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有新任务,海军航空兵如何走向中型化?

呃……中型机在航母上相比于重型机压根没有什么明显的占地面积上的优势,这点很多年前就被辟过谣了。选取空间利用率最高的摆放方式,重型的苏33对比中型的米格29k,占地面积不过从136.5平方米上涨到了162.3平方米,涨了20%。放一艘9万吨级的航母上(尼米兹),苏33换米格29K,总载机量也不过是从70架涨到了80架,如果航母吨位再加1W吨,这个差距甚至可能会下降到5-6架。也就是说,到了超级航母这个级别,中型机占地面积小带来的优势,压根无法抹平单机性能下降带来的劣势,因为执行作战半径1000km以上的全甲板对面攻击、远程截击这些任务时,安排加油机和伙伴加油会占用大量宝贵的架次(可能会达到一半以上的架次),导致任务复杂性的急剧增加以及作战效能的严重下降(还没有考虑重型机携带单个大质量弹药上有绝对优势)。另外尼米兹上最多只上过两个中队的F-14的原因是当时航母上还有F/A-18、EA-6B、S-3这些更加“专机专用”的舰载机,而现在美国航母的甲板上基本做到了超级大黄蜂一统天下。
海洋上没有不同的地形,不存在地形掩护,对反舰武器的射程和速度的要求远超对陆攻击,且往往一波定胜负,压根就没有“前线战斗机”类似的概念,哪怕是当“隐身侦察机”给ASBM开图也需要远航程作为支撑。美国对下一代战斗机NGAD的要求就是超大航程和更强的的超巡,想做到如此高的要求明显就不可能是超级大黄蜂和F-35C这种体型的飞机能达到的,哪怕是用上无尾布局和变循环发动机也没希望,也就是说大洋对面已经很明确重型舰载机就是应对大国对抗下高烈度海战的最佳选择,中型机这种东西还是用来搞对第三世界的武力干涉(虐菜)比较合适。
所以我现在认为中型五代机上舰更有可能是为了迁就076这种5-6万吨的小平台的产物,过渡色彩明显,下一代舰载机还是会回到双大推重型机的路子上来(美帝就打算这么干),甚至不排除在这一代就会有最大起飞重量45t乃至更高的飞机上舰(沈飞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隐身歼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