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英国的君主制》

2023-03-12 10:48 作者:暗承薪火  | 我要投稿

这是我们这学期最后一次上课。

其实,20世纪在所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除了两次大战,其他的变化,我们似乎是看不出来的……。

维多利亚女王,是一个非常兢兢业业的君主,树立了绝佳的道德榜样,女王去世的时候,英国人特别怀念她啊。她一生有很多时间是在哺育她的子女,她的孩子们,都嫁给其他国家的王室,这位女王深得人心。

到了爱德华七世,这位一开始有点花花公子的样子,但是他登基以后,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忠实、很可靠,他也得到了人民的爱戴。

接着是乔治五世,一战就在他在位期间爆发,你谈不上他做出了多大的政绩,但是他不做事,就是最大的政绩,哈哈。

爱德华八世,1936年登上王位,乔治五世的接班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说的就是他,他想要娶一个美国出身的女人,而这个女人,是天主教徒,她结果两次婚,都不是英国人,于是,不断的再婚,由于这个再婚的形象,对英国国王的形象不大好。其次呢,信天主教就更麻烦了,尽管在政治上,天主教徒不是二等国民,但是人们仍然认为,某些最高的头衔和职位是不可以给天主教徒的,即便今天,仍然如此。这样就非常麻烦了,一般国民都反对他啊,大臣们就开始逼宫了,你要么放弃女人,要么放弃王位,让他选择啊,他就放弃了王位,这就是不爱江山爱美人。为什么一定把他逼下台去?这里面有没有隐情?

今天史学家认为爱德华八世,非常的亲德,当时,一战的氛围很浓厚啊,亲德是不受欢迎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绝对不能让这位亲德之王登上王位。这位国王退位之后,接受了一个“温莎公爵”这样的称号,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英国,他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可以说是个异类。

爱德华八世退位后,乔治六世登上王位,他是海军军官,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有一天,突然啊这个王冠就掉到他头上了,他在二战中,表现非常不错,只不过有时候,他因为对这个海军军官的位置非常痴迷和爱戴,他总是想要去军舰上呆一呆,这是一些小插曲,你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今天国王地位这么低。

再说就到了伊丽莎白二世,就是当今英国的君主,她刚刚庆祝自己在位64岁,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是最光芒四射的时代,是英国最辉煌的时代,伊丽莎白女王在位最长的君主,以后再有人想要打破记录,恐怕有些困难。

她没有登基,就已经受人民爱戴,参加妇女战时的自愿队,人气很高,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确实是一个典范的君主,大多数人接受君主制,也有人不喜欢,但是,就算不喜欢,也要有历史的传统来支撑,现在的君主制,主要问题是什么?就是依赖于王室成员们的表现,问题就出在,她的几个子女表现都不太理想,先说一下她的丈夫,是来自希腊,黛安娜很得人望,反正长得也漂亮,结婚的时候,整个世界的眼球,都被他们吸引。但是,后来发生那样的悲剧,黛安娜出身名门家庭,她有职业,当幼儿园保育师,查尔斯王子不喜欢她,闹啊闹,结果离婚,戴安娜陷入种种传闻,后来就死亡了。

英国王位、王室,在位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王室自己的表现。现在,人们把期待落在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的两位子女身上,尤其是威廉王子,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能过遵照国民对他的期待来做事情。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其他问题。

首先,英国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变化,就是政局变动。(助教:考试在22号下午理教307,不可以带电子产品。)自由党被挤下去了,但它仍然试图成为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但是很不巧,工党出来了,自由党就没有办法控制工人阶级了,工人阶级被工党控制了,在这种情况下自由党怎么办,这个问题很大,自由党往哪儿去?它最终选择了依靠过去的自由主义传统,并且开始背离它,改变它,就是着手改变传统,准备与时俱进。

实际上,到了19世界90年代,英国是走上了以自由主义作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道路,一些表现包括自由迁徙,自由职业等等。所以自由主义在英国最强盛的时候,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作为一个不可抹去的、不可轻视的东西,但是后来,却暴露出了他的弱点,比如说贫穷问题,贫富分化,等等。

工业革命呢,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财富分配问题有问题,造成了贫富分化严重,贫穷问题实际上没有解决,这非常刺眼,一个现代国家,解决不了贫困,很羞耻啊

另外还有环境污染,城市肮脏,公共交通等等问题,所有这些一系列问题,还有工厂劳动场所,劳动时间长,工资低,都是社会问题,老年人问题,经济危机不断出现的问题,大约周期是十年左右,一旦出现,就是工厂倒闭,失业,都是年轻人,没有工资,这怎么办?这其实容易酝酿成社会动荡,假如我们社会有很多游荡的社会人士,这麻烦了。就是这样的社会问题,大量存在啊。可是,这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们看,工资低,没有劳动,没有医疗,你去寻找原因,你想去解决,你就必须动用国家力量,很多事情是需要国家力量去做的,可是,按照亚当斯密这个理论形态,国家应该远离这种市场的活动,工资低,国家不应该管,路上没有灯,那是一个商机。需要有人投资,可是,像这种路灯,这个投资了也赚不到利润啊,所以想来想去,我们看起来稀奇古怪的现象,有人在思考,说亚当斯密这个理论到底对不对?后来就有人对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批评,他们仍然是自由主义,但是他们对自由主义的理解产生了变化,比如,霍布豪斯·格林提出了新的理论——其他人的自由,是每一个人的自由的条件,你想得到自由,那就使得其他人也有自由。你要想得到你的自由,你必须保证其他人能得到和你一样的自由。换句话说,我们国家非常富裕,有些人生活状况相当好,可是这人自由吗,不自由,因为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没有他们那么自由。这是在思想界的变化。

在经济学界,这个历史学派,其实是从德国引入了一些想法,一些观念,其实,德国的经济学家,以历史作为出发点,他们说到,国家不应该放任不管,国家应当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理论就跟亚当斯密的说法不同了,英国就是在亚当斯密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伟大变革的,但是,德国工业革命的模式,就是动用国家机器来完成的,所以到了19世纪末,经济理论发生变化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打击了英国的自由主义,而且很严重,就是要用国家机器来干预市场的理论。1870年后,英国的工业霸主地位一点点丢失了,我们说了,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辉煌的起点,是英国伟大的代名词,它的基础是什么,就是英国对工业霸权的垄断。在这种霸权之下,英国人大量推销自由贸易这种基本国策。你们还记得英国处在自由主义时代的时候,它认为殖民地不好,为什么?因为世界都是他的,他要的是市场啊,它可以从全世界吸取财富,这就是英国霸权,所以那时候,英国的口号很简单,自由万岁,全世界财富都流入伦敦了,可是,80年代后,好多后进的国家跟上来了,你看美国,南北战争,克服了对美国工业发展来讲的一个重大的难题,你看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如虎添翼啊,哗的一下就上去了,美国花了30年时间,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经济比重占了世界三分之一,德国也一样,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包括法国,都喘过气了,也都上来了,俄国,日本,工业化大幅度启动,很多国家赶上来了,到了很多国家完成工业化的时候,这时候,英国再说它不要殖民地,那就傻了。为什么呢,后起的国家,纷纷把自己的大门关起来了,美国那么大,经济那么高,他把自己保护起来了,不跟你贸易啊。日本、德国、都这样啊,以前自由万岁,现在不行了,一道道门把你堵住了,你不能打了,人家比你强啊,英国商品进不了了,进不去了,你看这样自由贸易理论受到了严重挑战,自由主义如何维持下去,现在再坚持这个,你就无比弱小。自由贸易的原则动摇了,这样的话,有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也有所表现,这个人就是约瑟夫·张伯伦。

这个人非常著名,他是绥靖主义张伯伦的老爸,是铁工厂的老板,后来当了市长,他看到英国街道上坑坑洼洼,城市卫生极其糟糕,他就动用市政府力量改造城市,这下不得了啊,这不符合亚当斯密的理论啊,张伯伦说你政府不出面,谁给市民清理垃圾,谁给市民铺路?市场才不给你干呢,不给你弄,于是,有人骂他是社会主义。后来他在伯明翰也这么干,其他城市开始都这么干了,这下,他的声誉就越来越大,就进了议会当上了议员,更轰动的是,他提出抛弃自由主义,要实行贸易保护,他还说,把大英帝国弄成统一政治体,构建共同联盟,换句话,他想构建以英国为中心的政治实体。这就是一个帝国联合的政策,要把帝国封闭起来,你看,美国把自己封锁起来了,把南美说成自己后院,不许英国这么弄自由主义,张伯伦说,我们怎么办,我们有帝国,我们搞一个帝国联盟,我们的优势就在这儿。

自由党想给爱尔兰自治,张伯伦反对,然后他又提出帝国关税制度,其实,当时的保守党比自由主义还要自由主义,他们不接受张伯伦的帝国关税制。说张伯伦这家伙是个捣蛋虫,但是后来证明他们是对的,但是,当时人们都不能接受张伯伦说的我们不要自由主义,我们要帝国关税,这个看法,一直到张伯伦死,主流都不接受他,然后张伯伦抱恨而死。他死后的几十年,他想做的所有事情都实现了,证明他是对的,一代政治家的命运就是这样。

1932年英国正式废除自由贸易政策,可是,张伯伦死了30年了,你看,英国面对了严峻现实,就是,英国丢掉了他的霸权。

英国史是非常有意思的历史,因为他老是隐含着某种现实,暗示着某种现实。你们看,现在是谁在丢掉世界霸权啊,是谁在构建新的贸易壁垒啊。要搞一个ppt。就是把一个地方封起来,搞一个关税制度,是不是?

学历史真的有用,1931年,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就是英镑和金子同等捆绑,这个比例永远不变。特别是美国,德国的黄金储备比英国还多的时候,英国就是把国家卖了都不够还啊,这就是英国放弃金本位的原因。这是顺便说的。


除了我提到的现实挑战外,还有战争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大战,性质不一样,第一次完全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他们抱团取暖,争夺殖民地。所以你们看,就是两大集团,六个帝国,争夺世界霸权,引发了世界大战。没有对错,全是错的,这个战争性质就这样。中国,其实损失很大。数据呢也有,整个英国卷入战争,附属国,殖民地都拖进去了,世界大战是这么来的。整个帝国有六千万军队卷入,阵亡100万。最大问题是什么?战争结束以后,英国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当然战争结束不是以战争结束来衡量的,只是暂时停战了。英国在一战后,看似帝国达到了顶峰,实际上是大大削弱了,尤其是,美国崛起了,由于威尔逊在凡尔赛合约上提出的许多东西,被美国国会给否决掉了,美国人不愿意卷入欧洲肮脏的事务中去,美国退回了全部的战胜品,看起来英国的地位还在,实际上,地位已经不在了。

后来,劳合·乔治首相上台,在自由党当中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政策的东西,比如说养老金法。人老了怎么办?像劳合·乔治这样的新自由主义,就提出来给老人发放养老金。你要先交钱,然后领钱。劳合乔治也是第一个制定国民保险法的人,主要对失业进行保险,就是国家出面,对失业的人拿钱让你渡过这个时期,当然,先交钱。中国人想不交钱,哪有这个好事?

这个保险很复杂的,交多少钱,多长时间的钱,很复杂,这个不是福利法,只是一种某些人的,不适合所有人,他基本上采取大家帮大家的办法。

这两个法律吧,已经完全背离亚当·斯密了,这完全是种新的理论,这个时候,英国抛弃了经典自由主义,已经向国家干预这个方向,走的很厉害。最早抛弃自由主义的就是自由党。那么,我们回到战争,劳合乔治为了战争胜利,采取了一系列办法,比如,由国家出面,调动人力物资,一切都要以战争所需为目的,只要战争需要,我都调过去。这完全变成计划经济了,战争的需要,强迫英国必须这么干,你看,战争其实改造了英国。

战争结束了,人们却认为这是偶然的需要。

随即,二战开始了,这个看起来是一战的延续,看起来是英法联盟,后来不是,这个战争后来改变形式了,这个变成了全世界反抗德意日侵略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正义不正义之分,战争爆发后半年多,其实西线无战事,半年多没事,突然德国发动战争,3个月,法国就投降了,张伯伦因为绥靖主义,名声臭了,换了丘吉尔,丘吉尔是坚定的帝国主义保守者,坚定维护帝国存在,同时反·共,曾经被派到殖民地,当过海军部长,海军大臣打败了一个战争,他就引咎辞职了,可是二战时期,他是唯一一个喋喋不休的向大家说:德国要打仗,大家要造船啊,要造炮弹啊,喋喋不休地说。

因为当时欧洲弥漫一种和平主义思潮,这样,英国也免不了陷进去,大家不相信丘吉尔,虽然他天天说要打仗了,如果不是希特勒步步紧逼,那丘吉尔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就是:战争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打击更大,因为英国更加的危险。英国政府全面卷入战争。不列颠之战,德国轰炸伦敦,英国皇家空军组织平民疏散,工作非常好,把城市孩子全部撤到乡下,每家每户都做了动员,难以想象,政府做的这么好。抓特务间谍,都是政府在做,食品分配也是。这完全不是自由主义,你在这个时候,你想让市场发挥作用,那全是奸商啊。可以说,德国还没把英国弄垮,奸商已经弄垮它了。你看这个时候,英国政府插手了,顽强抵抗德国啊。最后抵抗住了。这时候人们开始思考,英国往哪里走?还要走回去吗?人民的战争,要变成人民的利益。于是,当时这个问题交给了伦敦经济学院,大师——贝弗利奇。1年后,贝弗利奇交了一份报告,这个报告很长,分了好多方面,包括失业等问题,构建一个方案,能把英国人从摇篮到坟墓,从生到死,得到全方位保障的福利制度。这像是一个重磅炸弹,几乎所有前线士兵都知道,有一个叫做贝弗利奇的人做了一篇报告,所有人看了报告都备受鼓舞啊,因此,在1945年战争其实要结束了的时候,英国举行了大选,丘吉尔这时候正在跟斯大林商议,到了最终打败德国的时候,丘吉尔回国了,等到大选结束了,站到二战结束的谈判桌上的人,是工党领袖。为什么工党获得了大胜,就是人民期待有一个新英国出现,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就落败了,保守党提议回到自由主义时代,人民已经不允许这么做了。工党对全体选民作出承诺,要建立一个新英国,这份贝弗利奇报告背后,有一个理论变化,就是出现了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这个人,是对亚当斯密以来的英国经济学理论的全面颠覆。也是对国家不干预经济的全面颠覆,但是,凯尔斯仍然是以自由主义自诩的,他是地地道道的自由主义,他说,什么是自由主义,就是free、from、want---free意义就是摆脱匮乏的,从匮乏当中解脱出来,这是一个新的词汇。你们看,贝弗利奇报告当中创造出来了什么,教育,福利,从生到死得到保障的东西,工党获胜就是因为这个。

丘吉尔回国当时信心满满啊,我带领英国打赢了战争啊,这个首相位置,非我其谁!但是他忽略了英国人的愿望啊,然后艾德里上台了,制定了第二个国民保险法,然后制定了医疗保险法,有些法律很小,这样把全体英国人放在全面保险当中,把所有人全面覆盖,这一次全面覆盖,完全是政府行为,政府从税收当中,调拨款项,用于保险,政府对这个全面负责,这就是福利国家。这是1946年。

20世纪英国社会出现重大变化,就是个人主义为基础,政府为原则的国家,这是巨大的变化。这样呢,英国走完了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的措施的时代。

第二项措施,就是国有化,这是工党党章当中的承诺,国有化的情况不像福利制度那样全面坚定。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是把交通、邮政,电力、自来水,铁路、航空,银行,还有些不能产生利润的产业,比如煤矿产业,但是这时候英,国煤矿资源枯竭了快,但是产煤行业不能没有,保护落后产业啊。最终,国有化的结果是百分之20,其实,国有化跟以前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国家派出一个中间人,把资本收归国家所有。

那么,这些事情工党做了,保守党也理解了,保守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别人打江山,他来守江山。专门来保护这个新建立的东西。保守党除了细节上跟工党闹,别的不闹,这样,40年代到1979年,撒切尔上台,这段时间出现了一段共识政治,就是两党在共同问题上保持一致,轮番执政,说明两党没啥区别,一个党派一直执政,说明两党有了重大争执,这时候又有出问题的东西了,就是凯恩斯主义。


国家要保障百姓,钱从哪里来?羊毛出自羊身上。公共开支巨大啊,福利制度刚刚开始,英国出现了0失业啊,你能想象吗?但是慢慢慢慢问题来了,医疗苦不堪言,懒汉出来了,因为福利比工资还高啊。于是公共开支不得了啊,占了三分之一啊,还有军费国务开支,怎么办啊,英国出现了所谓的滞胀。比如一个杯子,价格是市场调节的,一般情况,经济越是景气,物价越高。经济危机的时候,东西买不动了,东西降价了,但是那时候,英国是老百姓没钱,物价还是越来越高。这现象什么都解释不了啊。老百姓没钱,钱去哪了,有人说钱去了政府哪里,原来是政府公共开支。于是产生了新的经济理论。一个叫货币主义,一个叫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解决滞胀,说公共开支大,货币主义呢,就是开出方案,解决滞胀。就是从刺激生产来推动经济。跟凯恩斯相反,凯恩斯是推动消费。于是,英国开始对凯恩斯进行批判,于是,撒切尔夫人一方面开始削减开支,但是还不敢去废除福利制度,只是修改以前的做法 ,把持工会,工会是个好东西,可是工会到了福利制度下,工会动不动就增加工资,两天三天闹一次,工资越来越多,拼命加工资,物价飞涨,等于没有加工资,有一次,工会罢工361天,硬是被撒切尔夫人打压下去了,这样,削弱工会,就是为资本家打气。撒切尔开了猛药,治疗这个病--滞胀。头两年,不得了,英国吃猛药,几乎把人吃死了,但是,撒切尔夫人把英国治好了。撒切尔死后,评价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认为死有余辜,一部分认为如神仙一样伟大。这样,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工党不得不改革了,出了一个布莱尔,骨子里是撒切尔一派。新工党废除党章第四款。完全取消了,工党变成又一个保守党,这样,英国出现了第二次共识政治。

其实啊,背后都是理念啊。

当然,有一个美国经济学家提倡一个观点,就是新自由主义,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打垮了新自由主义。中国也卷进去了,没有找到出路,这个世界还在馄饨之中。

如果苏格兰脱离英国,那爱尔兰怎么弄啊,我们看500年,转回去了,历史开了大玩笑,转回亨利八世去了。现在英国还有很多方面说不到,我们的课堂时间太短了。英国仍然有许多非常好的传统,有许多值得别的国家思考学习的地方,老百姓很安适,他们的生活水平,仍在相当高的位置,他们的遗产会使得很多地方学习。


《英国的君主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