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犹太人锐评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军事成就(后篇)

2023-02-28 12:13 作者:耶律制心  | 我要投稿

一、 尼布甲尼撒二世与犹大国之战(尼布甲尼撒17~19年)

公元前586年征服犹大是圣经记载中的尼布甲尼撒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尼布甲尼撒对犹大的战争,以犹大王国的毁灭而宣告结束,相比于亚述或巴比伦的常规军事行动持续时间更长——后者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对耶路撒冷的围攻始于犹大王西底家9年的12月(Tebeth)10日,于西底家11年的6月(Tammuz)9日攻陷耶路撒冷(圣经列王记下25:1~4;耶利米预言 39:1~2;52:4~7)。从日期看,根据计算基准的不同,对耶路撒冷的围攻持续了18~30个月(学界关于这种计算的分歧在于西底家的统治年份是开始于3月(Nisan)1日还是9月(Tishri)1日, Tadmor 1962: 274-276;Malamat 1968: 150-156)。如此长时间的围困是否表明巴比伦军队的实力不足,无法承担强攻的后果而不敢进行强攻。亦或者恰恰相反,巴比伦帝国政治稳定使尼布甲尼撒二世能够在没有任何时间压力的情况下进行战争?这个问题很难给出明确而令人信服的答案。

二、 弗拉维·约瑟夫斯记载中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其统治的23年中对约旦与埃及的征服

约瑟夫斯(X, ix, 7)的著作中宣称,在尼布甲尼撒23年,也就是征服耶路撒冷的5年后,他发动了一场对叙利亚山谷(Coele-Syria,此处指今约旦)的战役,在击败摩押人和亚扪人之后,入侵埃及并杀死了埃及国王,任命了另一个国王,将犹太人们带到巴比伦尼亚。

相比之下,约瑟夫斯的文本基于希腊文本,他从那里获得了关于B.C.8 - 6世纪在巴勒斯坦及其周边地区的军事事件,但这些却在旧约圣经中没有提及,于是当他写尼布甲尼撒的军事活动在他23年他并没有参考旧约圣经。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个信息由犹太Midrash传统抵达约瑟夫斯。

与这一命题相关的是James L. Kugel对导致关于耶利米是《诗篇/圣咏》作者的传统形成和发展的环境的决定性研究(1990:176~180)。虽然按照犹太人的普遍传统,《诗篇》是大卫王(King David)所作,但有些人很难将《诗篇》第137篇归于大卫王,因为开篇的几句话——“我们居住在巴比伦河边”,更符合被流放的巴比伦人的现实,而不是大卫王的时代。有两篇文献将《诗篇》的作者认为是耶利米。在一些古老的《诗篇》希腊语译本手稿中,其开篇是“借耶利米之手致大卫”(Pietersma 1980: 220、225);在Midrash的小哀歌(Lamentations Zuta)中(Buber 1894: 67),我们读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摩西说:‘海见他们就奔逃,约旦河亦后退’。”(诗篇.114:3);当以色列人从耶路撒冷被流放时,耶利米说:“我们居住在巴比伦的河边,坐在那里,思念锡安而哭泣。”(诗篇.137:1)那些声称耶利米是《诗篇》真正作者的人面临着一个问题,即——耶利米如何到达“巴比伦的河流”,正如诗篇的开篇所述,而从圣经中所知——耶利米被强行带到了埃及(耶利米预言.43~44)——或者当耶路撒冷和犹太被摧毁后他来到了米斯巴(Mizpah)(耶利米预言.40:1~6)。在Midrashim中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几个答案:根据一种记述,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其27年到达埃及,并将耶利米从那里驱逐到巴比伦。根据另一种记述,耶利米与被流放的犹太人一起到达幼发拉底河(可能在尼布甲尼撒19年)(Pesiqta Rabbati 26:6 (p. 537) 和《诗篇》的Midrash:331)。

直到现今,约瑟夫斯的记载是关于耶利米到达幼发拉底河的传统的最早证据。然而,最近公布的新证据(考古研究)使我们能够推测这一传统形成的时间更早。在古木兰(Qumran)4号洞穴中发现的一段伪耶利米书片段中,我们读到以下内容:

1. Vacat

2. (接下来)先知耶利米从上帝面前(离开)

3. (他与那些人一同前去——)从耶路撒冷被俘虏强行迁移的人

4. (抵达利比拉(Riblah)时)尼布甲尼撒的护卫们攻击他们

5. (who?)和他一起带走了圣殿的器皿与祭祀

6. 以色列的(贵族们)和孩子们都被带到了巴比伦。先知耶利米也一同跟着去。

7. (和他们一起直到)河边,并嘱咐了他们应该做何事在(他们的)囚禁之地

8. (他们所听到的)先知耶利米所言乃是上帝通过其所说的话

9. (要做what?),以及要保持对上帝的虔诚和列祖列宗的传统

10. (巴比伦人)他们的王和祭祀,(不会去再行)他们已行。

11. (他们的首领)玷污圣殿,(亵渎)上帝之名

这个片段内容类似于Pesiqta Rabbati,参照Midrashic传统,“带”耶利米到“河”,即幼发拉底河,已经存在于第二圣殿被摧毁之前。因此,Antiquities of the Jews中关于尼布甲尼撒将犹太人驱逐出埃及的注释表明,约瑟夫斯使用了在他的时代之前存在几十年(如果不是更久)的Midrashic传统。

三、 尼布甲尼撒二世与围困推罗

以下资料报告了尼布甲尼撒对推罗的围攻。以西结书.29:17-21说:“在27年正月初一日(即B.C.571年4月26日),上帝有话晓谕我说:世人哪,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使他的军队在推罗耗费大量的劳力;每个人的头都被磨秃了,每个人的肩膀都被刮了。但他和他的军队在推罗劳碌,却没有得着回报。上帝如此说:我必将埃及赐予巴比伦之王尼布甲尼撒。他必夺去她的财物,夺去她的掳物。她要作他军队的赏赐。我要把埃及地赐给他,作为他劳碌所得的回报,照他们为我所作的赏赐。这是主耶和华说的。”约瑟夫斯接着写道“在推罗王伊索巴尔三世(Ithobalo)的统治下,尼布甲尼撒围困了推罗13年……因为尼布甲尼撒王与其第7年攻取推罗,以及在希兰三世(Hirom)14年波斯之王居鲁士(Cyrus)登基。“Philostratos在他的History of Judaea and of Phoenicia中写道: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伊索巴尔三世是推罗国王的时候围困了泰尔13年”(Ant.X, ix, 6-7;Against Apion I, 21)。

从这些来源中,以西结书是唯一提到尼布甲尼撒未能攻占推罗的文本,而围攻的长度是13年,而且成果,只有约瑟夫斯给出了,他说他从Philostratus那里获得了他的信息。遗憾的是,基于约瑟夫斯的记载(其解释存在争议),推罗国王的年表远不清楚(Katzenstein 1997: 325-328)。有一个关于谁统治期间的第七年是开始围攻推罗时间的争论:是尼布甲尼撒还是伊索巴尔?如果我们假设这是尼布甲尼撒,并接受关于长达13年的围困的记载,那么其必须开始于犹大王约雅敬投降巴比伦王的那一年(尼布甲尼撒7年,B.C.598~597),并且必须结束于尼布甲尼撒20年,即大约在B.C.586犹大王国毁灭的一年之后。若是如此,则尼布甲尼撒同时围攻了推罗和耶路撒冷,我们希望在尼布甲尼撒统治早期的巴比伦编年史中找到围攻开始的参考资料。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假设围攻开始于伊索巴尔三世7年(应该注意到我们缺乏关于他统治时间的任何明确数据),我们可以把围攻开始于耶路撒冷沦陷之后,即B.C.586之前。如果我们再加上关于围攻持续了13年的信息,那么它并不会在尼布甲尼撒32年(即B.C.573~572)结束。

E. Unger(1926)认为,在尼布甲尼撒时代的巴比伦行政和经济文件中,推罗(巴比伦语:Surru)这个地名应该与有关尼布甲尼撒对提尔战争的记载有关。大约六十年后,从F Joannès的研究中发现,在讨论的所有文献中,Şurru这个地名指的是巴比伦尼亚的一个以这个名字命名的定居点,而不是腓尼基的历史城市。此三份文献与历史名城推罗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应该加上另外两个来自西帕尔(Sippar)的Ebbabar神庙文献,由S. Zawadzki出版(2003)。这五(或六)份巴比伦文献清楚地记载了随国王前往提尔的4,10和30名士兵的军事人员和部队装备的分配情况。其中四个的日期从尼布甲尼撒41年7月(Ab)18日到42年9月(Tishri)15日(即B.C.564年7月24日~562年10月28日),即约15个月(第五份文件的日期被删除了)。F.Joannès不熟悉西帕尔的文件,其中的军事装备还包括帐篷,他认为它们与推罗的巴比伦驻军有关,但S.Zawadzki的结论,它们应该与围城的巴比伦士兵有关,他们住在野外的帐篷(Mashkanati)里,这似乎更合理。事实上,这些军事装备是发给乌鲁克(Uruk)和西帕尔的最多30名士兵,这两个地区相距250km。除此之外,可能表明我们这里有一个相当大的军事行动,在国王的亲自指挥下,可能与围困推罗有关。

有人可能会注意到,尼布甲尼撒对推罗的围攻并非这座城市的唯一遭受的围攻。据约瑟夫引用以弗所的米南德(Menander of Ephesus),这座城市在萨尔玛纳萨尔五世(Shalmaneser)统治期间经受了五年的围困,从以撒哈顿(Esarhaddon)和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的皇家铭文来看,他们也围困了推罗,但没有提到它被征服。事实上,推罗建在距海岸约800m的岛屿上,没有海军的支援,陆军无法攻克推罗。它第一次陷落发生在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征服,亚历山大大帝在(一支腓尼基人)的支持下,填海造陆9个月最终攻克推罗。

四、 尼布甲尼撒二世可能于尼布甲尼撒37年攻打埃及

尼布甲尼撒37年的日期,以及埃及之名,记录一个残缺的巴比伦铭文:BM 33041。这,伴随对雅赫摩斯二世(Amasis)名字痕迹的不确定性及错误性重建和鉴定,导致人们认为此铭文与尼布甲尼撒的一次埃及战役有关。在这场战役中,他在那里与希腊人(Putu-iaman?)雇佣兵(?)战斗。这份原始文件的支离破碎使我们无法清楚地了解其内容,甚至无法确定其文献体裁;它的风格更像编年史,而不是皇室铭文。有人试图在雅赫摩斯二世在位第四年的埃及石碑中找到证据,证明他在B.C.567~566击退了巴比伦人对埃及的攻击(根据Edel的解释(1978)这一次反击由陆军与海军共同完成)。

如上所述,碎片有缺陷,很难从中还原现实。然而,我们似乎可以对尼布甲尼撒37年,他发动埃及战役的可能性及其预期结果提供一个间接合理的评估。

即使这次事件确实发生过(雅赫摩斯铭文可以加强这种证实),但它似乎最终对埃及人有利。在尼布甲尼撒37年的11年后,那波尼德(Nabonidus)在巴比伦登基,他的铭文描述了他的军队向西部署到加沙(Gaza),埃及法老(雅赫摩斯)也在那波尼德之外的其他统治者被提及(Langdon 1912: 280:39~40;Gadd 1958: 59:4)。同样从希罗多德对冈比西斯(Cambyses)在B.C.525准备埃及战役的描述来看,波斯王似乎在西奈半岛没有立足点(《历史》第三卷,5~ 9,88)。因此,关于埃及或至少是其北部地区在尼布甲尼撒最后五年被入侵的说法,需要得到迄今为止不存在的资料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熟悉的后勤困难的任何试图让庞大的军队通过西奈沙漠的行动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入侵者周边都是黄沙),尼布甲尼撒二世已经知道从自己的惨痛经历知晓,让我们排除尼布甲尼撒二世再度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即如果它确实发生过,但真实情况却只是巴比伦王国劫掠埃及的小小军事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避免在B.C.567~566,巴比伦军队在埃及再次遭受重大挫折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当我们总结尼布甲尼撒的成就时,直到他逝世,在超过42年的统治和无数的战争之后,他统治下的新巴比伦王国边境似乎并不比他统治第一年有所拓展。最主要的对手埃及从未屈服。这项任务必须等待冈比西斯于B.C.525完成征服埃及的任务。尼布甲尼撒二世在战场上最伟大的胜利似乎只有在其登基前的卡赫美士战役。


犹太人锐评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军事成就(后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