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游戏王 BAM:Pokect
12年5月的时候,KONAMI曾开设过一款名为《Yu-Gi-Oh! BAM》的网游,以原作角色为基础,而采用了独立的剧情和改版的决斗设计:

而在14年9月网游关闭之后,又诞生了将其延续的手游《Yu-Gi-Oh! BAM Pocket》(通称游戏王:口袋世界或者口袋游戏王,于16年9月关服):

※事件起因来自前两天的专栏:

至于BAM是什么意思,暂时按下不表。
总而言之,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卡片类型和游戏模式都没有变化。并且,由于手游模式带来的优势,《Yu-Gi-Oh! BAM Pocket》还有着原游戏没有的功能,因此下文的介绍以《Yu-Gi-Oh! BAM Pocket》为准。

游戏不同于如今的Duel Links,除了可以氪金买卡加快进度/购买下半剧情,以及玩家对战之外,前面畅玩无阻,整体表现更像是卡片力量系列的单机游戏:

至于为什么不说它像《决斗者遗产》?这就要说到,游戏使用的是脸书(Facebook)账号登陆,也就是图中右下角的位置,只有通过脸书才能和其他玩家对战。
※因为游戏内用户名同脸书账号名,所以玩家对战除了容易社死(?),大概就很像是网友对线,键盘两边开始对骂(??)。
对国内玩家来说,相较于精彩的独立剧情,显然玩家对战的吸引力并不足以教众人克服万难。
(※而《决斗者遗产 链接进化》恰恰相反,剧情模式过于水,提不起玩家的兴趣。其唯一的优势是,在官方游戏里,卡池是目前最接近OCG的,并且基于Switch或者Steam,玩家对战相对方便。——所以为什么不来YGOPro呢?所以Master Duel这波是超级背刺!)

没想到站内找不到BAM的通关视频,不过吧友果然是万能的。
※游戏内全英,不过比起日文,各位还是能看懂的吧?
※英文Wiki里有全剧情梗概,但长篇的阅读可想而知十分费劲,个人建议看吧友的本土汉化(×)我先尝试看完,如果有汉化的价值再说。另外,毕竟不是我打下来的剧情,而且似乎已经是坟贴,大概花时间也不一定联系得上楼主,所以这里的摘取点到为止,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自行前往追番(bushi):
【游戏王BAM】故事模式剧情全流程直播
网页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3227136293
※游戏地图的风格和WCS2011、卡片力量6等很接近,这些游戏均是以5D's的故事线为基础:


【重要】上图中,Alba Litora是上半剧情所在城市的名字,下半的剧情转战至Tropica City。

【剧情模式】
当你抵达破灭的城市废墟时,在断壁残垣中迎接你的,是初代的决斗王:

“你不就是游戏的那个新学生嘛?かわいそう。”(无慈悲)

你和古鲁斯(Ghouls)战斗的事情传到了著名决斗者的耳中:

※所以BAM仅仅是比赛的名字?(类比GX)
“我会帮你——前提是向我证明你的实力!”(牌瘾上来了)


“我为你准备了点‘小惊喜’……”

——大概就像同人文里常有的,成为大家的伙伴,一起解决新出现的事件,以及玩家身上必定藏着什么秘密,导致正派反派都围着你转。
至于为什么只有DM、5D's的人物?这就不清楚了,总之GX的人物确实没有登场。
就连故事模式的最后,也只有王样和游星在为你祝贺:

剧情说不上出众,不过见见不同设定下的大家,大概会倍感惊喜吧!

作为游戏王系列的游戏,最重要的部分当然是卡片和决斗。
※下列是其不同于OCG规则的部分:
① 玩家的卡组固定为15张,不使用额外卡组或副卡组,无禁限卡表(决斗场地见下图);
② 决斗开始时,生命值由玩家卡组中,所有怪兽卡的合计生命值*决定(即原本守备力的位置,由红心表示);
③ 通常抽卡会将手卡补充至3张,而如果有玩家的卡组用完,决斗将继续进行,只是该玩家在其回合内将不会抽到任何卡;
④ 可以花费15点能量*,将手中的三张牌洗回并重新抽取;
⑤ 一回合的召唤次数没有限制,但不能盖放,同时5星以上的怪兽的召唤不需要祭品,因此只可以在空余的怪兽区域上召唤;
⑥ 点击场地中央的【BAM】按钮之后,视为玩家锁定了怪兽卡/魔法卡的位置,所有满足发动条件的效果将自动触发,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结算,以及双方的怪兽进行战斗;
⑦ 怪兽卡和魔法卡一般只会攻击/作用于与之同一列(游戏中称"Channels",即“通道”)的卡,并且在同纵列没有对方的怪兽时,自己的怪兽即可以直接攻击,不需要对方空场;
⑧ 没有陷阱卡;
⑨ 决斗限制为20轮,15轮后将显示回合计数器,而所有回合结束时,生命值最高的玩家赢得决斗。

既视感是不是立马就出来了?有些规则是自打古早的非OCG向游戏就开始的传统,甚至一直继承到最新的RD;
而自动决斗的处理方式,实打实的属于这个游戏的特色:

※左上角的Surrender是投降,而左下角被水印挡住的地方,可以看见有拉开的箭头。这是游戏内追加的符文系统,玩家可以通过购买「符文」,从而破坏对手的怪兽/提高自己怪兽的攻击力/为自己补充血量等,总之比DL的对NPC道具还赖皮(还费钱)。另外,由于中英文资料均不完善,目前不能确定上述的「能量」与「符文」是否是指相同的东西。
然后就是前两天提到的:通怪效果化,效果文本颇具特色,以及有趣的合成系统:

※图中有一些其实是通怪。该游戏里怪兽没有颜色的区分。
※之前的专栏里所述「融合」有误,在上文主页面的图里可以看见,Crafting这个项目和其余并列,是独立于决斗之外的系统,可以类比DM3的「构筑」系统,只不过是直接用卡片合成:

BAM的合成系统大抵是基于怪兽形象而设计的,就像早期白板融合,奇怪的一抓一大把,如今看来不过图一乐。而对玩家来说,它和大幅改动的怪兽效果一样,背板就够了。
主要还是游戏的效果文本更值得称道:
【按照字母顺序,理解为必发效果】
(01)Acid Jet/酸液喷射:1回合1次,这只怪兽的攻击力降低时,对方受到伤害。
(02)Annihilate/毁灭:破坏对方场上所有特定类型的卡(种族、属性、魔法、等级等)。
(03)Backfire/逆火(适得其反):自己失去生命值。
(04)Big Explosion/大爆炸: 这只怪兽被破坏时,场上的怪兽全部破坏,双方受到伤害。
(05)Bloodlust/嗜血:1回合1次,对方失去生命值时,对方受到伤害。
(06)Boost/强化:怪兽的攻击力每回合上升。
(07)Break Immunity/免疫破坏:对方怪兽的「免疫」效果无效。
(08)Courage/勇气:自己场上的怪兽只有这张卡时,攻击力上升。
(09)Cripple/致残:对方怪兽的攻击力下降。
(10)Destroy/破坏:破坏与这张卡同一纵列的特定类型的卡(怪兽/魔法)。
(11)Drain/汲取:对方失去生命值时,怪兽的攻击力上升。
(12)Empathy/共鸣:自己失去/恢复生命值时,怪兽的攻击力对应地下降/上升。
(13)Explosion/爆炸:这只怪兽被破坏时,同一纵列的对方怪兽破坏,双方受到伤害。
(14)Farewell/告别:这只怪兽被破坏时,自己恢复生命值。
(15)Feeble/虚弱:怪兽的攻击力每回合下降。
(16)First Strike/先攻:自己墓地没有卡的场合,双方回合开始时,对方受到伤害。
(17)Fragile/脆弱:与其他怪兽战斗后,这只怪兽破坏。
(18)Growth/成长:双方回合结束时,怪兽的攻击力变成两倍。
(19)Heal/治愈:自己恢复生命值(魔法卡独有效果)。
(20)Heal Opponent/治愈对方:对方恢复生命值。
(21)Hurt Opponent/伤害对方:对方失去生命值(魔法卡独有效果)。
(22)Immune/免疫:自己怪兽不会被破坏,攻击力不会下降。(※1回合?)
(23)Last Stand/垂死挣扎:自己卡组没有卡的场合,双方回合开始时,怪兽的攻击力变成两倍。
(24)Mirror/反射:1回合1次,自己失去生命值时,对方受到伤害。
(25)Necro/死灵:作为前缀使用,令「强化」「愤怒」等按照自己墓地的卡增强效果。
(26)Osmosis/转化:对方怪兽的攻击力下降,自己怪兽的攻击力上升那个数值。
(27)Parting Gift/临别赠礼:这只怪兽被破坏时,对方受到伤害。
(28)Power Redistribution/再分配:这只怪兽被破坏时,自己其他怪兽的攻击力上升。
(29)Rage/愤怒:自己失去生命值时,怪兽的攻击力上升。
(30)Requiem/安魂曲:这只怪兽被破坏时,对方全部怪兽的攻击力下降。
(31)Resurrect/掘坟:特定类型的卡从自己墓地回到卡组。
(32)Sacrifice/牺牲:破坏自己场上特定类型的卡(怪兽/魔法/全部怪兽/全部魔法)。
(33)Self-Destruct/自毁:双方回合结束时,这张卡破坏。
(34)Shared Fate/厄运分半:这只怪兽破坏时,把同一纵列的对方怪兽破坏。
(35)Shock/冲击:这只怪兽攻击时,对方受到伤害。
(36)Shockwave/冲击波:1回合1次,这只怪兽的攻击力上升时,对方受到伤害。(※原名是"ORDered Assault"。)
(37)Sneak/潜行:和对方怪兽战斗时,不进行伤害计算,将那只怪兽破坏。
(38)Soothe/抚慰:自己恢复生命值(怪兽卡独有效果)。
(39)Sorrow/悲伤:这只怪兽被破坏时,自己受到伤害。
(40)Special/特殊:根据具体描述判定效果。
(41)Spirit Protection/灵魂屏障:这只怪兽被破坏时,自己其他怪兽获得「免疫」效果(只在这回合中)。
(42)Timidity/胆怯:对方场上有2只以上的怪兽时,这只怪兽的攻击力降低。
——而这些效果,通通记录在BAM独有的卡片上:

※这里以神老头的卡面作为例子。通过对比,可以得到他的效果:
①:这张卡召唤成功的场合发动。对方的魔法&陷阱区域的卡全部破坏。
②:自己怪兽区域的卡只有这1张的场合,这张卡的攻击力上升1000。
图片和文字的组合,各位应该也猜到了?一般来说,它们的效果就是上述的效果分类 + 数字——填入数字,从而成为一段完整的效果。另外,上篇专栏有提到「绿树之灵王」的BAM版效果,值得称道的是,两个效果乍一看十分相似,同一个名词,通过单复数的形式,区分同纵列与全场效果。
※顺带一提,BAM的某些截图和资料似乎都表明,游戏内收录了原创卡片。如果后面确定了存在,就和(可能会有的)BAM剧情汉化一起发出来。

当然,你可能发现了,我从头到尾都没有说,BAM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单独的话,可以指「业务活动监控」等难懂的机械玩意,联系剧情模式里,诸如B!-Sec等奇怪的决斗机器人名字,并不算解释不通;
放在剧情里,指的是BAM锦标赛,但同时,其他的细节又指向这应该是游戏模式的名字;
因为《游戏王》原作漫画里,卡牌的名字其实是M&W,系英文单词的缩写,如果BAM也是,那B大概是Battle,而M是Monster。至于A,我没想明白,事实上,资料里我都没有发现解释哪怕一点半点的。
——那这个问题,就留给各位猜测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