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680理论基础考题分析
题目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向虚拟现实大会致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虚拟现实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拓展人类的感知能力,改变了产品的形态和服务模式。
从以下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相关论述。
虚拟现实对交互叙事和文化体验的影响
虚拟现实对人机交互和智能设计的影响
虚拟现实对产业创新的影响
要求:
将所选论述题目抄写到答卷上
论点论据合理
不少于2000字
一、更加全面的考题设置,要求更加深入的答案
今年是680理论考试设置的第二年,不出意外今年的680考试延续了去年的单篇论述的考题形式,要求考生根据题目主题完成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论述文章。与去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的题目给予了考生一个大主题下的三个不同方向进行选择,这样的设置非常贴心友好,照顾到跨学科专业方向同学不同学科背景的情况。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在于考题的形式。去年的考题围绕“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的抽象概念话题,这个题目本身拥有非常宽广的外延,考生可以选取的角度和切入点非常多,同时也使回答相对容易变得空洞而过于抽象,客观评估会有一点困难。今年的则更聚焦于“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聚焦特定的具体话题,使考生作答时拥有比较一致的方向,也就使更全面系统的评估成为可能。
全面而具体的题目(甚至连具体方向都给出),就代表着一件事情:老师希望看到深入而有见地的答案。从去年情况而言,由于题目比较宽泛,大部分考生完成的文章偏于表面而缺乏有深度与见地的解读,这一方面是作答思路的问题,另一方则是题目本身的引导问题。因而,今年如此具体的主题之下又给出细致的论述方向选择,也就意味着老师想看到深入而有观点的想法,而不是泛泛的说明与介绍。
从这一点上来说,审题简单了,思路明确了,但作答难度却增加了。
二、题目分析
题目的核心主题是具体的“虚拟现实技术”,然而当讨论“虚拟现实”的时候,我们应该谈论什么?出题老师非常贴心的将我们可以讨论的范围通过题目的形式交给我们,并且连题目也帮我们确定好了,不得不说非常贴心,这个时候我们就更应该仔细的审题,不辜负出题老师的一番心意了。
1.虚拟现实对交互叙事和文化体验的影响
第一个论述题目,从题面上看,讲的是“交互叙事”以及“文化体验”两个关键词。实际上,这个题目想让我们真正探讨的是——虚拟现实中的“内容创作”。“交互叙事”是虚拟现实内容创作的必然,交互叙事本身即是虚拟现实内容体验的特点,这点是事实。换言之,这个题目不需要我们去说明什么是交互叙事,交互叙事有多重要,而是要我们去思考、论述、阐明——虚拟现实内容创作中,如何做交互叙事。当我们在试图论述“交互叙事”的创作过程中,就会涉及到跨学科知识、理论的综合思考与解读,从而提出自己的深度见解。可以讨论的话题范围涉及从具体的交互体验设计思路、媒介与信息传播构建方式、内容的故事结构与世界观架构特点等。从中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深入剖析则能够基本完成此题的主体构建。这点,在我们围绕虚拟现实与新媒体艺术内容的多次课程中,都有充分的说明,同学们应该能做到信手拈来。
写到这里,考生们完成了对该题深度探讨的第一部分,也就完成考题的第一层面的要求。此题的最大难度在于第二层深意,即“文化体验”的影响。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从社会、文化、哲学的层面,进一步去深入思考,虚拟现实技术下内容形式(媒介)创作的变革,对文化发展影响。从过去的媒介技术发展历程来看,每一个技术时代的媒介变革都对人类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虚拟现实媒介从文化层面的关键影响在此前的课程中我们谈到过几个方面,如:虚拟现实中观者身份的消失;虚拟现实中,人的意识即是媒介;生活空间将打破现实与虚拟的界限等等。要论述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过去的媒介与内容创作的关系中找寻案例论据,从传播学、哲学思想理论中总结分析案例,并进而提出关于“虚拟现实”的论点。
2.虚拟现实对人机交互和智能设计的影响
如果说题目方向一主要让我们讨论的是“内容创作”,那题目方向二则是让我们讨论虚拟现实中的“交互设计及其技术路线”。选择这个方向要求考生从具体的交互设计与技术理解出发,探讨虚拟现实应用中的交互设计思想与技术应用的变化。简单来说,就是讨论面向虚拟现实的交互设计、交互技术和一般的交互设计、交互技术有什么不同。
我们目前面向屏幕的人机交互范式主体是图形用户界面,而面向虚拟现实应用中,交互范式则更强调自然用户界面(NUI)概念。用户在虚拟现实中的所要求的沉浸式体验依赖于自然用户界面的实现,需要多模态的交互方式,利用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实现让用户能够以“现实”中的自然行为完成在虚拟世界中的行动表达。这里考试需要结合技术,深度说明由此而产生的设计思想、设计原则的变化,从而总结出未来人机交互的发展方向与路线。
我们不仅仅是说明虚拟现实中人机交互方式的设计思路说明。例如:虚拟现实人机交互中,需要采用多模态交互方式。这样的陈述是思路说明,但缺乏对概念的深度分析。在陈述多模态交互方式的概念、作用与价值之外,更要进一步说明面向虚拟现实应用中的多模态交互方式应如何设计、结合什么样的技术来实现何种效果的深入论述。所以,针对此题目的作答,可以进一步细化范围,从虚拟现实交互中所涉及的众多方面选择其中之一,进行深度分析。过往的课程中,我们所提及到的多种交互方式与技术类型都能很好的应用于此处,不仅仅是前文提到的“多模态”,包括:可穿戴技术交互、触觉交互、乃至虚拟现实中的视觉设计等等。
3.虚拟现实对产业创新的影响
前两个题目方向一个聚焦于“内容”一个聚焦于“交互设计”,第三个方向的聚焦点则是“应用”。所谓的“产业创新”换言之就是虚拟现实的市场应用。对于一些非设计与技术专业的跨学科考生而言,这个方向会相对容易入手一点。
我们要讨论“产业创新”,必须先界定出“产业”是什么?这个聚焦点从宏观的角度去论述,可以从虚拟现实技术在不同行业、情景下的应用入手进行分析论述说明。例如,我们在虚拟现实专题课上,曾从游戏产业、教育产业、医疗产业、制造产业、元宇宙等方面出发,向大家介绍过虚拟现实当前的市场应用情况。作答中,将不同产业中虚拟现实现有具体“应用”作为论据,阐明虚拟现实对于这些产业所带来的变化与影响,从而论述虚拟现实技术在应用中的市场价值作为文章的主体结构。这里可以结合多种产业分点论述,从而对虚拟现实做出市场分析;也可以结合某一产业方向进行深入剖析,说明其在该产业中影响与价值。而“创新”则是要求考生在完成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前瞻性思考,即进一步深入论述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不断发展之下,未来的市场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包括可能出现的产品与服务形态进而可能出现的新兴市场方向。
对于这个题目的论述需要考生充分思考设计与商业的联系,即能够对产品、服务进行具备深度分析的能力与使用合适的工具,同时能运用如服务设计、商业计划、设计管理等理论作为案例分析论据,进而推导自己的前瞻与观点想法。例如,我们在课程中关于商业与社会创新主题谈及到的三种创新方式——技术推动创新、市场拉动创新与设计驱动创新理论,就可以非常紧密的与题目中“产业创新”概念联系并作为理论依据进行构建内容。
三、是易是难?不在于题。
从这次考试的题目来看,考试的形式要求没有变化,但内容则要求考生需要具备对话题体现出更有深度、更有见解的分析与论述。
题面简单背后是内容的更高要求,同时也更依赖于跨学科综合知识积累与个人的深度思考。在备考过程中,我们提倡大家不仅以应试为目的,更要提升自我的知识面与对问题的独立深入剖析思维能力。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多次涉及虚拟现实及相关的话题,对于曾经愿意深入思考并准备的同学而言,当初是一道难题,现在则显然是一道“简单”的题目。而过去对此话题缺乏思考,单纯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素材中搬运的同学而言,表面上题目简单做过,甚至觉得考试话题缺乏新意,考试时希望做出有深度的答案却缺乏积累,因而觉得出彩十分“困难”。面对统一的主体方向与十分具体的论述话题,看似容易的题目其实包含对考生更进一步的能力要求。所以,到底这道题目是难是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