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建筑考研—外建理论】古罗马

2023-03-03 11:09 作者:宇宙建筑事务所  | 我要投稿


精致的古罗马之旅

Ancient Rome



地理环境

   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

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国家


公元前5世纪起

实行自由民的共和政体


公元前3 世纪

罗马统了全意大利

包括北面的什达拉里亚人和南面的希腊殖民城邦

接着向外扩张


到公元前1世纪末

统治了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

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顿的广阔地区

北面包括高卢 

(相当现在的送国、瑞士的大部以及德国和比利时的一部分)

南面包括埃及和北非


社会背景


公元前30年起

罗马建立了军事强权的专政,成了帝国国力空前强大

在文化上,成了这个地区所有古代文明成就的继承者

在经济上,它掌握着这个地区丰盈的财富

有大量的奴隶为罗马帝国的发达服役

但是,两百年的和平减少了奴隶的来源

而且比较统松的佃奴制显示出比赤裸裸的奴隶制更有利


公元3世纪

意大利的经济趋向自然经济,基督教开始传播


公元4 世纪

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在5世纪中叶被一些经济文化都很落后的民族灭亡

东罗马则发展为封建制的拜占庭帝国直到15 世纪中叶


公元1~3世纪

是古罗马帝国最强大的时期也是建筑最繁荣的时期

重大的建筑活动遍及帝国各地

不列颠、高卢、巴尔干、小亚细亚、西亚、西班牙、北非

都有水平很高的大量的城市建设和大型建筑

尤其是它的一些驻防车的营垒城市

最重要的建筑成就集中在罗马本城

古罗马建筑规模之大,质量之高,数量之多,

分布之广类型之丰富,形制之成熟

以及艺术形式和手法之多样,旷古未有


历史分期

伊特鲁里亚时期

(公元前8世纪~前2世纪)

罗马共和国盛期

(公元前3世纪~前30年)

罗马帝国时期

(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


1

伊特鲁里亚时期

(公元前8世纪~前2世纪)



地理 

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


社会
 

1、直接继承古希腊晚期的建筑成就

并且大大向前推进,达到世界奴隶制时代的最高峰

2、公元前5世纪起实行自由民主共和政体

3、罗马人祭祖先胜于祭神

把对双亲和祖先的忠诚和义务作为最高美德

世俗化、权力化的文明城市


建筑发展
 

1、在石工、陶瓷构件和拱券方面有突出成就

2、建筑遗迹包括庙宇、陵墓和工程施工



2

罗马共和国盛期

(公元前3世纪~前30年)


技术继承与发展 


 一、光辉的拱券技术 

拱券技术,尤其是混凝土拱券技术

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成就

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


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

风格、建筑的功能和规模

都同拱券结构有关


罗马城邦的北邻伊达拉利亚人建筑工程水平很高

很早就用石头砌筑叠色假券

罗马人从伊达拉利亚人继承了许多工程技术和建造经验


混凝土

天然混凝土达达促进古罗马拱券结构的发展

主要成分

活性火山灰加上碎石

性能

凝结力强,坚固,不透水

发展

1、起初用来填充石砌的基础内的空隙

2、约公元前2世纪

开始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

3、到公元1世纪中叶

天然混凝土在拱券结构中几乎完全排斥了石头

从墙角到拱顶都是天然混凝土的整体

迅速发展的条件

1、它的原料开采和运输都比石材廉价、方便

2、可以用碎石作骨料,节约石材

用浮石或其他轻质石材作骨料,减轻结构重量

3、除了少数熟练工匠外

它可以大量使用没有技术的奴隶

而石块砌筑拱券,需专门工匠

以下拱券发展图来自知乎

十分感谢大神的完美诠释

知乎@鱼雨玉

  二、巴西利卡  

1、功能性质

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和会场的大厅性建筑


2、平面

一般为矩形平面,端部设龛(半圆形)

场边入口

建筑容量大,结构简单


3、内部空间

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或五部分

中厅—当中部分高且宽

侧廊—两侧部分狭且低

侧廊上常有夹层


4、意义与影响

基督教教堂、伊斯兰礼拜寺


 三、新的柱式  


扩充希腊柱式成员

创造新的柱式构图

柱式组合新形式


1、罗马五柱式

①罗马多立克

希腊多立克+柱础

②罗马爱奥尼

更加修长

③罗马科林斯

装饰性更强,深受喜爱,运用最多

④塔司干

多立克去凹槽+柱础

⑤组合柱式

爱奥尼涡卷+科林斯柱头



2、柱式构图


A.解决柱式同券拱结构的矛盾

①券柱式

柱式贴着券面(装饰作用)+拱券城中

多用于斗兽场和凯旋门

②连续券

柱子起承重作用,券脚落在柱顶或中间垫上小段檐部

一般多重复连续使用,产生轻巧活泼构图


B.解决柱式与多层建筑物的矛盾

③叠柱式

多层建筑立面柱式或券柱式组合手法

从下往上:多立克(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科林斯壁柱

每层后退,稳定美观

④巨柱式

贯多层建筑,以求构图完整统一

缺点:尺度失真

券柱式

连续券


叠柱式


巨柱式



3、希腊柱式vs罗马柱式

希腊柱式

表现美学、承重作用

罗马柱式

表现装饰、构图作用

拱券技术作承重作用


 四、建筑理论  

《建筑十书》维特鲁威


1、内容

①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

②复兴古典的范本,供十篇

③在希腊、罗马早期建筑的经验基础上

阐述城市规、建筑设计原理、构图原理、

换景控制、建筑材料和构造、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建筑经济等


2、提出设计三要素

①坚固

②实用

③美观


3、成就

①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②系统总结了希腊与罗马建筑的经验

特别是柱式

③全面建立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感性、理性 & 理想、现实




建筑发展
 

城市建设

公共建筑—剧场、竞技场、浴场、广场


  一、城市建设  

公路、城市街道

桥梁

罗马城内法勃里契桥(公元前62年)

输水管道

戛和输水道、马尔采输水道(公元前144年)



  二、公共建筑—剧场  

1、像希腊一样,罗马城市里一般都有剧场

因为不开公民大会,规模比希腊的小

采用一系列放射形的筒形拱把观众席层层架起

古希腊剧场前高后低

因山就势,自然条件限制

古罗马剧场前高后低

拱券技术,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


2、由观众席、化妆室、舞台组成


3、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

剧场由细致的声学处理,座位下有作共振的铜质空瓮

剧场的功能、结构和艺术形式的相互关系

形制特化,推敲深入,说明建筑水平很高


4、代表实例

马采尔剧场

奥朗治剧场

阿斯潘达剧场


  三、公共建筑—竞技场  

源起于共和末期,也是遍布各城市平面长圆形

相当于两个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

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游氓看决斗而造

🔺罗马大角斗场


一、选址

位于罗马城内


二、立面处理

1、三种柱式的排布

地下三层由下而上: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


2、分段式的构图

底下三层为连续的券柱式拱廊

第四层为石墙,外饰以科林斯壁柱


3、与疏散功能相匹配的立面


4、柱与拱的结合(券柱式+叠柱式)

面向周围四面八方是一致的

也使得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显得开朗明快,富于节奏感


三、内部空间与结构

1、观众席运用混凝土的筒形拱和交叉拱

层层架起,底层有:

①平行排列的土圈灰华石的墩子

②供交通和休息用的环廊

③兽栏

④角斗士室

⑤排水系统


2、结构面积之占底层平面面积的六分之一

在当时是很大的成就


四、意义

1、结构、功能和形式三者和谐统一,成就很高

2、它的形制完善,在体育建筑中一直沿用至今

并没有原则上的变化

3、它雄辩的证明古罗马建筑所达到的高度

古罗马人曾用大角斗场象征永恒,它是当之无愧的


  四、公共建筑—浴场(共和时期) 

1、罗马大小城市里都仿晚期希腊的榜样

建造公共浴场,满足居民多种多样的需求

后来又把运动场、图书馆、交谊厅等组织在浴场里

形成多用途的建筑群

到罗马帝国时期进一步发展


阿格里巴浴场(公元前21年)

最早的大型公共浴场


  五、公共建筑—广场(共和时期) 

罗马的城市里一般都有中心广场(Forum)

希腊广场(Agora)

罗马共和时期的广场继承古希腊晚期的传统

是城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有时也用作角斗场


它们周围散布着庙宇、政府大厦、演讲台、商场

以及作为法庭和会议厅的巴西利卡(Basilica)

它们凌乱地建造起来,没有统一的规划,每幢建筑都是独立的

没有统一规划,也没有核心建筑来控制构图,显得凌乱


庞贝城的广场

周围造一圈两层的柱廊,使广场的面貌完整

广场上举行角斗的时候,柱廊上层就成了观众席


罗曼努姆广场

位于罗马城中心,巴拉丁山和卡比托利山山脚下

在共和时期陆续零散建成,大体呈梯形

长约115m,宽约57m


它完全开放,城市干道从它穿过

周围又元老院、巴西利卡、庙宇、经济活动的房屋、政府大厦


它的构成和布局鲜明的反应出罗马共和制的特色




3

罗马帝国时期

(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


社会
 

西方奴隶制发展的顶峰

公元180年左右

是帝国的兴盛时期

3世纪起

帝国经济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

帝国首都东迁拜占庭

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发展成为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


建筑发展
 

独立发展自己的建筑体系

建筑规模巨大,空间复杂,技术成熟,艺术成就高

出现炫耀帝王权利的众多纪念性建筑形制


 一、凯旋门 


性质

1、罗马纪念性建筑的一种,帝国时代的产物

2、炫耀对外战役,帝王功绩、权力的纪念碑


位置

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


立面构成

1、矩形的厚重体量

女儿墙+券柱式门洞(单券或三券)

2、大量雕刻装饰和铭文


典型

1、单券—泰塔斯凯旋门

外形略近方形

混凝土浇筑,外饰以白色大理石贴面,檐壁上刻有雕饰

立面上使用的柱式组合,是罗马现存的最早实例

2、三券—君士坦丁凯旋门、赛维鲁斯凯旋门

泰塔斯凯旋门

赛维鲁斯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


 二、纪功柱 

构成:顶部雕像+柱子+基座

典例:图拉真纪功柱

图拉真纪功柱


 三、公共建筑—浴场(帝国时期) 

古罗马特有的类型

综合了社交、娱乐、健身等活动

古罗马最发达、功能空间最复杂的公共建筑


共和时期

罗马大小城市里都仿晚期希腊的榜样

建造公共浴场,满足居民多种多样的需求

后来又把运动场、图书馆、交谊厅等组织在浴场里

形成多用途的建筑群

帝国时期(公元2~3世纪)

为了笼络退伍老兵等无业游民、壮大自己的政治力量

几乎每个皇帝都在各地建公共浴场

仅在罗马城内,3世纪初就有可容纳

千人以上活动的大型浴场11个,小的800个

帝国时期(4世纪)

罗马城有大小浴场1000座之多

浴场成了很重要的公共建筑


平面布局

共和时期

浴场各种房间大致按功能需要安排

所以总是对称的

帝国时期

由于拱券技术成熟,浴场的各种辅助房间都设在地下室

主要房间的平面布置容易多了

形成了轴线上严谨的空间序列

1、中部结构

主要浴室空间

2、大型开敞空间

体育场、剧场

3、外圈辅助用房


特点

规模巨大、空间丰富、序列严谨、反映超高的拱券技术

十字拱和拱券平衡体系成熟


典例

卡拉卡拉浴场

戴克利提乌姆浴场


🔺卡拉卡拉浴场


格局

“回”字形、完全轴线对称布局,功能分区明确

中央—主体建筑浴场

周围—花园

最外圈—商店、运动场、演讲厅、输水道


结构

温浴场—连续十字拱顶

热水浴—集中式穹窿顶


室内装饰

华丽,设有许多凹室与壁龛


空间组织

流转贯通、丰富变化

开创室内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建筑技术设备

双层夹壁暖墙,解决室内采暖问题

🔺戴克利提乌姆浴场


  四、公共建筑—广场(帝国时期) 

广场成为皇帝个人崇拜的场所

纯粹纪念性建筑空间,失去全民意义

共和制→帝制

广场公共活动场所→皇帝个人纪念物

开放→封闭

自由布局→轴线对称


形式

1、广场通过规划建设起来,整体统一形式规整

2、广场布局严谨,轴线对称、封闭

3、广场中开始出现建筑,多以神庙为主


典例


1



🔺凯撒广场

1、位于罗曼努姆广场边上

2、对称封闭

3、基本构成

围廊式维纳斯庙宇,广场尽端核心建筑物

凯撒骑马青铜像

4、意义

第一个定下封闭、轴线对称的,以庙宇为主体的广场新形制


1




🔺奥古斯都广场

1、凯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最终击败了共和派的反抗,建立了个人独裁

它比凯撒广场更进一步,纯为歌功颂德

只在两侧各建了一个半圆形的讲堂

2、庙宇

献给奥古斯都的本神(战神),围廊式

3、沿边有一圈单层柱廊

把庙宇衬托得很高峻

4、广场周围的围墙全用大块花岗岩砌筑

完全与城市隔绝


1






🔺图拉真广场

1、基本构成

凯旋门(三跨)

雕像广场(图拉真镀金骑马青铜像)

乌尔比亚巴西利卡

内院(图书馆+纪功柱)

帝王祭庙(图拉真庙)

图拉真市场

2、意义

罗马最宏大的广场

3、空间处理/设计特色

对称布置,沿轴线层层深入,通过一系列空间的大小、开合、纵横相应的艺术处理,企图用建筑造成神秘化来达到崇拜帝王的目的

  五、神庙 

巴尔贝克神庙、罗马万神庙

东方最大的矩形神庙,建于公元1~3世纪

包括大庙(双层围廊式)、小庙(朱庇特庙)和圆庙(维纳斯庙)

这三座庙宇装饰非常华丽,形式有西亚传统的因素

🔺罗马万神庙


  六、住宅 



技术形式✦

Residence and Mansion

建筑一般特点✦

Summary


古罗马建筑的矛盾✦

Summary

一、为侵略战争服务

1、营垒城市

为镇压和掠夺被征服地区

在殖民地里建造驻屯军队的营垒城市,十分豪华

2、凯旋门

为炫耀侵略战争的胜利



二、为腐朽的生活服务

角斗场、公共浴室


三、尖锐的矛盾

奴隶主把奴隶们创造的全部财富用于非生产性的消费


成就与艺术特征✦

Summary



—古罗马重点—

罗马五柱式

柱式构图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罗马角斗场

卡拉卡拉浴场

凯旋门

纪功柱

广场

(罗曼努姆、凯撒、奥古斯都、图拉真)

万神庙

-END-


如何找到“宇宙建筑事务所”

微博、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 搜索“宇宙建筑事务所”

Space Architecture Studio 文艺负心汉的宇宙废话


【建筑考研—外建理论】古罗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