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八年级生物上册 人教版 2021新版 初中生物8年级生物上册八年级...

生物学第五单元第一章《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有:贝壳、蜗牛、乌贼(贝壳已退化)……
2.可伸缩的柱状结构可以挖洞 3.前段的孔可以外喷水喷沙
1.靠近腹面的管状结构可以吸水
2.靠近背面的管状结构可以喷水(水可以通过1.2.两个的管状结构在身体中循环)
缢蛏的外部结构:1.贝壳壁和的一面为背面
2.壳打开的一面为腹面 3.具有管状结构的一端为前端
4.柱状结构的一端为后端
2.(腹面)外套膜➡️包裹缢蛏➡️形成闭合的空腔
3.(靠近腹面)入水管➡️可吸水
4.(靠近背面)出水管➡️可吐水
5.足➡️肌肉发达可以伸缩,使它们有了各种与运动相关的功能
【是动物的运动器官。根据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差异,这些足又特化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少数种类已退化(列入扇贝)】


缢蛏的作用:外套膜
体表包裹着肉质膜有韧性富含腺细胞➡️1.保护内脏区2.分泌贝壳、珍珠、粘液
入水管;出水管
水、沙等进入或排除的外套膜的通道
缢蛏的内部结构:1.鳃
鳃中有许多鳃丝,而鳃丝里则有许多血管(结构与肺有关)
鳃丝:实际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气体交换所以当水从入水管流入从出水管流出时 水流过鳃 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2.内脏团
口和肛门并不是入水管和出水管,整个消化系统都在内脏团中(所以当水流过内脏团的时候,缢蛏用口从水中滤食食物)
内脏团可以滤食(过滤食物)
3.入水管;出水管
是食物与气体的进出通道

缢蛏从1.呼吸2.摄食3.自我保护,三个方面适应水生生活
1.呼吸➡️鳃(可从水中获取氧气)
2.摄食➡️滤食(从水中获取食物)
3.自我保护:1.贝壳(保护) 2.足(挖洞)

2.软体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没有强弱之分

3.如何分类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与人的关系



1.钉螺(属于传播寄生虫)可以传播吸血虫
2.福寿螺(属于生物入侵)因缺乏天敌,所以福寿螺连年激增
。可以传播管圆线虫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节肢动物


螃蟹(节肢动物)与缢蛏(软体动物)的异同
同:1.都有硬壳 2.于水生。
异:螃蟹具有分节(分节出现在身体、螯肢、足)使螃蟹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
分节

节肢动物的外骨骼
外骨骼:坚硬、致密➡️起支撑、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然而外骨骼却限制节肢动物的发育和长大,因此节肢动物需要依靠蜕皮长大)


节肢动物繁盛的原因

蝗虫的基本特征
1.结构特点:如图所示
2.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胸部为运动中心;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
3.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具有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发育历程
1.昆虫一生中蜕皮次数一般是固定,通常发育成虫就不在蜕皮
2.蝴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及食性上具有明显区别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节肢动物
1.其他常见的节肢动物:蜘蛛、螃蟹、河蟹、蝗虫、蜈蚣等
2.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3.节肢动物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