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规范化管理为慢重症患者康复“加速度”
在ICU里,常能见到一些长期滞留的患者,一住就是1周、2周甚至更长时间,全身插满各种导管,床旁放置各种生命支持仪器和监测系统。人们将该类患者统称为慢性危重症(Chronic critical illness,CCI),简称:慢重症。
慢重症患者往往具有高龄(尤其是存在衰弱、免疫低下)、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病、共病)和慢性器官功能障碍的基础,一般综合ICU重症患者的慢重症发生率在5%-20%。据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内科病区(MICU)流调数据显示,44%内科重症患者最终演变为慢重症,其中高龄脓毒症人群中慢重症的发生率为67%以上。
慢重症的定义
慢重症一词于1985年被提出,是指重症患者经治疗渡过了最初器官功能衰竭的急危重症期存活下来,但仍存在持续的器官衰竭,需要长期依赖重症监护和脏器支持的疾病状态,包括因呼吸衰竭、呼吸机依赖而长期使用呼吸机通气(PMV)的综合征和肾脏透析治疗(RPT)。
目前对慢重症最为权威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在ICU内停留>8天,仍需重症监护和器官功能支持。
慢重症患者主要包括以下状况:
1、呼吸机脱机困难、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器官功能支持;
2、未控制或新发生的重症感染/脓毒症,未控制的多发伤;
3、并发意识障碍且难以脱离监护或器官功能支持的颅脑损伤或病变、气管切开状态。
其中,以重症感染/脓毒症引起者占比最高;多发伤和颅脑损伤或病变导致者也比较常见;意识障碍、脱机困难是最常见的慢重症状态。
慢重症的规范化管理
慢重症患者多为ICU和医院最危重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患者长期禁食或营养素摄入不足,包括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或消耗增加,以及高分解代谢与合成功能障碍,由此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免疫衰竭,出现反复或复发性多部位、多重耐药感染更是慢重症康复的最大障碍和预后不良的核心因素。
而对于既往有慢性病变或功能障碍的慢重症患者,各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机体往往是致命的打击,这类患者每年死亡率高达57%-77%。

△ ICU床旁血滤
因此,通过设立慢重症规范化管理平台,在规范的临床评估、重症康复介入的基础上,对慢重症进行规范化管理,尽可能早地发现病因、处理并发症;及早介入营养支持、恢复肠内营养和进行功能锻炼是慢重症管理的基础;结合高压氧促醒-神经功能康复,规范化、程序化呼吸机脱机更是慢重症管理的重要内涵。
慢重症规范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和多学科团队合作,可使危重症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天数以及并发症减少,降低医疗资源损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广州慈惠医院五位一体医疗平台
为给予华南地区慢重症患者规范化治疗,广州慈惠医院由神经康复、促醒及高压氧医学权威虞容豪主任医师,携手老年重症救治及慢重症管理领域开拓者郭振辉主任医师,共同构建了“重症救治、慢重症管理、意识障碍促醒、重症康复、高压氧重症救治”五位一体医疗平台,并组成了“医疗、护理、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高压氧治疗师”的一体化多学科协作团队;建立了慢重症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个体化脏器功能支持、呼吸机支持下高压氧促醒、全面的脏器功能评估及干预、并发症早期床旁预防与康复的五大诊疗特色。一体化、多学科协作和特色化康复平台的建立与实践,提高了慢重症管理的效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 呼吸机支持下高压氧促醒
平台着重针对不同原因的呼吸衰竭、呼吸机依赖,以及急性重症卒中、脑外伤(TBI)、重症多发伤、脓毒症等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经过1至2周的救治,依然脱离不了ICU监护和/或需要机械通气、血液净化-肾替代等器官功能支持的患者,在专科综合评估、器官功能评估和预后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分层管理、个体化脏器功能支持,实施一站式多学科(MDT)治疗和康复的慢重症规范化管理。
慢重症评估与处理
1、感染评估与处理;
2、器官功能评估与器官功能支持;
3、主要病理生理评估与调理;
4、卧床并发症的评估与预防和处理;
5、康复介入评估与实施;
6、综合评估:营养、免疫、衰弱、痴呆和APACHE-2、SOFA,以及干预措施的确定和预后预测;
7、预后评估与分层管理。
呼吸机脱机中心
在重症康复领域,心肺康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针对心肺康复的呼吸机脱机治疗更是重中之重。相比国外,我国在此领域起步较晚,传统重症病房往往全封闭、无时差,患者卧床时视野受限且治疗环境嘈杂。在这种较差的体验中,患者心理上也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和孤独感,同时极易产生各种并发症状。
针对这一系列痛点,平台在慢重症康复管理、高压氧救治的基础上,筹建呼吸机脱机中心,围绕患者需求打造全新的场景,让亲人陪伴左右,带呼吸机进行高压氧治疗、床边踏车和直立床锻炼。让患者带呼吸机走出病房,从各个环节上改善患者体验,力求让患者在身体、心理上同时得到康复。

△ 高压氧舱内可使用直立床
慢重症“五位一体”管理平台,除了常规的器官功能支持外,平台在:综合评估与分层管理;院内感控与感染诊治,气道评估与人工气道建立、呼吸功能支持与撤离;胃肠功能评估与肠内营养支持,神经重症早期高压氧治疗与意识障碍促醒;重症康复与器官功能恢复和卧床并发症防控等方面实施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初步实现了特色化的慢重症管理;在神经重症、意识障碍促醒和呼吸机依赖与呼吸机撤离方面,形成鲜明的平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