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再会】无须再会

2021-11-16 16:33 作者:次节  | 我要投稿

       “你们这么夸这些专栏,不亏心吗?”

       “不亏心,喜欢就是喜欢,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喜欢都不能大大方方的表达,那他才是真的亏心。”

       “你们夸的这些专栏就这么好吗?一个个彩虹屁就快吹上天了!”

       “不好,没有完美的作品,但是,此时此刻,在所有的参赛作品里,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是综合起来,他就是好的!”

       “专栏评委的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到底会不会?他们的点评怎么可能服众?”

       “对不起,我拉低了专栏评委的水准,但文豪评审团里不乏专业学习中国文学,西方文学的大佬,以及目前还在行业内部工作的相关人士,或许他们无法代表行业的顶尖水平,但就专业程度来看,绝对不比一些在活动动态下面指点江山的“大佬”们低。”

       这一次是我第二次以文豪大众评审团的身份参加到文豪活动中,算是我和文豪评委,我和一些质疑言论的再会。

       正好赶上再会这个主题,就难得的随意聊聊。

       我是于,嗯,忘记了,不过至少是第三次还是第四次文豪试炼场的时候就加入专栏区的,文豪试炼场这个活动刚开始兴起时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和阵痛期。

       第四届前的文豪试炼场,主要以请文字向的工作室或自媒体为主,那时候的专栏区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而且那时也是大量外部包括头条,知乎、豆瓣等网站的文字创作者涌入专栏区的巅峰期,所以前四届的文豪试炼场,在故事向的获奖作品外,也不乏时评,漫评、影评、杂谈等文体,甚至包括英雄联盟咨询或游戏攻略。

       大量非故事向的专栏和专栏UP获奖,带来的是什么呢?多元的专栏社区环境吗?

       不是!是什么?

       是故事类创作,散文类创作写手对于专栏区活动的不满,大量的故事写手和散文、诗词写手,认为杂谈类作者的创作缺乏“含金量”,没有“文学水准”!

       于是,第四期的文豪试炼场,专栏区妥协了,既然你们觉得我怎么调整,都有失公允,那么就把投票的权利交给大家吧。

       所以,第四届的文豪试炼场以大众投票,每个人投票,最后整理票数,来选拔文豪。可是这一届的文豪试炼场,可以说是历届文豪试炼中最为混乱的一次。

       不是说最后的获奖者水平不行,因为大众审美的参差不齐,拉票现象,一稿多投等乱象,让本来优秀的活动设计,变得极度混乱。尤其助长了以专栏互助群,拉票群等严重干扰社区环境的“小操作”,专栏活动变成了市场卖菜,比菜好是一部分,重要还是看谁的嗓门高,卖吆喝。

       因此,第五届文豪试炼场,回归了以文学向为主的“文学向”大UP作为评委的,主流形势。

       那一届有幸请到了戴建业老师作为评委,而我也有幸在这一届被评为文豪。但是结果是如何的呢?

       依旧在质疑,无休止的质疑,质疑戴建业老师作为古诗词专家在现代小说的权威性,质疑戴建业老师对散文的理解,质疑戴建业老师的个人“题材偏好”。

       第六届文豪,选择了大众评审+专业人士的方式,在上一届的活动上,继续调整。然后呢?依旧有质疑,质疑大众评审团的水平,质疑大众评审团的“题材偏好”。当然鉴于和历届的文豪活动相比,赛后风评等因素,这一个传统保留到了这一次活动。

       这一次呢?我依旧听到了这些声音。而且还“有理有据”、“专业化”,以至于我看完和朗月哥笑谈,挺好,再过个几届活动,也许就有教授写篇小论文来“文斗”了。

       一个人无法让所有人满意的,就像是我最近经常在聊得一个话题,那就是不存在绝对的完美。

       一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方向,总是对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你对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如果有着极度的不信任和极低的好感度。你总是会怀着恶意去揣摩他,去窥探他。

       那么,丢开这些有的没的,我们回到问题的表面。

       我们到底够不够格?我们到底有没有不公平?

       我们永远不够格,没有一个人说能代表大众,但我们的良心,我们的责任感,我们对于文字的追求,让我们恪守着我们的职责,我们的底线,我们的工作,我们每一条评分,我们每一个评论都是我们深思熟虑,在自己水平上做出的,自己能做出的最正确的评论。

       “你们的偏好太明显了,文笔成熟,颇具人文主义情怀的!”

       15位历届文豪作者,如果你们真的有心翻阅了他们的作品,你会发现,他们代表了不同的文字风格,体裁和方向,他们对于题材和文笔有着不同的偏好。在他们心中那个No.1的作品,可能在其他人眼里只能算一般般。

       我也不止一次的在对某些作品的理解上与这样一群“文科生”们产生争论,而在优秀作品里也不乏文笔欠佳而创意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让评委们都为之惊叹。

       那么由此,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最后脱颖而出的作品,他一定是所有评委们公认的,整体上对于我们这些专业的、非专业的、喜欢科幻的、喜欢古风的、喜欢散文的、喜欢写诗的、喜欢文笔好的、喜欢创意好的……等等等等所有评委综合起来,觉得最优秀的专栏和专栏作者。

       文豪试炼场是一个面向广大专栏区作者的活动,他不会有明显的偏向性,他不是说要励志成为下一个“鲁迅奖”、“银河奖”,他也不会成为什么“故事汇”征稿,他只是会成为具有独特“专栏区文化”的,专栏区本土征文活动。

       所以,请不要再说我们选出来的作品,太行业化。也不要说我们选出来的作品太业余化了。如果你们真的还这么觉得,要不你们两个打一架吧,互相争辩一下,看看专栏区以后往哪个方向发展吧,唉……

       在我看来,正是专栏评委们的“参差不齐”,才避免了专栏评选过程中发生的明显的“偏向性”的喜好。

       曲高者和寡,而太俗了又有碍观瞻。所以,雅俗共赏,才是文艺作品能够面向大众的最重要的宗旨。

       我们不是在给诺奖征文,我们也不是在给小学生作文打分。重要的是掌握好这个度。

       这是一个两边不讨好的活,因为你站在哪边都会有一边的人帮你,但只有你站在中间,两边的人都会骂你。

       不过就这样吧,这些年的脾气和秉性,也懒得继续打口水战了。挺没意义的。所以关于一些事情,就说到这里点到为止吧。只希望所有用心在创作的小伙伴,能够发挥自己的水平,得到满意的结果。

       回到活动本身吧,参与了那么多届文豪,无论是以作者还是评委视角发现了不少有趣的事情和现象,还是值得聊一聊的。

       1:我发现比较安静的作者的专栏质量普遍要比在评论区“活跃”的作者的专栏质量要高。当然,这有些以偏概全,不能说在评论里拉数据的作者就没有优秀的,只是,这是一个我个人总结的普遍现象。

       2:拉“数据”这个现象,越来越敷衍。我们以前也有拉数据的现象,我们以前拉数据都是交朋友,我发了评论,我会去看你的作品,我会认认真真读完,然后留下感想或者回复,然后你再读我的,如果发现电波对上了,我会给你关注。我们会一起交流创作。

       3:耐心创作的专栏作者的作品质量确实要比三分钟热度的作者要高,而在这些作者中,又尤以能够虚心接受路人建议的作者,作品质量要高。而这些作者在交谈中普遍展现了其丰富的阅读量和思考过程。

       4:没有一个文体是可以扯得上为高尚的,也没有一个文体是可以称之为低俗的。散文也好,诗词也好,同人也好,明星文也好,只要是创作者在用心的去思考去创作,这种持续创作的过程,对于他们本身的文笔和创作都是一个进步的过程,我知道专栏区一直不乏有同人作者的水准不够的论调。但持续的观察下来,同人作者哪怕在操刀其他类型的作品上,依旧有着比其他作者的优势。这是长期创作及根据读者反馈进行自我调整而打下的基础。而长期写散文和诗词的作者,在创作其他文体也有着其独特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就连长期更新轻小说和网文的作者,在故事结构、人物刻画和叙事技巧上也有着自己的个人经验。总之只要是写了,总会是有进步的。

       5:无法接受他人意见的作者,基本很容易原地踏步。而相反,能够接受意见,哪怕是没有什么建设性,甚至可以说是胡说八道的意见,但作者以谦逊的态度接受,并认真思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作者。往往会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文学创作不乏一身傲骨,但人要有的是傲骨,不是傲气。如果读者是虚心的提出建议,那你跟人家甩什么脸色,毕竟网络世界,互不相关的人能读完你的作品,还给你提出意见,不论对错,对你而言,他都是你的宝藏啊。满招损,谦受益,是我最近常说的创作态度,也是人生态度——学无止境。

       6:我拿了什么什么奖励,我有多好多好的数据,我就可以怎么怎么样了?想多了,你拿了文豪你也就这么回事,洗洗睡吧,你天天拿文豪,年度故事,村上春树来了随便写篇随笔也吊打你。大刘写个短篇科幻也把你按在地上。专栏区一亩三分地,也不算太大,别太狂。没意思,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看了两本书,学了点专业知识就能指点江山,来吊打,也不要有:“就随便写写,在专栏区这种业余的文学平台够了!”这种想法。孩子,莫要小看了天下英雄。也莫要太高估了自己。

       7:专栏区目前呈现创作者多,读者少的严重失衡的状态,每个人都在写,却没有人看,说句笑话,就连文豪或年度故事的获奖作品,许多参赛者都不看,更不要提其他人了,他们连这些作品为什么获奖、哪里好都耐不下心性去看,那又怎么可能有进步呢?

       当然,这次文豪活动还是有收获的,我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比如因为看稿交流,我和上次活动才认识的久良熟络了起来。我和之前获奖的杏核儿大佬也可以因为古诗词审美的问题“大吵”一架,还有HR,我也知道了他除了同人专栏的另一面,也见识到了他为了一篇专栏,和审核七次斗智斗勇的全过程。见证了锁神赵子龙的加冕!还有一位朋友,谦义玄康,甚至在评论区写了一封给我的感谢信,当然,他的创作还有待精进,但很感谢我的作品能给他带来思考。

       想要聊的还有很多,我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创作者,能感谢专栏区给我这个平台,也给我创作、交友、表达的机会。

       作为一名创作者,是永远没有资格说自己是完美的,自己有权利对别人笔下的文字指点江山,因为我们无法去隔着屏幕和网线,去窥探每一个字词背后所隐藏的情感和力量。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去行使我们的权利。去给予每一个用心创作的专栏作者鼓励,指出他们的不足。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思考和反思。虽然活动还没结束,但目前遇到的许多作品,也让我自己受益良多。

       往小了说,这是一次与专栏区活动的再会,往大了说,是我与专栏区创作者们的一次再会。每隔一段时间,都让我清晰地感觉到专栏区的变化,和专栏作者们的变化。我的专栏创作是伴随着专栏区成长成熟的。我热切地希望有更多的专栏创作者能脱颖而出!也希望专栏区能有更好的发展。

       如果,你们真的觉得,像我这般参差不齐的作者无法代表大众评委,那还是希望专栏区有更多的大佬加入,在专栏区这片大洋里,鲨鱼与海豚们遨游,小丑鱼就躲在珊瑚丛里圈地自萌,我们不会再会。

       但我,却还是依旧的,期待着,怀揣理想的期待着与每一个喜欢创作的,或是专业的,或是业余的小伙伴们再会。

       小丑鱼也是有伙伴和梦想的,你听,在郁郁葱葱的密林之下,小树苗依旧在唱着属于他的春之歌。

                                                                                          次节

                                                                               2021.11.16日随笔


【再会】无须再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