉科轻木属常绿中等乔木,原产于南美洲北部,引种于西双版纳,生长神速,5年期 可达20多米高,七八十公分粗,6-7年即可成材。木材比重仅0.1-0.2,是世界上最轻的木 材,一根长10米,合抱粗的轻木,一个妇女也能轻易扛起。由于它体内细胞组织更新很 快,植株的各部分都异常轻软而富有弹性,导热系数低,物理性能好,既隔热,又隔音, 用作绝缘材料、隔音设备、救生用品、水上浮标及航空航海模具。
18.望天树
又叫擎天树,是龙脑香科柳安属常绿 大乔木,树高可达40-60米,在勐腊自然 保护区中发现最高的达84米;主要分布于 东南亚各国、我国云南勐腊县、河口、广 西那坡、巴马等地海拔300-1100米的沟谷 雨林及山地雨林中。望天树材质坚硬、耐 磨、耐腐性强,不易被虫蛀; 花纹美 观,可制造各种家具。最有趣的是它的种 子,每颗种子上都长有几片像翅膀一样的 片状物,形状像小时候踢的毽子,这是因 为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层多为四-五层,龙 脑香科的植物又占据了最顶层,为了穿越 林中层层枝叶的阻碍,顺利落到林下的土 壤上,它们只好增加种子的重量,这些种 子有的重1~2克,有的重3~4克,有的甚 至重10克以上,但是大种子并不利于它们 向远处传播。这么重的种子从四五十米的 高空掉落到地上,自身的重量和坠落的加速度对种子本身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于是种子上的小翅膀发挥起降落伞的作用,让种子旋 转着落地,这样既可以避免种子摔坏,又可以让种子飘到离母树更远的地方。尽管这些大 种子为幼苗时期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在林下阴湿的环境中,幼苗因受到各种因素 的抑制,比如各种病虫害的侵袭或者其他植物对土壤水分、矿物营养和本来就少的林下阳 光的争夺,还是有70%~80%不幸夭折,尤其是在10年以内的幼树,最容易死。而剩下的幼 苗也因营养不良要么长势不好,要么处于虽生犹死的状态。大概在2~3万颗种子中,只有 1~2颗能够长成大树。而且这些种子一旦离开热带雨林的环境,要么因缺少萌发的条件而 不萌芽,要么因幼苗生长缓慢而竞争不过其他生长迅速的植物而死亡,总之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很难在热带雨林以外的地方存活。由此可知,受抑制是热带雨林中的大乔木必经的 一个重要阶段。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搭载四种濒危植物(普陀鹅耳枥、珙桐、望天树、大树杜鹃) 的种子上天,望天树景区为纪念这次事件,在空中走廊的入口处塑了一座天宫一号的雕 塑。
19.腊肠树,其果实,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是传统泻药。腊 肠树荫盛开之际,满树繁花,金黄耀眼,成为泰国皇室的象 征,因此被泰国选定为国花,开花时全树披挂着串串金黄色 的花序,条条下垂,迎风摇曳,极为美观,而当阳光照射之 际,则更为夺目果实,成熟时,如一根根挂在树上的香肠, 着实令人惊奇,腊肠树的木材非常坚硬,是很好的建筑用材,此外,它的花朵也可以食用叶片,富含营养,可用于家畜 饲养,但是,果肉有一定毒性,要谨慎使用.

20.龟背竹:是天南星科龟背竹属多年生大型木质攀援常绿藤 本植物,因为叶子上的小孔形似龟背而得名。汁液中有毒,对 皮肤有腐蚀作用,果实成熟后可食用,具有菠萝的香甜味。龟 背竹有意思的是它叶面上的众多小孔,这是因为热带雨林中常 有热带风暴,为防止被热带风暴撕裂,因此自然生长出小洞让 狂风快速穿过而不影响叶面的完整。

21.榕属植物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无花果类植物的通称,在西双 版纳,榕属随处可见,主要生长在热带雨林中,全世界有1000 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中国榕属植物约100 种,其中云南分布67种,西双版纳有48种,榕属植物形成的“老茎生花”“空中花园”和 “绞杀”现象是热带雨林重要特征。
22.三角棕因其三个面平均的切分圆形而形成的三个角而得名,因其树叶形似孔雀尾屏,所 以也叫孔雀棕,它的树形清秀亮丽,优美奇特,是优良的园林造景树种。
23.棕榈科植物有202属3000多种,原产于非洲,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大型木 质化草本植物。虽然种类很多,但叶子形状只有三种:掌状叶 (最古老,如贝叶棕、蒲葵等) 、羽状叶(如孔雀棕、象鼻棕)、介于掌状叶和羽状叶之间 (鱼尾葵,董棕)的,由此可 知进化过程是由掌状叶向羽状叶进化。

24.金山葵的叶子可以做工业用蜡,种子是菩提子 的一种--福鼠菩提。
25.砂糖椰子别名桄榔,棕毛用来做床垫或蓑衣
26.椰子 椰汁,可以当做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或用作静脉
注射。干椰肉可以榨油食用,含油量达65%,每年亩产可达80-100公斤。椰子普 遍被认为原产于太平洋沿岸,是在太平洋洋流的帮助下传播开来的。椰子的种 子很聪明,当它落到水中后,随水漂流,直到到达岸上的这段时间,胚芽在种 子里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一旦着陆它就依靠着椰子汁的养分,迅速生根发芽, 破壳而出直到长成一棵大树。
27.董棕是棕榈科鱼尾葵属的常绿大乔木,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 亚海拔1500m以下的石灰岩山地或者沟谷雨林中。 树干笔直,高可达25米。叶子生在树顶,是长约3~6米的羽状复叶,构成羽状复叶的小叶片 呈宽楔形。董棕长得很快,10年就可以长成10~20米高的大树,树形下大上小,像个酒瓶。 树干内含有丰富的淀粉,一棵成年树能产200~400公斤淀粉,当地的土著居民用它来当主 食,所以又叫西米树或者西谷椰子。开花之前树干内的淀粉达到一生中贮存量的最高峰, 但是,开花后几百公斤的淀粉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消失,枯死后的植株只剩下一根空心 的树干。所以,当地的居民为了及时收获这些淀粉,他们会在未开花前就砍倒它,然后把 茎内的淀粉取出来放在水桶里,经过搅拌后,这些淀粉会很快沉入水底,倒去面上澄清的 水,把底层淀粉干燥后就可以得到均匀洁白像大米一样的颗粒,这就是我们经常吃的西 米。这种淀粉不怕虫蛀,还可用于纺织工业的上浆原料。
它也是一次性花果植物,大概长到三四十年后开花,主花序长1.5-2.5米,从主花序上 分出分枝花序,分枝花序上被密密麻麻的小点包裹,花落后结果,果子不大,和李子差不 多。结完果后全株枯萎死亡,寿命大概是40-60年。因为人们为了获取它的淀粉,在它还未 来得及繁育下一代时,就砍倒了它,所以现在野生的数量很少,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植 物。另外,它的幼嫩茎杆鲜嫩可口,口感类似于竹笋,所以还经常会遭到大象的洗劫。
28. 王莲是睡莲科王莲属多年生或一年生大型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是著名的水上观赏植物。1801年,由德国植物学家在南美亚马逊河的支流 中发现;1827年,用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为它的命名;1850年,引种 到欧洲;1959年,北京植物园从德国引种到温 室内栽培,获得成功,因为巨大的叶片,中国 将它命名为王莲。王莲有很多神奇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在叶片方面:首先是具有超强的浮力。这是因为王莲背面呈放射网状生长的粗壮叶脉纵 横交错,形成一个个高出叶面10公分的小方 格,这些叶脉内都是充满气体的空腔,能使叶 片浮力增强,当王莲的叶片直径达到两三米 时,最大承重量也可达到六七十公斤;叶子的 观赏期从5月底一直到11月中旬,长达半年的 时间。其次是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王莲的叶 缘上翘,像个巨大的圆盘,下雨时就容易积蓄 雨水,使叶子腐烂,影响它的光合作用,也容 易滋生真菌和藻类。于是下雨时,它利用叶缘 上长出来的两个对称的缺口把积蓄在叶子里的水迅速排空,这样就保证了叶片的 干燥。第三,具有超强的自我保护能力。王莲的叶片巨大,覆盖面广,为了防止 水生动物的啃食,将叶片的背面长满硬刺。
花朵方面:首先、花朵三开三谢三变色。王莲在夏天开花,花期一般三天, 每天的颜色都不相同。初开是在傍晚,花为乳白色,具有菠萝的香味,花香引来 了水中的甲虫,甲虫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经常会忘记时间,早晨太阳出来时,花 瓣闭合,甲虫被留在花里,直到傍晚,花再次开放时,花的颜色变成粉红色并失 去香味,此时的甲虫身上沾满了雄蕊释放出来的花粉,迫不及待的飞到另一朵新 开的王莲花上采蜜,同时也为王莲授了粉,第3天傍晚再开时,花朵变成大红色随 即凋落、沉入水中,在水中结果。其次、具有雌性先成熟的特征,雌性先熟可避 免自花授粉。
王莲9月前后结果,果实成熟后结出300~500颗种子,最多可结700颗;种子大 小如莲子,富含淀粉,可以食用,所以又叫做水玉米。
王莲在高温、高湿、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发育比较快,最适宜的温度是 在25~35度,低于20度时,植株会停止生长。

29.老人须,依靠叶子上的吸取水分和养分。

30.鼓槌石斛,里面有大量胶质,保持水分。树皮粗 糙,能够有利于寄生植物。
31.油棕树原产非洲,是重要的油料植 物,一棵油棕树每年能结7~8个大穗,每 个大穗有2000到1万个鸡蛋大小的果实。 果实分为果皮和种仁两部分,果皮的出油 率达70%、种仁的出油率达50%,每亩油棕 年产棕榈油约200-400公斤;产油量是椰 子的3~4倍、花生的5倍、菜籽的10倍、大 豆的12倍,是世界上单位面积产油量最高 的植物,因此被誉为世界油王。油棕树的 种子是菩提子的一种——鬼脸菩提。您面前的这张图就是油棕树的种子——鬼脸菩提,形状就像个小鬼脸,栩栩如生,因 此,又叫 “人面子”或“人面果”,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2.香茅草:傣族传统香料之一
33.火焰树之婆婆阿娜冠服如伞如盖生长势强生长较快,现在已成为世界热带地区 广泛种植的观赏树种,火焰树院里的花色是为了诱惑吸食花蜜的鸟类来传粉而设计,它的花蜜藏在花朵基部,身形小巧而具有长喙鸟均能吸到吸食的,而他悲壮 的花朵还能承接雨水,成为鸟类竞相来访的空中补水站。

34.三角梅
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花、三亚市市花、海南省省花。
35.酸叶
西双版纳独有的热带藤蔓类植物,学名叫酸叶胶藤。傣族烹饪最常用的调料之 一,傣家一般煮汤类食物都会选用它,特别是煮鱼或煮肉类。

36.曼陀罗
曼陀罗花形美丽,长漏斗状,可用于麻醉。整株植物有毒,种子毒性最大。主要有毒成分为生物碱。

37.龙船花
开花密集、花色丰富,又称水绣球,缅甸国花。

38.红千层
香料植物,叶子芳香,枝叶可做药材。

39.神秘果
10 月份结果,果子像红色花生,会产生变味蛋白质。食用果实后,只能感受到甜 味,原产自非洲。

40.穿心莲
药用植物,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

傣语学习
一、1-10 数字
1-neng( 一声) 2-双
3-sam
4-ξ-习
5-蛤
6-霍
7-结
8-别
9-搞
10-习麽 二、西双版纳
西双=十二=10+2=习麽 Sam
三、称呼 爸爸-菠 妈妈-灭 爸爸-一补

哥哥-逼 zhai(四声) 姐姐-逼印(必应) 奶奶-咿呀
弟弟-浓 zhai(四声) 妹妹-浓印
叔叔-嗷呜 阿姨-姨啊
亲叔叔-嗷呜菠
老师-护酸 (学校老师) 还俗的老师-阿簪
同学-lookin(洛恒,老师称呼学生) 同学-喔恒 (同学之间互称)

四、打招呼
你好-酥枣咧 谢谢-阴咧 再见-鬼亨
美食、文化、建筑
1. 菠萝紫米饭是西双版纳很有特色的一道美味佳肴,它把米饭和水果菠萝进行了 完美的结合,你能吃菠萝的那种鲜香酸甜的口感,又能吃到糯米醇香滑润的口 感,整体给人感觉酸酸甜甜的,特别开胃,真是香而不腻,非常爽口。菠萝饭 的制作
a. 选好一颗成熟的菠萝,一般选偏金黄色外壳,果肉会比较鲜美多汁。

b. 预留一定高度,用刀切下一个菠萝盖。

c. 用工具将菠萝心取出,并折断菠萝心,预留空间放置食材,形成“菠萝碗”造 型。
d. 取出的菠萝果肉挤干水分,暂闲置一旁。
e. 将洗净好的糯米和紫米混合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白糖。


f. 取挤干水分的果肉和混色味道的紫白糯米装入到“菠萝碗”中。 g. 盖上菠萝盖,视情况,可用牙签辅助固定。

h. 上锅蒸约 1 小时候取出食用。
2. 白糖油棕(皮和仁均可榨油,种皮出油率 70%,种仁 50%)

3.种子:鬼脸菩提(一般有 3 到 4 个眼,形似人脸)

4.孔雀宴( 傣园里享用了形似孔雀造型的傣族盛宴)

孔雀宴跟孔雀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各种五彩斑斓荤素搭配的菜肴,加上用 植物汁水染成五颜六色的手抓饭层层堆叠,形状如孔雀开屏一样漂亮,因此而得名。
5.在西双版纳还可以吃到的美食有: 香茅草烤鱼香茅草烤鱼是傣族很有名气的一道特色名菜,这道烤鱼没有添加很多重口味的调料,而是用一种纯天然的植物香茅草包裹着烤制成的,带有一种天然的柠檬香 味。烤出来的鱼香气扑鼻,没有丝毫的腥味。夹一块鱼肉放到嘴里,鲜嫩奇香, 十分促进人的食欲。
竹筒饭 傣族竹筒饭是西双版纳很有民族特色的风味美食,你也可以把它叫作香竹竹筒 饭,因为当你打开它时,你能闻到竹子的清香和米粉的芬芳香气,米粒吃到嘴里 香软可口,口感堪称是一绝。
舂鸡脚 舂鸡脚是西双版纳的一道特色民族风味小吃,这种美食可以说是柠檬鸡爪的“升 级版”,它主要是用被捣的骨肉分离的熟鸡脚,搭配上西红柿、空心菜、青柠 檬、花生碎、香菜等食材制成的。
6.泼水节
每年公历 4 月 13 日-15 日,傣族青年男女穿着盛装出席。服饰腰身配有不同的腰 带,以前多为黄金腰带,由于银腰带硬度较好,后来取代黄金腰带,现在多数佩 戴银腰带。

7.澜沧江(湄公河)
一水二名,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经云南出境后称作湄公河。澜沧江发源于青 海高原的唐古拉山,经西双版纳流出境外。在西双版纳的流程约为 158 千米,西
双版纳段水深 21 米左右。
来历:在古时候,当地人们称之为“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 因百万大象过江的壮观场景,后得名为澜沧江。
8.傣族织锦

傣族织锦,是流传在傣族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品,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傣锦以棉、麻等为原料,用传统的坐式织机织成。 多以白色或浅色为底色,以动物、植物、建筑、人物等为题材,所织孔雀、大 象、马等图案,代表着吉祥、力量和丰收,宝塔、寺院、竹楼等寄寓了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
9.傣楼

杆栏式建筑,离地而建,由于湿季雨水洪水较多,一楼作为排水不住人,二楼居 住,房屋多用木制。卧室中间不隔房,仅用蚊帐隔开,几代人同居一室。
老人:黑色纱帐
未婚人:白色纱帐
已婚人:红色纱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