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加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作者:张娜娜
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关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健全组织架构,整合力量,精准施策,全镇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助力农业产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高位推动,凝聚攻坚合力。镇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及1个工作专班、33个工作组,制定《车桥镇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车桥镇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清理回收“百日竞赛”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开展专题业务培训5次,提高专班负责人空间治理知识掌握水平;发放《给村民的一封信》13550份,召开群众代表大会、组织广场舞、拉横幅等,倾听群众声音,运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盘活利用资源,探索多元路径。车桥镇卢滩村原有土地2560亩,通过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实现小田并大田,净溢出土地面积219.6亩,收回被侵占土地面积77.4亩。卢滩村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导向,转变发展思路,整合零散溢出土地,建立芡实种植核心基地,种植规模达1800亩,产业规模达850万元。同时,卢滩村盘活利用村居空地等闲置资产,建设芡实研究院,打造芡实展销、科学育种、芡实产品深加工、电商直播、技术培训于一体的芡实产业综合体,进一步扩大芡实产业规模,形成车桥芡实品牌效应。

加快融合发展,助推“落地生根”。卢滩村与高等院校、农科院深度合作,开展芡实精深加工技术研究,让芡实酒、芡实羹、芡实饮料、芡实糕、芡实休闲食品尽快走向市场,提高芡实的附加值,延伸芡实产业链,努力打造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融合、生态和消费相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就业容量、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下一步,卢滩村将发挥资源、产业、区位等优势,将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结合推进,打造更大、更全面的芡实研学基地。

车桥镇借助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激活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潜力,正走出一条特色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之路,芡实产业俨然已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之路。
通讯员:李炳瑶 周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