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早期人们对蓝猫的负面评价(二),感觉那时蓝猫的处境就和后来的喜羊羊、熊出没差不多

2019-08-11 19:50 作者:狙击王资料库  | 我要投稿

蓝猫是部劣质的“科普片”2005-11-09 22:02:17 来源: 网易社区 


湖南三辰公司制作的《蓝猫淘气3000》问号称世界上最长的动画片,并以此最为蓝猫是精品的证据。这很没有说服力,倘若长就是好,海带确实很长;倘若长就是精品,那么世界上的精品只有肥皂剧。明眼人可以看出,这是地道的炒作,更令人担忧的是,蓝猫很可能是一部劣质的“科普片”,并不值得如此向青少年推荐。

大约半年前曾经在书店见过成套的《蓝猫》画册,出于好奇,也因为我热衷于科普工作,我花了半天时间翻阅了那套画册。结果,我从中找出许多处的错误,其中有些是很莫名其妙的错误。例如,上面提到了光年的长度,但是给出的竟然是中国古代的数字计量方法,而按照一般的——也是科学上通用的理解方式——竟然相差了好几个数量级。《蓝猫》还弄错了地球磁场的南北极(属于望文生义,把南磁极当作了S极,北磁极当作了N极)。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书中提到了一个所谓的“肯德拉塞哈极限”(大意如此),我联系上下文好不容易才明白那是“钱德拉塞卡极限”(白矮星的质量上限,大约是1.44倍太阳质量)。从这一个小的错误上就可以看出,蓝猫的制作方没有相关的人士为科普的内容把关,撰写剧本的人根本不懂天文学,否则怎么会写出“肯德拉塞哈极限”这样荒唐的译名?按照我的推测,那很可能是从外文资料上面抄过来的,然而抄也没有抄好(Chandrasekhar是个印度名字,如果不熟悉,确实会把发音弄错)。

以前看过几集蓝猫,看不下去,因为质量太差。动画的制作质量差,看着眼晕(不是因为制作精美而晕)。制作不敬业的程度让人无法容忍,比如那个主持人李湘的口型竟然和声音对不起来。前不久为了彻底研究这个蓝猫,我耐着性子又看了一些。我个人认为,作为动画片,蓝猫的水平很差,不仅仅是技术,也包括编剧;作为科普片,蓝猫属于质量低劣的科普(科普也分好坏,这不奇怪,不要认为只要挂上“科普”就可以一路绿灯),其内容令人担忧;作为教育片,我怀疑制作人员是否真正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倾向?

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依靠行政命令推广有可能让蓝猫获得一时的成功,然而精神产品是不能用行政命令让人们强制接受的。在那个蓝猫的网站上,赫然列着某些部门的推荐信。然而有些推荐信的内容竟然和蓝猫的广告词分毫不差。这说明什么?这些单位是否真正看了那几百集的蓝猫?其中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的推荐信竟然还有这么一句:“……金字塔为什么具有神秘的能量这样孩子们经常问的问题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大意)我没有看到这一集,不知道蓝猫对所谓的“金字塔能量”持什么态度(从科协的这句话判断是肯定了这一事实)。然而“金字塔能量”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没有什么神秘的能量。这是对于蓝猫所鼓吹“宣扬科学精神”的极大讽刺。《蓝猫》的制作方宣称:“我们做得长是有特殊的意义的,我们要让全国所有352个频道全部播放我们这部国产动画(指蓝猫的3000集天天播),让欧美、日本的动画没有机会在电视台播放……”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第一、如果制作得不好,就算一天24小时播出也不会有人看;第二、如果制作质量不高,这种行为是不是资源的浪费、对少年儿童的不负责任?

国内的动画片往往内容受到限制,这也不能拍、那也不能拍,到头来只好披一件“科普”的外衣,仿佛这样才有益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蓝猫》是如此,《海尔兄弟》也是如此。在无形之中,国产动画的创作走入了一条死胡同。糟糕的是,以“教育”、“科普”面目出现的动画片形神皆不兼备,也浪费的大量的资源。(《蓝猫》曾号称“要覆盖中小学全部知识点”,这到底是动画片还是另一种形式的习题集?)在媒体上,人们往往只看到“长度创造吉尼斯纪录”、“科普、益智”,然而是否关心过,作品本身的质量如何?


早期人们对蓝猫的负面评价(二),感觉那时蓝猫的处境就和后来的喜羊羊、熊出没差不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