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回访美国,美前国务卿却很悲观,称中美在悬崖边,世界已失衡
布林肯访华之后,秦刚外长确定将会回访美国,中美之间的高层互动似乎已得到恢复,但美前国务卿却很悲观,强调中美关系已到悬崖边缘。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已经结束了自己的访华行程,虽然他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但此行至少部分达成了两个目标。一是和中方达成了必须稳定中美关系的共识,这似乎是满足了拜登政府要给中美关系“加装护栏”的愿望。第二个成就,则是布林肯确实给中美高层沟通留下了更多机会。6月19日,布林肯在访华后的记者会上迫不及待地宣称,未来几周会有更多的美国官员访问中国,虽然中方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但布林肯似乎是“推着”中国接受美国官员的后续访问。而更关键的是,布林肯还透露了一个消息,那就是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已经接受了他的邀请,答应在“双方认为合适的时候”访问美国,这对拜登政府来说意义重大。

早在布林肯访问中国之前,就有很多分析认为他的这次访华行程很难有大的突破,因为中美两国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非常严重,很难通过一两次高层对话来解决。但是我们也应该记住,拜登政府的目标恐怕也不是让中美关系就此走上正轨,对于拜登来说,能够维持中美关系稳定,或至少在他明年大选结束之前不要爆发军事冲突,这就已经足够了。所以对于布林肯而言,他要是真的能够成功邀请秦刚外长访美,等于是给拜登政府一个额外的对话机会,有助于避免中美在短期内爆发冲突。这就难怪拜登会对布林肯大加赞扬,宣称美国“走在了正确之路上”。不过,虽然拜登已开始自吹自擂,但美国的智囊可不这么认为。

据彭博社报道,就在布林肯展开访华行程的前几天,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接受电视采访时对中美关系下了一个非常悲观的结论,基辛格忧虑地表示,中美两国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两国随时都可能发生军事冲突。而对于中美两国正在进行高层对话的情况,基辛格也表态,指出他已注意到中美双方的“外交正在回归”,但他仍不确定中美之间紧张关系的结果,原因是中美两国没有进行基辛格“所建议的那种对话”。而在更早时候的采访中,基辛格也曾表示,当今的世界已濒临危险的失衡,而“平衡”本应该是政治家的核心思想。把他的这些观点结合起来看。基辛格的言外之意恐怕是虽然中美两国开启对话,但局势的不稳定性实在太高,这种对话恐怕不足以刹住中美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苗头,更不足以保证未来的长久安全。

有趣的是,基辛格的悲观看法虽然不会让拜登感到高兴,但他的判断和中方的表态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和布林肯的对话中,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就指出,当前中美关系已经到了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最低谷,希望双方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巴厘岛会晤共识,共同推动中美关系的止跌企稳。要注意,秦刚外长使用了“历史最低”来形容目前的中美关系,这就是对当前中美关系最直接的评价,美方应该要理解中方为何做出这样的评价。

究其原因,美方挑衅和打压中国的政策,已经让中国的忍耐到了一个极限点,中方不可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尤其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中方必须要做出坚决回应。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布林肯的访华行程中,中方再三向美方阐述台湾问题的关键性,要求美方在台湾等问题上改正错误的对华政策,这无疑就是中国对美国最核心的要求。但我们也可以猜测,美方大概率还是会说一套做一套,指望拜登政府在布林肯访华之后就此改错,恐怕有些不切实际了。从这点意义上说,除非美国政府从根本上改变对华思路和政策,否则,中美两国站在悬崖边上的结论将仍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