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水龙吟·调稼轩《登建康赏心亭》韵祭君(附 掉书袋及 廉颇 故事)

2022-06-05 10:17 作者:诗人王千去  | 我要投稿

水龙吟·调稼轩《登建康赏心亭》韵祭君

美芹十论平戎,穷究九议天人际。南朝盛事,故国清水,绕江鬟髻。飞虎兵戈,弱冠剑指,胡言骄子。尽治安抚政,北伐传赞,名堂畏、无能意。

狂怒前年鲸脍。射天狼、仲谋争气。力田庄稼,别枝惊鹊,小舟从此。破碎浮沉,廉颇老矣,乃翁知未?望长安日下,河阳灞涘,千年多泪。

      关于韵类的和诗一共有三种:

次韵是完全复刻原诗的韵脚;

用韵是依旧使用原诗那几个韵字,但不管顺序;

依韵则只是与原诗压同一韵部的韵。

      用古诗韵最大的问题,就是韵了,宋代通用的广韵与今天通用的(不分哪种了)新韵差别很大,而“次韵”已经把字限制好了,对于不懂古韵的作者来说,这比读古诗还要难受。

      像《登建康赏心亭》这样的其实还好,它一共只有三处不协,而没有平仄上的问题;所以我个人为了追求最终的效果,选择把这一首的韵脚位置简单地调一下,以最少的变化来争取最多的挽回。(这是“调”仅有的所谓意义)

      从理论上看,这是在“用韵”这一形式之内的,但却是“次韵”之“次”的思想。算了,反正这纯粹是我个人的强迫症,条件合适就把次、用、依或者生造出来的调、易、反什么的标明白,要不然就统一扔到“用”这个筐里。


       这一首便是直接写辛弃疾的。辛弃疾的代表作品是《稼轩长短句》,和《美芹十论》、《九议》。美芹出自《列子·杨朱》,指得是拿微不足道的东西,比如“美芹”,献给别人。

      究天人之际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提出的目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里是对《美芹十论》在军事方面的赞颂。


     “南朝”整句摘编自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这是在辛弃疾之前,北宋时的金陵怀古之作。那此后的,辛弃疾时代的历史一对比,这首讽刺诗便更讽刺了。

      辛弃疾21岁时起兵反金。飞虎军是其南归后建立的一只军队,但实际上没能建成。以此作为辛弃疾的军队的代称。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狐鹿姑单于在给汉朝的书信中曾说:胡者,天之骄子也。

明年,且鞮侯单于死,立五年,长子左贤王立为狐鹿姑单于。

……

其明年,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

      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有“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句,属于是醉酒的狂想之作。

      “射天狼”就怎么也绕不开苏轼的《密州出猎》了,巧了,这里也提到孙权了。不过,虽然说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吧,但孙十万北伐确实差点儿事,战斗力也就比法国强点儿。(今日乳法)

      辛弃疾南归之后做了近二十年的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41岁之后的二十年除去两年的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以外,大多是在乡村里闲居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首词我记得当年的小学课本上都有。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知名度应该不低,苏轼《夜归临皋》里的句子。

      关于廉颇其实故事还挺复杂的。(众所周知),长平之战时赵括代替了廉颇。但后来廉颇还是被重用过的,燕国趁机来欺负死了45万青壮年的赵国,被廉颇打回去反而包围了燕国,逼得割了五座城来求和,后来还带兵成功攻占了魏国的繁阳。直到赵孝成王死了之后,悼襄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跟乐乘干了一架之后,才躲到了魏国去。

      后来赵国又被秦国欺负了几次,赵王就开始想念廉颇了,就派了使者去看望廉颇,现在他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带兵打仗吗?廉颇见到使者可高兴了,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可惜偏偏有小人作祟,赵国第一奸臣郭开拿钱贿赂了使者,于是使者告诉赵王: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廉将军虽然老了,但还很能吃饭。可是我在他家里坐了一小会儿,他就去拉了三次屎。赵王只能感慨:廉颇老矣。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於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於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於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於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摘录》自长平后廉颇事

      辛弃疾写《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时候,已经66岁了,此时南宋朝廷竟然开窍了,开始筹划北伐了。年事已高的辛弃疾不能不考虑“尚能饭否”了,但北伐终归是国家大事,国力不行、军队不支棱的话,就算是真的有廉颇再世了那也没辙呀。所以全诗又是孙权啊、又是刘裕啊、又是刘义隆啊,又是拓跋焘啊,更要南宋“尚能饭”,而不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才行

      当然,历史证明,南宋已被“暖风熏得游人醉”,最终亡了。“王室投海崖山日,家祭不敢告乃翁。”问长安与日孰远?长安远: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凭谁道:廉颇未老,尚能饭也?

廉颇确实未老,但辛弃疾确实老了,在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已是66岁,不到两年便含恨离去,死前犹大呼“杀贼!杀贼!”。

而南宋终究没有能 道出未老 的条件。

水龙吟·调稼轩《登建康赏心亭》韵祭君(附 掉书袋及 廉颇 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