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年战争之烽火多瑙河(16)——拉布战役
简介
这次战斗在匈牙利王国的拉布城附近进行,并以法-意联军方面获得胜利而告终。 这次胜利使得约翰大公无法在瓦格拉姆战役给予卡尔大公任何有力的资源,而欧仁·德·博阿尔内亲王的部队则能够及时与维也纳的拿破仑皇帝联手在瓦格拉姆给予卡尔大公的奥军部队重重一击。 拿破仑称这场战斗为“马伦戈和弗里德兰的孙女”,因为那场战斗是在这两场战斗的周年纪念日举行的。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809年6月14日
爆发地点:匈牙利王国,拉布
战役结局:法国-意大利联军胜利
交战双方:法国、意大利王国/奥地利帝国
双方指挥:欧仁·德·博阿尔内/约翰帝国、约瑟夫大公
双方兵力:39902人,42门火炮/35525人,30门火炮
双方损失:3000至4000人死伤/10300人阵亡、受伤或者是被俘

背景

奥军被迫一路后撤
5月8日,约翰大公在皮亚韦河战役中与欧仁进行了一场十分艰苦的后卫战。到目前为止,约翰和他的士兵们指挥和战斗等方面都发挥得十分的不错。但是现在,约翰他却有可能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把他本来人数就少于法军的部队给拆分开来了。他率领主力军撤退到向东北方向撤退。
到了5月的第二个星期,约翰大公又命令阿尔伯特·久洛伊中将带着他手下8340名士兵分守在塔尔维西奥这一奥地利帝国边境上的险要山口。而约翰·玛丽亚·菲利普·弗里蒙特中将的13060人的机动部队则是驻扎在附近的菲拉赫。阿尔伯特的兄弟,伊格纳兹·久洛伊中将则指挥着拥有着14880人的第九军团负责保卫菲拉赫东南部的斯洛文尼亚的首府——卢布尔雅那地区。在西北方向,约翰·加布里埃尔·查斯特尔·德·库塞莱斯中将则是率领17460人的第八军团驻防在士因斯布鲁克周围的地区,最后还有卡尔大公一路向东撤退的时候滞留在了西北部的萨尔茨堡的弗朗茨·杰拉契奇和他手下的10 200人的步兵师。最后,安德烈亚斯·冯·斯托伊切维奇少将的8100人继续负责将马尔蒙将军的法军牵制在在卢布尔雅那以南的达尔马提亚地区。此时,约翰大公的手下的大部分士兵都来源于刚刚才匆忙组建的民兵部队。
5月13日,弗朗索瓦·约瑟夫·勒菲弗尔元帅指挥的法军和一支巴伐利亚部队联手在距离因斯布鲁克约55公里的爆发的沃格尔战役中成功的歼灭了查斯特勒的部分奥军兵力。5月17日,约翰大公接到命令,要求切断拿破仑大军北上的后方补给以及通讯线路。然而,约翰大公迟迟没有完成这项任务,耶拉契奇的师几乎是陷入的孤立无援的地步,但直到5月19日他的部队仍停留在萨尔茨堡附近。当他终于行动起来时,已经太晚了。5月25日,在隆高地区圣米夏埃尔战役中,一支由保罗·格勒尼耶将军率领的具有绝对人数优势的法国军团将这个步兵师打得是四分五裂。约翰大公返回了格拉茨,但当他听说了耶拉契奇的灾难性失败的时候,他决定立即向东撤退到匈牙利。
五月份,一小队的边屯步兵团在塔尔维西奥战役中进行的一场十分英勇的山口保卫战。5月15日至17日,在马尔博尔盖托瓦尔布鲁纳,400名奥军士兵依托着一个碉堡顽强的抵抗着15 000名法国官兵进行的进攻,最后只有50人幸存下来。法国方面只承认有80人伤亡。在普雷迪尔山口,250名奥地利步兵和8门大炮阻挡了8500名法国士兵三天三夜。5月18日,当阵地最终被占领时,这一小队奥军士兵战斗到了最后一个人直到全体阵亡。法国人承认有450人伤亡。但是在塔尔维西奥战役中,欧仁对阿尔伯特·久洛伊的这个师进行了狠狠的打击。
5月中旬,马尔蒙终于在达尔马提亚的一系列的战役中击败了斯托伊切维奇的部队,于是向北方挺进,于6月3日抵达卢布尔雅那。随后,马尔蒙将军与让-巴蒂斯特·布鲁西耶联手,在6月24日至26日的格拉茨战役中成功的击败了伊格纳兹·久洛伊将军的奥地利人部队。他的十一军的11000人,加上布鲁西耶将军的原有部队在维也纳附近与拿破仑会合,参加了之后的瓦格拉姆战役。
约翰在拉布附近又集结了不少匈牙利当地的民兵。 在此之后,他打算渡河抵达多瑙河的北岸,在此之后他率领自己的部队通过布拉迪斯拉发向西北移军与他的兄弟,也就是奥军司令卡尔大公指挥的主力部队会合到一起。 拿破仑立刻命令欧仁追上并消灭约翰大公的军队。 6月中旬,法意联军终于军队赶上了奥地利人的脚步,并成功迫使约翰大公与之交战。

联军一路向匈牙利内部地区挺进
就在法军向奥地利帝国腹地挺进的时候,匈牙利的政治风云变换。在奥地利的鼓动下,匈牙利诸侯贵族们纷纷举起叛旗,反抗法军。他们用“民族精神”以及一些宗教口号鼓动农民,组织起了国民防卫军,准备与法军对抗到底。5月10日,匈牙利国民防卫军的工兵指挥,冯 佩西接到加强拉布城防御工事的命令。拉布城位于维也纳西南,处于拉布河与拉布尼茨河的汇流处,是匈牙利的重要战略要地。10天之后,拉布城陈旧的工事全部翻新加强。5月26日,匈牙利选帝侯,约瑟夫大公,将他的指挥大本营转移到拉布城,约有1千多人投入了防御工程,几天之内,拉布城的防御工事已达1。2公里,同时防卫军越来越多的部队也向拉布方向集中。

约瑟夫大公每天都接到蒙布伦的法军骑兵向拉布方向挺进的消息,此时拉布城的守军约有步兵2240人,以及2020名骑兵,装备都十分差。6月2日,奥军中将达维多维奇在卡尔大公的命令下,领军离开多瑙河,向拉布方向进发。约翰大公此时还在撤退途中,他的部队沿路不断加强,在6月7日这一天,奥地利将军安德雷西率领14000步兵,2000骑兵,3000奥地利民兵以及2000匈牙利叛军与约翰大公主力汇合,奥军的实力在不断增强。卡尔大公对于战争的总体形势十分担忧,他判断拿破仑皇帝很快就会发起总攻,他希望约翰大公的部队能尽早与奥军主力军团汇合。他在给选帝侯约瑟夫的信里提到,让他将叛军全部兵力集中于拉布城打防御,而不要分散在城市四周,同时他还提到约翰大公必须尽快向维也纳方向撤退的事。
6月6日,维也纳南的所有奥军全部动员起来,共有4路军:安德雷西,杜卡,达维多维奇,哈迪克。
此时,法军大致分成两路行军:一路由麦克唐纳统领,兵力约1万多人;另一路是欧仁指挥的主力,罗里斯通统领前卫军。约翰大公兵力此时已得到加强,而法军每天都在向拉布城靠拢。约翰大公认为,凭借他现在的兵力优势,如果行动迅速,应该可以击破兵力较弱的麦克唐纳军,阻止法军向拉布的挺进。

战役打响
双方计划

6月10日左右,约翰大公的部队截住欧仁军,与法军展开了一系列的小型阻击战斗,一步步被逼退至巴帕城后。
6月12日11点30分,巴乔尔和雅奇诺的骑兵纵队抵达巴帕城西南,巴帕城处于拉布城的西南部。
13点30分,法军骑兵遭遇炮轰,这是奥军拜斯特指挥的骑炮部队。巴帕城的正西边,格尔尼埃将军下辖的2个步兵师(师长分别是瑟拉斯与杜鲁特)正在前进,将巴帕城包围。法军其余部队也陆续赶到巴帕城前,包括格鲁希指挥的萨余克骑兵师与科尔贝的轻骑旅,巴拉盖迪里埃的意大利志愿兵团,蒙布伦的骑兵师,巴登骑兵部队以及意大利王家卫队,欧仁本人也随之抵达。所有情报都显示,巴帕城方向敌人动静很大。欧仁欣喜万分,他相信他等待的决战很快就会到来。
他的部署是让格鲁希的骑兵部队从东边迂回巴帕城,蒙布伦对约翰大公军正面实行进攻,罗里斯通的前卫部队在左,巴克托的步兵师在右。巴帕城本身缺乏必要的防御工事,所以约翰大公在城后平原上布阵。当天,奥军的弗里蒙中将率领5个步兵营撤离巴帕与约翰大公汇合。约翰大公把杰拉希克步兵师放在大路左边,科罗莱多师放在大路右边,巴帕城内主要是民兵在防守,指挥民兵的是本城神甫。
在教堂钟楼观望的民兵发现了法军前哨军,约有1500步兵,5到7千骑兵,他们沿着大路向巴帕城前进。神甫马上派人将情报汇报给处于后方的约翰大公与约瑟夫大公,约翰大公立刻命令处于城西南方向与城东的阿尔文齐统领的步兵部队向后撤,与此同时,拜斯特的300骠骑兵也开始撤离。法军前哨部队中的第1猎骑兵团,在埃耶上校的带领下,配合雅奇诺手下的2个骑兵团开始向巴帕发起进攻。阿尔文齐的步兵边打边撤,此时法军大部队正持续以巴帕为中心集中。约翰大公明白敌人兵力太强,自己现有的部队不足以与之抗衡,无奈下令全军撤退,方向是拉布城,他希望在那里集中所有兵力与法军决战,巴帕附近的18000奥军一边阻击凝滞法军前进,一边向拉布城撤退。
此时欧仁也在思索,是否等待麦克唐纳军汇合后再发起进攻。麦克唐纳军在当天抵达巴帕城南30公里,他手头有拉马克的第2步兵师,阿尔默拉的步兵旅和普利的第2龙骑兵师,包含12门骑炮。13日,麦克唐纳部抵达巴帕城附近,他得到的命令是紧密监视马尔蒙方向奥军的行动,并随时准备支援。
6月13日凌晨5点,欧仁下令法军全体(包括麦克唐纳军)从巴帕城地区出发,前往拉布。此时奥军在拉布城正前方的一片地势较高的地方布阵,他们的左翼以一片泥泞的洼地为掩护,右翼延伸至萨巴格吉村庄,中部以基斯梅格耶为据点。奥军阵地最前方由一些轻骑兵部队掩护,前哨共有1200步兵,他们在一个四方型的据点中防守,该据点旁边有一条小河,通向左翼洼地地带。
约翰大公将他的骑兵分两翼部署,其中以左翼的骑兵人数最多。奥军的炮兵阵地集中在中部,也就是基斯巴格耶村。拉布城内另有4千人的预备队,主要任务是看守城市。
13日一整天的时间,欧仁都在观察敌人阵地,并相应做出部署。他令格尔尼埃的2个步兵师居于中路,对基斯梅格耶村的奥军中路军对峙。巴拉盖迪里埃将军的志愿兵团应该把部队分为2个纵队行军,他的任务是前进至格尔尼埃部的杜鲁特师的左翼,再展开为横队,枪口直指基斯巴格耶村。此外,还有巴克托的步兵师,被部署在格尔尼埃军之后,成为中路的预备队。
欧仁把主力步兵师放在了中路针对基斯梅格耶村,又令蒙布伦带领骑兵占据法军右翼,掩护中路军的侧翼。与蒙布伦并肩作战的还有格鲁希的骑兵师,包含3个旅,三位旅长分别是科尔贝,雅奇诺与盖兰。蒙布伦的骑兵数量不多,他接到的任务却很艰巨,欧仁把他部署在右翼,意图是对付奥军左翼实力强大的骑兵部队,不仅要掩护格尔尼埃的进攻,还要尽可能的对敌人骑兵实行混战牵制,欧仁把希望放在了蒙布伦身上,事实证明他没有选错人。
欧仁令萨余克的骑兵以及罗里斯通的巴登部队在法军左翼进入阵地,目的是持续监视拉布城方向。普利的龙骑兵师,巴克托的步兵师以及意大利王家卫队组成总预备队。此时麦克唐纳正在率领拉马克师与布鲁西耶将军的师分部仍往战场,一旦他抵达,他的位置将是法军的左翼方向,巴登部队之后。
以上法军所有调遣都在14日上午全部完毕。从法军阵势上看,可以发现欧仁的左翼与中路极为紧凑,几乎没有延伸开展的左翼,而右翼相对延伸开来,主要以骑兵为主。形成的是一种“中间重,右翼轻”的阵型。欧仁的中路几乎全部由步兵组成,约32000人,有4个步兵师,若是麦克唐纳赶到,中路还会得到增强,右翼共有3000人,全由蒙布伦以及格鲁希骑兵组成。从部署上看,欧仁是以步兵为主攻,骑兵为辅助,充当一种突袭力量的角色。此外,骑兵还有一个目的,那便是一旦中路进展顺利,骑兵可以很快便包抄敌人后方,截断敌人退至科尔蒙的道路。这几乎是皮亚韦河战役的另一个翻版,当时欧仁也是在中路部署正兵强攻牵制,奇兵从侧翼偷偷渡过河流奇袭敌人的。
6月14日,就在9年前的同一天,第一执政波拿巴将军曾在意大利打赢了奠定其权力地位的马仑哥战役,而就在2年前的同一天,拿破仑皇帝在弗里德兰取得决定性胜利,击溃了本尼格森的俄军,换来了提尔西特的和平。现在,欧仁也满怀信心,要以一个耀眼的胜利纪念马仑哥与弗里德兰的大胜。
14日早11点,法军已全部准备完毕,35000法军士兵将向55000奥地利军发起进攻。
处于奥军第一线的约有25000人,这就是约翰大公先前那支曾经耀眼一时的军团残余部队,位置再靠后的还有哈迪克的10000人,主要由匈牙利驻防奥军组成。除此之外还有5千到6千逃脱法军追击的零散部队,以及12000到15000匈牙利防卫军民兵。


战斗打响
6月14日,就在9年前的同一天,第一执政波拿巴将军曾在意大利打赢了奠定其权力地位的马仑哥战役,而就在2年前的同一天,拿破仑皇帝在弗里德兰取得决定性胜利,击溃了本尼格森的俄军,换来了提尔西特的和平。现在,欧仁也满怀信心,要以一个耀眼的胜利纪念马仑哥与弗里德兰的大胜。
14日早11点,法军已全部准备完毕,35000法军士兵将向55000奥地利军发起进攻。
处于奥军第一线的约有25000人,这就是约翰大公先前那支曾经耀眼一时的军团残余部队,位置再靠后的还有哈迪克的10000人,主要由匈牙利驻防奥军组成。除此之外还有5千到6千逃脱法军追击的零散部队,以及12000到15000匈牙利防卫军民兵。
第一枪于11点在法军中路右边打响。塞拉斯将军的步兵师开始向奥军前哨,四方型农庄前进。当法军士兵看见排成3排横队的奥军时,他们不约而同的高兴喊叫起来。塞拉斯的步兵在向四方型的据点前进时,蒙布伦在法军右翼也开始行动起来,他的骑兵正小心接近奥军骑兵。
塞拉斯的步兵逐渐接近四方型农庄,此时蒙布伦以一个快速执行的侧翼突然袭击,迫使奥军骑兵大规模涌向自己的极左翼。然后,蒙布伦将骑兵布为以中队为单位的密集纵队,由科尔贝与雅奇诺率领,连续发动几次小规模冲锋,对奥军骑兵持续施加压力,此时塞拉斯的步兵则可以放心的进攻正面的四方农庄了。
塞拉斯将军集中手头的步兵主力,试图以一次强力进攻硬取方型农庄,但是很快他的步兵就被农庄前面的河流所阻滞。与此同时,迪吕特师的第第23步兵团在瓦朗丹将军的指挥下向基斯梅格耶村的奥军守军发动了进攻,杜鲁特本人亲率3个营的兵力配合进攻。但是这次进攻并不顺利。迪吕特的步兵与村庄的距离不断缩短,但村庄前的一条壕沟里突然闪现出大量奥军部队,他们勇敢的阻击法军,同时部署在基斯梅格耶村内的12门大炮也开始吼叫起来,迪吕特的3个营被迅速击退。
格勒尼耶将军见杜鲁特受阻,马上从预备队中调派第62步兵团增援,巴拉盖将军也令他的意大利民兵前去支援杜鲁特。援兵一赶到,迪吕特立刻组织了第二轮进攻。这次,他在村庄右边进展顺利,将正面的奥军步兵击退至村庄后方。塞拉斯将军的部队也终于过了那条河流,开始直接向四方型农庄发起进攻,而奥军则在节节后退。
在法军右翼,蒙布伦的骑兵仍在鏖战,欧仁也亲自骑马跟随蒙布伦的骑兵,以便更好的观察敌人形势。科尔贝带领第9骠骑兵旅以几次英勇的冲击击散了奥特的奥军骠骑兵,其中还包括少量的匈牙利骑兵。约翰大公见到左翼战局不利,立刻下令让左翼骑兵全体出动,不惜任何代价歼灭难缠的法军骑兵。蒙布伦观察到奥军骑兵大规模运动,明智的命令他的轻骑兵向后撤退到格鲁希的龙骑兵附近,然后与格鲁希的龙骑兵汇合一处。奥军骑兵仍然紧追不舍,蒙布伦见状立刻与格鲁希的龙骑兵一起反冲锋,给奥军骑兵来了一记回马枪。奥地利骑兵见无法取胜,只好悉数回撤。但奥军一回撤,蒙布伦再次前进,骚扰奥军的左翼。由于蒙布伦的骑兵摆出浩大的声势,竟然将正在与塞拉斯师打排枪的奥军步兵吓的自乱队型后撤至农庄内。
下午1点半,瑟拉斯指挥步兵对农庄已连续发起过3次进攻,均无功而返。此时欧仁见到中部战事成僵持状态,十分忧虑,立刻从总预备队中取出数支部队支援塞拉斯,命令他一旦援兵抵达就发动第4次进攻。这些部队包括卢塞尔将军亲自指挥的第106团,接着是莫罗将军的第42,第35,第53团,兵力高达8000人,协助他们的是从总预备队调出的18门大炮。他们从正面对农庄开展进攻,而塞拉斯试图饶过农庄走后门突破。可这次进攻仍然没有成功,卢塞尔正面佯攻之时,塞拉斯的部队在包抄途中突然遭遇奥军火力齐射,一瞬间便有600多人被击倒,狼狈撤回。
数次进攻不成,瑟拉斯将军集结了所有部队,重新鼓舞士兵的士气,然后,他亲自端起刺刀,带领士兵以密集纵队冲向农庄。几分钟之后,瑟拉斯的部队顶着奥军密集的火力冲至农庄前,撞开大门,同时用梯子爬上农庄土墙。没过多久,法军部队便冲到农庄内开始放火,守军军心大乱,争相逃窜。法军部队则勇猛的以刺刀与敌人混战,奥地利守军全军覆没,不是死在法军的刺刀下,就是被火烧死。时为3点45分。
农庄先前几次告急,约翰大公连续派出步兵增援,均被蒙布伦击退至农庄后方布阵。此时,蒙布伦又指挥格鲁希送来的骑炮,向敌步兵阵地发起炮击,奥军阵线开始混乱起来,蒙布伦见机亲自率领第1猎骑兵团向奥军步兵猛烈冲锋。奥军溃乱的阵线不断后撤,遭遇了瑟拉斯的步兵与蒙布伦的骑兵双重追击,而奥地利骑兵此时也无能为力,不知是因为没了士气,还是因为惧怕法军骑兵反击,竟然没有勇气阻击蒙布伦骑兵掩护步兵撤退。
其余方向也开始有了起色。杜鲁特仍在基斯梅格耶村方向苦战,据点3次易手。下午2点后,欧仁将巴克托的师派去增援。与此同时,格鲁希亲自指挥巴乔尔与雅奇诺的骑兵,以及意大利王家卫队的14个骑兵中队,组成声势浩大的骑兵阵去支援杜鲁特的进攻。2个步兵师合兵一处,奥军陷入了法步兵与骑兵的合围中,法国士兵勇猛进攻,守军顿时土崩瓦解。奥军部队纷纷向拉布城溃退,撤离途中又遭遇了监视拉布城的萨余克的骑兵拦截。有1500奥军步兵猝不及防,被法军第8猎骑兵团俘虏。其余的奥军步兵急忙组成方阵,法军骑兵上校却丝毫没有犹豫,第8猎骑兵团又向这些奥军方阵发起冲锋。结果被俘虏的1500名俘虏乘机逃离,跳到洼地里。而方阵的步兵也以猛烈的火力迎接法军骑兵。
第8猎骑兵团被迫后撤,奥军步兵得以继续撤退,但不久萨于克将军的其余部队也全部赶到,对撤退的奥军步兵实行追击。约下午5点以后,奥军已全线溃败,约翰大公组织撤退,但并不顺利。此时在法军右翼,蒙布伦亲自率领骑兵7个团,先是冲垮了奥军步兵,又对士气已失,正在撤退的奥军骑兵进行追击。奥军骑兵迅速脱离,蒙布伦留科尔贝继续跟踪,自己率领雅奇诺的骑兵从右向中路转向横插,截断了中路奥军的撤退路线,斩获甚丰。法军战后实行的全面追击,直到夜晚到来才结束。值得一提的是,蒙布伦的骑兵在一天的战斗中已极为疲惫,据说号手吹了7次号才使得骑兵部队前进发起这天最后的一次胜利冲锋,一直追杀奥军到凌晨1点或2点时分。麦克唐纳在下午4点时,指挥6千多步兵与18门大炮赶到战场,不过奥军当时已是败局,且麦克唐纳的步兵在前4天内已走了153公里,十分疲惫,并没被用为追击力量。

战役后续
此战奥军死伤4000人,另有3000人被俘虏。法军死伤2700人左右。6月15日,法军向拉布城进军,欧仁令罗里斯通指挥对拉布城的进攻。在劝说城市总督投降无效后,罗里斯通在6月15到22日之间对城市实行猛烈炮轰,总督惊吓之中将城市交出。24日,法军进城,缴获18门重炮与大量补给。拉布战役到此全部结束。
拉布战役是欧仁以少胜多取得的胜利,法军能够取得如此成就,除欧仁部署得当外,更主要的是法军上下士气如虹,以蒙布伦,科尔贝为代表的法军骑将更是发挥出色,成为了决胜的关键因素。反观奥军,虽骑兵力量可观,但全军仓促应战,士气低靡,在侧翼与蒙布伦的骑兵对抗中竟未占任何上风。
欧仁在1809年,从最初的萨奇莱战败撤退,到后来的皮亚韦河战役,拉布战役连续胜利,一路突飞猛进直到与大军团会师瓦格拉姆,体现出杰出的独立指挥才能。欧仁指挥的特点是战略上稳扎稳打,吸取了撒西尔之败经验,欧仁在以后的军事行动中习惯将军队紧紧凑在一起,通常是分为距离不远的2到3路军,随时可以集中兵力应战。除此之外,欧仁先前缺乏独立指挥的经验,但他本人善于吸取建议,撒西尔战后欧仁重新组织意大利军团,组建预备炮兵部队以及加强轻型步兵师,可能都是来自革命战争老将麦克唐纳的建议,这些新组部队在以后的作战中发挥了极大威力。还有,欧仁在指挥一场战役时,很少冒险求大胜,更多的是利用敌人自身部署的弱点发挥,时常出敌不意的进攻,他习惯以正面强攻与侧面迂回同时进行,使敌人无法充分顾及两个方向。
有一位历史学家如是写道——
“约翰大公在皮亚韦河战役后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而且是十分不明智的分散兵力的方案,最终让他尝到了苦果。之后一连串的惨败最终宣告约翰大公根本无法为卡尔大公在7月5日到6日进行的史诗级的瓦格拉姆战役中带来任何的有生力量。”
不久,欧仁率领23000名士兵加入了拿破仑的麾下。当这些人在瓦格拉姆战役中勇敢的战斗的时候,约翰却只能把12000人带到战场上,但是他已经来的太晚了,对于战役没有起到任何的干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