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其实我可以一直换芯的--山灵M6Pro Ver.21三个月使用体验~

2021-09-23 23:29 作者:qsjkkk  | 我要投稿


      时间回到2020年,根据媒体报道,10月20日星期二,AKM Semiconductor位于延冈市的工厂发生火灾,第一次大火经过82小时尚未被完全扑灭,10月22日,工厂五层又发生了一场大火,造成部分墙体和屋顶倒塌。AKM的这把火烧的真不是时候,因为山灵在2020年4月左右发布了M6Pro,在10月发布了旗舰M8,这两款都是采用的AKM芯片的播放器。大火导致的芯片供货不稳定,相当于宣告了这两台播放器的销售周期提前完结。

背面双金标信仰buff

      怎么办呢?这把火仅仅过了7个月,采用ESS芯片的M6Pro21版竟然就上市了。当时我直呼好家伙,然后马上首发下了单。要知道,21版用的DAC不是什么9018/9038,而是最新的9068AS。这块dac最早应该是搭载在ak se200上,在去年我自己的测评《反DAC维度-Astell & Kern A&futura SE200简评》中,自己觉得这块DAC被AK调成了松,润,甜的声音,并且刻意不让素质感凸显,然后我们就看到同样使用9068dac主打素质的kann alpha。显然,对于9068这块dac,国内厂商的调校方案几乎是一片空白,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换芯,充分展现了山灵的危机应对能力一级对于市场上游供应商的把控能力,也足以见得山灵对自己的调音充满信心。

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简单来说,M6pro21版的声音与前版相比是有明显可闻的区别的,当然这点并不意外。但是,声音的大框架依然是主打素质的现代声,而不是M8那种明显的暖声模拟味。这一回的整体印象是,21版的声音会显得更加透明一些,特别是中频部分,也可以说是稍微降低了些声音的密度,让声音整个听起来不会有过于压迫的倾向。这样虽然降低了一耳朵“哇塞”的可能,却让长久聆听变得更加友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印象中前版的声音整体上明显是偏刺激的,在打开gain turbo和双dac时,能明显感受到前版那强大的声音密度以及扑面而来的细节,这点在推头戴式耳机和一些难推的塞子(比如er4)时十分过瘾,但是对付一些低阻高敏的塞子前版显然就有些许过头的倾向,只能切回单dac并关掉gain turbo。而这次,同样是双dac并且打开gain turbo,在绝对推力比前版提升的基础上,hd660s在4.4mm平衡口的推动下声音明显清爽不少。还是《藤田麻衣子 - オーケストラコンサート2017》这张砖,除了能感受到清晰的人声线条感和泛音带来的空气氛围感,21版的整个声音不再有明显发冲的倾向,而是显得比较规矩,受到了良好的控制。当然,要说缺点自然也是有,毕竟这样就不能像前版的声音来的那么过瘾了。

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借口放在一起的设置

      另外,在低频的处理上个人感觉21版也会显得更加“清脆”一些,怎么说呢?如果说前版的低频是一根老油条,一口咬下去是扎实带劲的口感,那么21版则是刚刚出炉的酥脆嫩油条,整体更加蓬松富有层次。并不是说前版的低频处理不好,只是前版的低频处理似乎更适合表现古典而不是流行。前版的低频对于古典乐氛围的烘托可以说是到位的,但在快节奏的现代流行乐中却稍显拖沓,这一点在滤波设置为慢速滚降时尤为明显。21版则不存在拖沓的问题,整体的曲风适应面更广,只不过对于大场面的处理就更显理性,不再有原版来的那么有“厅堂感”。这是一个取舍的问题,但在山灵“润fi”的大背景下,这么做似乎无可厚非。 

官网的音频架构图

      至于这回的单双dac玩法,我觉得倒不是听感的问题了,而是实打实的素质上的区别。这回单双dac的切换过程中,声音的整体风格不再有明显的改变,但是声音的细致程度,或者说是各个部分的表现力,在双dac下会更加淋漓尽致。打开双dac后,每个乐器之间的轮廓感会更为清晰,声音的结象会更加细致,空间的表现力,特别是纵深感相比单dac下会更加明显。这种情况在配合gain turbo下会更为明显。一句话,双dac下声音的分离度相比单dac实在强上太多。除非是在电量实在不够的情况下,否则我强烈建议一直打开双dac。最后必须明确一点,在平衡口输出的情况下,系统会自动强制切换到双dac工作模式,不能进行手动干预,所以dac turbo的玩法仅限于单端口。其实这一点在官方给出的音频架构图上就可以理解,有21版的同学可以自己试试,平衡输出的情况下按dac切换开关是没有用的。

连w2也不是不可以...

还是简单说说手上几个塞子和大耳在21版下的表现:

1、ER2SE/XR,小二系列我直接上了gain turbo,音量打在30,se下的21版整个声音非常的中性,保留了很好的声音细节和解析感,适合欣赏严肃的音乐,或者用来挑细节,但是低频相对来说量感偏少,中频会纤细一些,xr会比se的声音润一些,特别是中低频方面,整个声音在保留了一定感情的同时节表现依然抢眼,总体来看21版搭配小二系列是一个百搭的选择。

2、Acoustic Effect YSM-03/R OFC、YSM-04/RS,在21版的驱动下,两者都表现出细腻的日本声,不同的是,03需要开到高增益,音量打到24,低增益明显有驱动不充分的感觉,03的整个声音会更安稳一些,曲风的适应面更广,而04灵敏度会更高,细节表现更加抢眼,聆听时可以根据情况切换高低增益,例如燃曲可以打到高增益,整个声音会鲜活(刺激)不少,总体来看,搭配21版听听ACG都是不错的选择,04则更为偏科一些。

3、水月雨-光,接在4.4mm平衡口上,高增益音量21,光表现出了强大的分离度和声音密度,但是整个声音却没有小二系列来的好听,要不是低频的量感和质感,我会觉得这是更加偏向监听的声音,总之就是没有感情,不太推荐这套听流行,用来听听小编制会是合适的选择。

4、HD660S(4.4mm平衡口)/a2000z(3.5mm单端口),这回我劝键盘党们别再说HD660s不能直推了,而是更应该关注能不能推得好听的问题,现在只需要打到38的音量就能把hd660s推得有模有样,而且声音完全不差,相比hd660s,a2000z在单端口gain turbo下就明显表现差一些,便携机子在推低阻大耳还是电流不够啊,a2000z在中频上总有稍微差一口气的感觉,中高频的控制力也稍微差一些的,不过推个7成还是不成问题的。

目前的日常搭配

      21版还是让我想到了se200上es9068的表现。不同于se200可以在一个壳子里装下两套声音,山灵在21版只能存在一套声音的前提下,就要想尽办法利用自己的调音经验,让两块dac的优势进行融合。Se200下,对比ak4499,两颗9068一耳朵下来甚至没有一片4499来的密度高和素质高,但仔细听就会发现其实9068下的se200声音的每个细节都在,整体却更加的有韵味。这次的21版还是两颗9068,但是却像是延续了前版素质加强的思路,在充分挖掘了9068素质上限的基础上,对前版略为刺激的调音做了微调,真正做到了声音的升级。所以我想,无论m6pro这个型号之后用什么芯,山灵估计都会调出满意的声音吧。

皮套不错


其实我可以一直换芯的--山灵M6Pro Ver.21三个月使用体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