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又是一年三月三

2020-08-30 21:41 作者:风筝young  | 我要投稿

人在小的时候,几乎都特别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无论什么事情。

(一) 做风筝

        记得小的时候,我和小伙伴都特别喜欢在阳春三月放风筝。

        我们不会专门挑日子说那一天一起去放风筝,只要有人提一句说去放风筝,大家都会立马动手准备的,从来都不推。

        大家一般是上午聚在一起,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制作风筝是一件令人特别开心的事,特别是当大家在一起做的时候。你用我的胶布,我用你的小刀,他在用我们的晾干的竹子做骨架……

        我喜欢用装书的塑料袋代替市面上风筝上的布,相比较于其他小伙伴用的课本纸更轻便,也更容易飞起来。那个时候我是比较爱惜课本的,不愿轻易毁掉任何一本书,所以即使到现在,我都还保留着我幼儿园用的课本。可能是小时候就养成了留下自己学习的“证据”的习惯,到现在读大学,我仍然没有抛弃扔掉一本课本,顶多也就是高考结束之后带不走的作业本、试卷我留在了寝室,当作给学弟学妹们的“见面礼”。如果你叫我拿出幼儿园的我用的书本,我会说我拿不出来即使我有,因为那些书本已经杂七杂八躺在木柜子十多年了,十多年的东西混在一起,我可不想去找。

        我们做的风筝都是方形的,脑袋大,身子小,尾巴细长。脑袋一般是25mm*50mm,身子一般是20mm*25mm,我们用数条长条形的“小尾巴”一节节拼凑起最终的尾巴,它的长度大概150mm——170mm合适,尾巴太长的话,太重飞不起来;太短的话,风筝飞起来容易是去平衡,使得风筝在空中打转。风筝的骨架,我们一般找的是已经放干了的竹子,这样更轻,风筝可以飞的更高更远。风筝的骨架是一个“王”字。

        做一个传统的风筝看似容易,其实其中还暗藏着许多的细节,如果这些细节处理不好,做出来的风筝就是人模狗样。例如,套线就是一门技术。如果套线的位置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你的风筝能不能飞起来。找到最佳的套线位置是需要一次次起飞实验的检验的,对于有丰富经验的我们来说,我们第一次的套线八九不离十就能找到最佳位置,或者差不多少,只需要稍微试飞调整一下即可。

(二)放风筝

        如果说,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那么放飞自己的风筝,看着它在天空如雄鹰般翱翔,就如同我们的梦想遨游在天际般令人激动而欣慰。

        我们放风筝的地点在山顶。虽然放风筝是高兴的,但是爬上山却是令人难过的……我们没有人愿意爬山即使我觉得它顶多是一座土丘,和真正意义上的山相比是浩瀚星辰的一粒尘埃,但是放风筝的巨大诱惑还是支撑着我们从山脚爬到了山顶。

        阳春三月的大地充满了生机活力,到处散发着淡淡的青草的鲜香。当你偶然路过一处菜花地时,当夹杂着油菜花香的春风迎面吹拂而来,你一定会被这股浓烈的花香所吸引的,顿时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仿佛自己就身处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忘却了所有凡尘琐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春风,是这个时间最可爱的事物。她时不时轻抚着大地,为大地褪去冬衣,换上一件崭新的五彩斑斓新衣。因为这个时候春风是比较频繁,所以是最适合放风筝的时间。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句歌谣,唱到: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非常形象的描述了这个时期户外的景象。

        放风筝是那个时间最有趣的事情了。

        我们放风筝的两个山头一高一低,我们从高山头起飞,手拉着风筝线边跑边放,等跑到低山头时,风筝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因为地形原因,两山之间只有一条小路,路两边都是庄稼。跑的时候,稍有不慎便一脚踏空,“掉进”庄稼地。因此,我们通常是挨个放的:前一个人跑了之后,后一个跟上,但要留出一段安全时间,免得后面的追上前面的发生危险,也力求避免风筝线搅在一起。到低山头之后,我们会选择稍作休息,等风筝稳定“停在”空中之后,我们一起拉着风筝再跑回到高山头一边。像这样的过程,我们一次会做好几个回合。跑累之后,我们躺在斜坡的草地上,要么闭目养神,要么双手枕头抬头望着云间的风筝……春风时不时掠过草地,身旁的小草左摇右摆,捉弄着我们的两颊。这时的我们是身心情异常的舒畅,没有一点其他的想法,就只想安静躺着,感受大自然给与的一切。或许这就是大自然与我们的约会吧,只是现在再也找不回了。

(图片来源网络)


        春风时不时掠过草地,身旁的小草左摇右摆,捉弄着我们的两颊。我们躺在斜坡的草地上,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双手枕头抬头望着云间的风筝,但我们都同地在感受着春风吹拂而过的轻松与愉悦,我们安静地躺着,感受大自然给与的一切。或许这就是大自然与我们的约会吧,只是这一切现在都再也找不回了。


又是一年三月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