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画手?看这里,5大误区汇总!
还在只会画哆啦A梦的阶段苦苦挣扎吗?

▲虽说哆啦A梦的小圆手很可爱,但是要学好绘画这是远远不够的。

▲手作为人体基础中形体结构最复杂的部分,承载着多样的应用功能。正是这一特点,让我们在学习绘画手部结构的时候遇到重重困难。但是能够画出一双结构准确、造型生动的手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下面本文就深入浅出,从五个绘画手部结构的常见误区,为大家梳理出绘画手部的基本要点。
Part1-不了解结构特点,盲目临摹
温馨提示:“盲目临摹”是萌新小白在尚未练熟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所以一定要注重基本结构的了解。

▲如图缺乏结构体现的手,大拇指像是直接“掰过去”了一样,手指整体结构雷同、缺乏应有的变化。

▲盲目临摹,会导致手指长度体现发生错误,就连手背的筋也都千篇一律。要清楚每只手指的基本构造和相对比例,这样才能准确表达相应的手势。

▲宁可四指并拢、也不愿意做出些许的变化,估计是很多朋友的日常吧?因为手的灵活性,所以大概率笔下的人物手不会那么笔直,合理的体现手势会有更加生动的效果。

▲如图画拳头的时候,除了大拇指,其他四个指头,随随便便打四个弯了事。这种粗暴的概括方式是不可取的。
改正建议:
①根据五指的不同,做出相应的长短,粗细,高低的变化。
②加强虎口,关节位置的肌肉感。
Part2-缺乏透视
温馨提示:透视无处不在,不只是风景画,它也存在于我们人体的结构之中。由于人体结构并不像很多场景中的物品那样规整,因此很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如图在画一些特殊角度的手掌时,应该单独将手掌的基本形看做是立方体,画出合理的透视,否则就容易畸形。

▲“大拇指”相对于另外四指是独立结构,很多朋友会因此而忽略其与四指的比例。
改正建议:
对于透视比较弱的朋友,可以先把手掌概括成“立方体”、手指概括成“圆柱体”,在考虑清楚几何体的透视后,再添加肌肉骨骼走向。
Part3-体现动态却忽略结构
温馨提示:手作为人体最灵活的部位,能够体现的动态多种多样。因此有时会忽略基本结构的搭建,这样就非常容易出现别扭感。所以画手的时候一定要多结合实际找参考!

▲如图为了比“yeah”而完全无视基本结构,就会出现严重的变形。

▲如图在画正面手掌的时候,忽略基本形的转折、就容易形成过于扁平的效果。

▲每一个“指节”间都有关节连接,相对运动是有范围的,图中就因为忽略了这一点,而画出了无法完成的“骨折指”状态。

▲如图手指的处理没有把握住“指节”间的相对比例,而造成违和感。
改正建议:
①形体的优先级是要高于动态的。手的基本结构比例,大家一定要多练才能记住。
②从整体出发真的很重要!
③对于萌新而言,练习完毕的时候如果心里没底的话,在画完后,最好再从整体检查一遍。
Part4-画手缺乏对细节的掌控
温馨提示:萌新在画手的时候,容易错过一些对画面起到比较重要作用的细节。

▲手腕关节和手指关节,都会有“骨节”的转折。

▲肌肉的回转,手指的回转都是有空间关系的。

▲如图所示,注意手指的每一节的基本比例,不应该平均处理导致末端肥大的状态。
改正建议:
①打形的时候,坚持“宁方勿圆”的原则(宁可用方形表示结构,也不要用圆弧线条)。
②手指的转折位置(关节)要用偏重一点的线条表示。而肌肉的结构要用偏淡的线条画出来(尤其是女生的手)。
Part5-缺乏年龄、性别特征
温馨提示:手的特征与人物的年龄和性别直接挂钩,如果未能对应表达会很违和。

▲画成年男性的手不应过于细腻柔软,骨骼感应相对明显,线条相对硬挺。

▲画成年女性的手特征与男性基本相反,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秀气”。

▲尤其是画指尖的时候,如图男性与女性的指尖形状会有明显差异。

▲如图小孩子的手短而粗,不会有太多褶皱。

▲以上三种情况我们都可以直观的做个对比。
Tips:手算是人体结构中难度很高的一个部分,但是参考也是最容易找的。遇事不决,拿起手机对着自己的手手拍一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