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聚焦:武汉中考的变与不变

2020-07-30 13:46 作者:筑梦计划强基竞赛  | 我要投稿

聚焦:武汉中考的变与不变

亲爱的同学们,2020年武汉市中考已经尘埃落定,恭喜大家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

 

7月24日晚毕业于清华大学,创新班主讲王运斌老师带来主题为聚焦:武汉中考的变与不变的讲座。

 

本文内容

1.近四年武汉市中考数学考点分析

2.近四年武汉中考数学压轴题题型分析

3.20年武汉中考重点题型解析

4.考情总结

 

近四年武汉市中考数学考点分析



过去四年武汉市中考数学考点是比较稳定的,数与代数部分和几何的比例是相差不多的,但是,数与代数部分会比几何高一点点,而概率统计部分占比较低,但相当于其他省份(概率占比10%左右)会高一些。

 

在难度方面,武汉的数学中考水平是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的;复杂度(繁度)方面,涉及到题干的阅读、计算量、计算难度,也是在全国范围内中等偏上;创新度方面(探究题、阅读材料题、找规律题等)在武汉中考中并不多,但根据近几年的趋势来看,中考正在进行创新改革。


上图为2020年武汉中考数学题型考点明细,红色部分代表初一考点,绿色部分代表初二考点,蓝色部分代表初三考

 

从年级考点分配上来看,很明显,初一的考点(有理数、整式的运算、线角平行线等)考的比较少,而且难度也比较低。初二考点和初三考点占比几乎几乎相同,从难度上来讲,中档难度题考查的是初二的知识点,而难题和压轴题都集中在初三。

 

近四年武汉中考数学压轴题题型分析

 

从四年的压轴题题型统计来看,压轴题中,函数、二次函数是必考考点,而且一般都是和几何综合(一般都在24题的位置上);几何模型一般在23题考查,比如17年的反A字模型及构造解三角形、18年一线三等角模型、19年平行全比例模型以及20年的“手拉手”反X模型(压轴题“钉子户”)。而选择题的最后一题(16题)的难度起伏比较大,考查知识点一般是几何最值、几何相关构造、几何变换问题(旋转、平移、变换等)。


今年二月份的公益课----相似模型

 

关于模型知识点,运斌老师在今年二月份的免费公益课中都有讲过。比如基础的“A”“X”字模型、完全四边形模型、线束模型、三平行模型、角平分线定理模型、“手拉手”模型以及一线三等角模型都有详细讲过,听过的同学们在做到第23题时对模型都不会陌生。这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可以根据文末的加群方式,进入学习群中免费领取~

 

20年武汉中考重点题型解题内容

20年武汉中考第16

 


第十六题,做过往年考卷的同学们会发现今年的第16题考察对象发生了变化。往年16题考查的是模型而今年考查的是几何变化(折叠)和勾股定理的结合。

20年武汉中考第23


第23题是典型的几何探究题的套路,这类题在解题时一定不要把每一小题孤立来看,比如此题的第三问,如果没有前两问的引导,这道题就是一道很难很难的几何题,但是结合前两问来解答第三问,这道题的难度就下降了很多,所以同学们在做这类型题时一定要循序渐进,结合过程解题。

20年武汉中考第24


这道题涉及到一个模型——弦图模型(可用来证明勾股定理),在全等、相似中都有所考察。如创新班20年春季学期第十一讲例1、例2以及武汉2018年最后一题最后一问都有考查弦图模型。所以这里给同学们一个建议,在同学们日常找题的过程中,尽量选择真题,因为真题是官方标准题型,预示着考查动向。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最后一道题,最后一道题考查二次函数的知识点(刚步入初三就会讲的知识点)。抛物线一定会放在最后三道题的位置(比如浙江的考题一般最后两题都是几何题,倒数第三题一般会出二次函数的问题;上海考题今年也是放在了倒数第二题上)

 

二次函数不仅仅局限于初中的学习生涯中,对以后的高中学习也十分重要。如果问初中数学中什么知识点对高中有用,那第一个回答一定是二次函数。(高中还要继续学抛物线的知识;20年武汉中考数学24题第三小问跟高中题目考法非常相似。)

 

考情总结


本次武汉中考解析就到这里啦~讲座回放请复制链接到浏览器中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https://lecture.xueersi.com/pc/newPlayback/2304651/

 

另外,同学们可以搜索QQ群:684205889加入社群。在群里家长们可以互相沟通交流教育方式,同学们也可以在群里切磋解题方法,我们也会定期发放主题性的干货真题、资料、当地政策、直播课堂等等供同学们学习哦~

公众号:学而思网校高端(ID:XESWX_GD)

B站:学而思网校筑梦计划

微博:学而思网校筑梦计划

知乎:XES筑梦计划

头条/西瓜号:学而思网校筑梦计划


聚焦:武汉中考的变与不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