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11.10 排中律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10、排中律
旧称“拒中律”或“不容间位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所作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二者不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真,也没有第三种可能。它的公式为:A或者是A,或者是非A。例如,就概念来说,在动物的范围内,任何一个动物,或者属于“人”,或者属于“非人”,不能说这个动物既不是人,又不是非人。就判断来说,“物质是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与“物质不是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二者不能都假,必有一真。它要求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中择其一,不能既不断定某对象是什么,又不断定某对象不是什么。要在真与假、是与非之间界限分明,态度明朗,“非此即彼”。排中律能排除思维中的“模棱两可”、“含混不清”,但并不否认客观事物自身的相互联系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