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康尽欢《火与土——火星城市构建史》 016 | 长篇科幻连载

2021-09-12 14:21 作者:未来事务管理局  | 我要投稿


前情提要

203x年,人类还处于宇宙开发科技的低科技时代,各种火星开发流派的厂商、科研机构,都在争夺着火星开发战略方向的发言权。黄离火和老范成立息壤公司,决定去火星上烧砖制陶,他们首先去了一家民用火星模拟基地开始了最简单的火星建筑实践,结果,出师不利,劳动进度接连受到模拟火星风暴的破坏……

本文首发于未来事务管理局“不存在科幻”(non-exist-SF)公众号

康尽欢 | 科幻作家,代表作品《脑内小说俱乐部》等。资深媒体人,历年来为《时尚芭莎》《新周刊》《GQ》等刊物撰文超百万字,有多部作品出版。


火与土——火星城市构建史

第十六章 火之歌

全文约5000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普世定律存在的意义,可以让人类在面对未知时,可以依靠经验盲从的自信,来抵消恐惧感。人类自从结成社会形态以来,群体人类面临的最大恐惧,不是饥荒也不是传染病,而是失去路径的未知。

——《颠覆主义社会工程学》

龙窑之火点燃后,夜色越来越深,众人等待结果的兴奋,也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虽然非常期待看到结果,却觉得等待的过程有点无聊。

毕竟,从肉眼可见的时光流逝速度中,完全看不出龙窑烧制过程中的那些砖坯的形态变化。

楚烯酮看了一会,对大家说:“今天工作就到这里,回去吃饭,然后好好休息,明天在风暴来临前,我们还要做一组铺沙防风的工作。”

几个年轻人有点不想回去,转念一想,却也觉得一直站在这里看着,也没有什么直接的意义。于是,众人返回基地,去吃饭休息准备第二天的工作。

楚烯酮烧窑烧了二十多年,对木材的燃烧率,当日天气,风速,干湿度等等客观条件对整个烧制过程产生的燃烧速度影响,都形成了一种混沌算法。他估算了下一轮填柴蓄热大概是四个小时以后的事情了,用木头来烧窑的好处就是火力的持续和平稳,从木材烧成木炭,火力越来越稳。

楚烯酮定好了闹钟,准备三个半小时后再来考察一下火势,进行填柴续火。

他们都离开了,但是,火还在燃烧着,以人类的感知能力无法直接欣赏这个“小世界”的诞生。

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衡量宇宙状态的不是无形的时间,而是可感知的温度。一个以恒星为中心的星系世界,始于低温的虚无,也终于低温的虚无。

然而,一旦有火焰开始燃起,新一轮的创世就开始了。

温度是一切物质循环的充分必要条件。

龙窑内部的烧坑里,那些松木拌子已经进入充分燃烧的状态,它们原本是植物的一部分,是根须从土壤中收集的无机物和叶绿素收集光线的热量交织而成的有机物,它们包含着几十亿年的累积DNA情报,它们成为有形的物质是为了保存无形的情报。

此刻,曾经称霸地球数亿年的多糖木质纤维素,在高温燃烧下陆续分解,木材从木质向炭质转化,每立方厘米的空间中,这个转化过程需要的时间大概在三秒钟之内,构成多糖木质纤维素的碳氢氧三元素分离,从火焰中产生了水的微粒,瞬间汽化,而留存下来的更纯粹的碳元素构成木炭,接着燃烧放热,在这个燃烧的空间中,它们就是火焰中的太阳。

周围原本就含水量极低的土壤构成的土坑,在这些木材燃烧产生的火焰中固化,蓝色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一千三百度左右,快速活化着土壤中的杂质,原本就含量极少的有机物杂质也在分子级别被引燃,凝结土壤的不到千分之一的水分也被瞬间汽化,土壤的材质在燃烧中会有微观层面的初步的坍塌,然而,随着火焰持续释放的热量,部分硅分子开始晶体化,形成大量液相和莫来石晶体,那些原本就质地和密度不一的天然土壤,在这波燃烧中,间接承受着火焰给它们带来的质变和形变扭曲。

而位于龙窑的建筑立面构成中的那些手打砖坯,才是这次小创世中的转生主体。

每一块经过初步摔制和成型打压的砖坯,其材质密度的均匀性都非常高,也有更好的同步导热率,火焰对其质地造成的改变,近乎是整个砖体产生了同步升温,水分的快速汽化,在砖体内部造成了某些断续不一,但是彼此连接的气孔通道,砖体的初步结构与其说是像石头,其实更像是海绵,只不过,它无比坚硬。硅分子的结晶析出率也非常平稳,只是这个结晶化与重组的过程会更加漫长,砖体的整体的结构转换非常平稳,不会产生扭纹。

把一大块土壤烧成晶体化并不难,大自然偶然产生的雷劈火焰和森林自燃都能达到这个效果。然而,把数百块砖坯烧制成经过计算预设的近乎完全同尺寸的几何体,才是人类文明的力量的体现。

龙窑烧制的火焰开始燃烧两个小时后,才肉眼可见的能看到那些构成砖体的砖坯开始变成砖红色,而这只是表面晶体化的开始,整个砖体完全烧透,全部晶体化的时间还需要很久。

在这预计需要三十个小时的烧制过程中,在这个火焰的领域之内,一切都已经变了,就像在荒芜和无序中诞生了“被定义”的文明,三十个小时的烧制过程,就像是人类进化史中长达数百万年的文明进化过程的缩影。

当人类烧制成了自己想要的第一组陶罐的时候,人类就开始拥有了重新定义和构建这个世界的能力。

从支配土壤开始支配世界。


楚烯酮觉得这个火星项目中,最可惜的一点就是嗅觉的丧失,普通人对嗅觉的定义是附加在味觉之后的“附加感觉”。而在很多匠人的知识构成中,嗅觉是一种感知材质变化的重要能力,空气中可以有金属的味道,干燥的味道,湿润的味道,甚至电波的味道和火焰的味道。

味觉可以构成一个感知的场。

很多无机物的工业产品的检测,都需要配合嗅觉来完成。

而到了火星模拟基地这些天,楚烯酮觉得自己的鼻子被浪费了。

龙窑开始烧制之后,楚烯酮回到基地开始狂睡,他知道整个实验还没有完成,但是他也知道整个实验的核心已经完成了。

无论龙窑是否烧制成功,这一次的工作磨合都是成功的。

在梦里,他果然还是梦到了去火星工作的场景,失重感,低温感,各种感觉都在梦中感到了,但是,他无法在嗅觉上对火星形成一个质感的判断,火星仿佛是一个没有味道的星球,就始终只能在楚烯酮心中形成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像是一个蜡像馆,她也拥有山峰与“河道”,只是,那些变化的外在都好像是蜡做出来的模仿品。

闹钟响起了的时候,房间内的智能系统也拉开了窗帘,室外的光线因为裸露地面的反射,这里的光感也比日常生活区域的光感强出许多。

楚烯酮打了个哈欠,用手搓了搓自己的脸,起身,拎着头盔去食堂,陈海底也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

去续火的第一班是楚烯酮和陈海底,楚烯酮也会借这个机会教陈海底如何看火焰,虽然,现在有很多的辅助测温设备可以代替这些多年经验才能积累的玄学知识。但是,手艺行的人都会不知不觉开始磨练自己的感官能力。

吃完饭,戴好头盔,两个人赶到了龙窑的烧制场地,隔着头盔,在强烈的光线下,也能看到龙窑周围的空气在燃烧中产生的那种飘忽感。

龙窑上层的砖都已经初步烧变色了,只是内部的晶体结构和杂质烧除的完成程度还无法确定,不过,楚烯酮早就在不同的窑身位置放了一些专门用于检查烧制进度的试验砖。

楚烯酮用长柄铁钳,从窑身上拖过来一块实验砖,轻轻敲击打碎砖身,他觉得隔着头盔,无法听清楚砖体的声音,这又是一个遗憾,以后需要科技辅助部门帮忙在器材上进行收音改进。

不过,看着敲碎的砖坯的内部,就能看出,内部的烧制还没用完成,内里的土质和陶瓷化的区域还彼此交织。

陈海底在一旁让真观看,还直接录像纪录。

楚烯酮指点陈海底,“烧砖这行,很容易被表面看到的场景欺骗,控制温度的平稳非常重要,而且,变通能力也非常重要,除非是使用工业化车间方式调试预制砖坯,否则,即使是同一个砖窑,每次烧砖时候,面临的砖坯的微妙材质变化和最近几天天气数据的细微变化,在烧制时间和温度的微调上的变化都完全不同。”

烧坑中,此时所有的木材在肉眼可见的范围都变成了木炭,火焰的颜色也变了,需加木材的时候,要考虑现有的火势还有通风情况,在加柴火的同时,还要用钢钎制作的巨大烧火棍来调整烧坑内的火炭的布局。

两个人边讲解边忙活,过了两个多小时才完成了这一个小小的龙窑的续火工作。两个人回到基地之后,其他人还在睡,他们两个也都摘了头盔,回到自己的床铺上接着倒头大睡。

他们都知道,接下来要如何应对下午不定时发生的火星风暴,才是硬仗。


11点的时候,所有人的闹钟都响了。

起床,上厕所,去餐厅集合,烧火人的工作就是这样简单枯燥平淡无奇。

众人围在餐桌旁,一边吃饭,一边听黄离火讲解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平时烧窑的过程中,我们的大型窑,都可以采取封窑作业,来确保整个窑体的温度,这一次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我们其实是露天烧窑,和野烧也差不多了。所以,下午来临的风暴,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风沙的冲击破坏,还要考虑急速风速下可能带来的过度燃烧或者燃烧缺氧这两个情况。”

“最糟糕的情况,可不仅仅是这一窑烧废了,异常的空气流动情况,大量的燃烧物和灰尘颗粒物……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楚烯酮提高了大家对于问题的严重性的考虑。

“会发生粉尘爆炸?”黄耐火立刻就想到了答案。

“没错,粉尘爆炸。还有倒烟爆炸。你们这代人肯定是没有见过火炕了,我也是很小的时候,回乡下老家玩才住过火炕。火炕是一种砖土结构的古典传染系统,灶台内部燃烧产生的烟,在从烟筒排出之前,在火坑内部的烟道里面先循环一圈,来利用这些热量给室内供暖,你们就当作是一种用烟来导热的土暖气就行。如果遇到大风天,或者潮湿天气等不同情况,烟道内的烟没能顺利从烟筒排出,就可能产生倒烟的情况,轻的是一声巨响,整个炕面震动,严重的是半铺炕的砖都能炸开。”楚烯酮认真给大家描述那个场景,“这种规模的爆炸,是因为家庭灶台里面的燃烧物并不多,而我们的砖窑可是燃烧物充分,整体的燃烧热力质巨大,如果产生燃烧的意外情况,整个窑体被炸飞也是可能的。”

“烧窑是这么大风险的行业吗?”李镇远忍不住问。

“主要是我们从来没用在风暴里烧过窑啊,所以,这也是一次必要的考验了。我和师兄想了对策,大家照做就是了。”楚烯酮一锤定音。

众人吃完饭,带着各式工具出发,电焊设备也拿出来了,李镇远和楚烯酮要去废物回收,把之前用钢板制作的防风体,拆解成小块钢板,来保护窑体的那些气口,防止燃烧缺氧。

黄离火父子和陈海底,则负责盖沙子,把原本挖出来屯在附近的土方,撒到窑体表面,大概构成一个20厘米厚度的保护层,再喷一些水,让这些砂土结块。这个保护层不能过厚,以免影响窑体散热和气体析出,当然也不能太薄,否则就没有保护窑体的意义了。

这也是个体力活,覆盖整个窑体二十厘米厚度的沙土量,也需要两个半土方,三个人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了这个工作。楚烯酮和李镇远也陆续,把几块一米长半米宽的钢板,从最初的烧窑山崖下运了回来。

在通气孔和填柴口附近,用废土垫高地面,形成最高处二十厘米高的十五度倾角,然后,把钢板斜着盖上去,再在钢板上大量铺土,来保护通风孔不会在风暴中被风沙掩盖,导致死火。

众人忙活了两个来小时做好了一切防风工作,然后,返回基地门口,等着风暴的来临。

“师父,我们这是知道这个火星模拟基地每天下午都有风暴,如果我们真的去火星工作,火星上要是没有天气预报和风暴预报服务,我们是不是每个窑口,每天都要做这些准备啊?”陈海底和楚烯酮闲聊。

“恐怕是这样吧,咱们都是工业人员,如果真要开发火星,肯定需要很多火星专科的科技人员来帮助咱们,那就要看老范的本事了,他到底能给咱们挖来多少人,不过,说到底,还要看我师兄的小舅子的拉投资的本事啊……”两师徒一边闲聊,一边构想起了火星上工作到底是什么也的体验。

终于,风来了!

息壤的众人已经习惯了风暴的那种遮天蔽日的气势,他们只是担心,龙窑的火焰能不能抗住风暴的干扰。

风暴很快就涌到了近处,覆盖住了整个龙窑,在风暴中,龙窑仿佛消失了一样。

众人的心情都很紧张,他们都知道,火焰就是暴虐又脆弱的存在,当无法阻止火势的时候,火焰的破坏力仿佛无坚不摧,但是,如果能阻断燃烧条件,看起来毫无用处的泡沫和粉末却能顷刻之间让火焰消失。

等。焦急得等。

等了二十多分钟,风暴终于过去了。

众人都向龙窑所在的区域跑去,这一次,能明显看出,龙窑所在的区域是这次模拟火星风暴的强力区域,风暴还在席卷风沙的力量阶段,原本覆盖在龙窑之上的土层大多被卷走了,只留下薄薄一层,用扫把轻轻一扫,就露出了烧成了红色的窑顶砖头。

楚烯酮直接趴在一个通气孔,望进去,看到火焰还在燃烧,高兴地挥舞起拳头,在通信通道里对大家说,“火焰都还在燃烧,这一次风暴保窑行动,成功!”

最后,经过半小时的确认,整个龙窑的主要窑体没有被风暴破坏,准备用于保护窑体的那层沙土起到了预想的作用,有两个通气孔被流沙填死了,不过,其他通气孔还能发挥作用,避免了死火。

接下来就是最终等待这次烧窑完成了,楚烯酮再次检查那些试验用砖,思考了一下,宣布。

“这里的干燥条件非常好,砖体成型的进度比我预想的要快,我估计再过三个小时,我们就可以收火了,这一窑,烧成了!”

众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不过,他们也知道,这仅仅是庞大的“火星建城”计划的预热操练而已,连热身运动都算不上。

这个靠着练功服来模仿火星低重力,还充满了充足的可燃烧空气的环境,和真正的火星环境相比,不值一提。

(未完待续)

上海果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已获得本篇权利人的授权(独家授权/一般授权),可通过旗下媒体发表本作,包括但不限于“不存在科幻”微信公众号、“不存在新闻”微博账号,以及“未来局科幻办”微博账号等
责编 | 康尽欢  

题图 |《火星时代》截图

添加未来局接待员为好友(FAA-647),留言“不存在科幻”,即可进入小说讨论群,和我们一起聊科幻小说!

康尽欢《火与土——火星城市构建史》 016 | 长篇科幻连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