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分析论之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第一版,第二、三节)

第二节 经验的可能性之先天根据
一个不是与可能经验先关的先天概念将只会是加在一个概念上的逻辑形式,却不是某物借以被思维的概念本身。所以,如果有先天的纯粹概念,那么它们诚然并不包含任何经验性的东西,但它们却还必须纯属某个可能经验的先天条件,只有在它们之上经验的客观实在性才能建立起来。那么,要解决纯粹知性概念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就必须研究哪些是经验的可能性所以来的、并且即使我们抽掉现象的一切经验性的东西仍作为经验的基础的先天条件。康德认为,我们之所以能从经验中取得知识都是因为有先天条件的参与,甚至说,我臆想出一些也许是不可能的对象(本身虽然是可能的,但却不能在任何经验中被给予),这些对象概念可能删去了某种最终必须属于一个可能经验的条件的东西(如一个“精神”的概念),或者也许将纯粹知性概念扩展到超出经验所能把握的范围之外(如“上帝”的概念),然而,构成一切先天知识甚至任意的荒谬臆造的那些要素,虽然不是从经验那里借来的,但它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包含一个可能经验和该经验的一个对象的纯粹先天条件,否则不单是通过它们就根本不会有什么东西被思维到,而且就连它们自身也将会没有材料而不可能在思维中产生。康德认为,纯粹知性概念不仅是我们先验综合知识可能性的前提,甚至是我们能够思考(虽然不能得出知识或是真正认识)“精神”、“上帝”这些没有实际经验对象的概念的前提。
这个纯粹知性概念作为思考的前提,里面就是一些先天地包含有伴随每个经验的纯粹思维的概念,这就是范畴。现在就要证明,一个对象只有借助于范畴才能被思维,这样就完成了对范畴的一个充分演绎以及范畴的客观有效性的辩护。设想一下,假如每一个单独的表象都与另一个表象相梳理,彼此孤立分离,那就任何时候也不会有像作为各种相比较和像结合的表象之集体而存在的知识这样的东西产生出来。因此,如果我由于感官在其直观中包含杂多性,就把一种概观赋予感官,那就任何时候都有某种综合与这个概念相应,而接受性只有与自发性相联结才能使知识成为可能。这种自发性就是在一切知识中必然出现的某种三重综合的基础,这就是:1)作为在直观中内心的各种变状的诸表象的领会的综合(先天感性直观将杂多显现为表象的综合);2)诸表象在想象中再生的综合(想象力的综合);3)诸表象在概念中的认定的综合(知性的综合)
1) 领会的综合是直接针对直观的,直观虽然提供了一种杂多,但却没有一个伴随出现的综合,它就永远不能将这种杂多作为一个这样的、并且是包含在一个表象中的杂多产生出来。这种领会的杂多也必须先天地、亦即在那些并非经验性的表象方面加以实行。没有它们就不可能拥有空间表象和时间表象。
2) 想象中再生的综合是一种使得诸表象的再生成为可能的先天根据。既然甚至我们最纯粹的先天直观也不能带来任何知识,那么它们必须包含有对杂多的这样一种使彻底的再生的综合成为可能的联结,想象力的这种综合就先于一切经验而被建立在先天原则基础上了。它本身构成一切经验的可能性的基础。
3) 概念中认定的综合是说,“概念”之中本身就有这样一个意识:把杂多逐步地,先是把直观到的东西,然后也把再生出来的东西,都结合在一个表象中。没有这个意识,概念及与它一起的有关对象的知识都将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认识对象,是在我们于直观杂多中产生出了综合统一性的时候。但这种统一性,如果直观不能通过这样一种综合机能,按照一条既使这杂多的再生成为先天必然的,也使杂多结合于其中的一个概念成为可能的规则而产生出来的话,就是不可能的。在对我们一切直观的杂多的综合中,因而也在一般客体的概念的综合中,乃至于在一切经验对象的综合中,都必须找到意识统一性的某种先验基础,否则不可能在我们的直观上思维任何一个对象。这个本源的先验条件正是先验的统觉。它在内部诸现象中通常被称为内感官,或是经验性的统觉。
第二节最后是对范畴作为先天知识可能性的预先说明。一般可能经验的先天条件同时也就是经验对象的可能性条件。于是康德认为,范畴无非是对一个可能经验的思维的诸条件,正如空间和时间包含有对同一经验的直观的诸条件一样。范畴也是一些在现象上思维一般客体的基本概念,因而它们先天地拥有客观有效性。
第三节 知性与一般对象的关系及先天认识这些对象的可能性(摘录)
有三种主观的认识来源是一般经验的可能性和经验对象的知识建立于其上的:感官、想象力和统觉;它们每一个都可以被看作经验性的,即在它应用于给予的现象上时来考察它,但它们也全都是本身使这种经验性的运用成为可能的先天要素或基础。感官把现象经验性地展示在知觉中,想象力把现象经验性地展示在联想(和再生)中,统觉则将之展示在对这些再生的表象与它们借以被给予出来的那些现象之同一性的经验性意识中,因而展示在认定中。
纯粹知性借助于诸范畴,是一切经验的形式的综合的原则,诸现象则拥有某种对知性的必然关系。
我们有一种作为人类心灵基本能力的纯粹想象力,这种能力为一切先天知识奠定了基础。借助于这种纯粹想象力,我们把一方面即直观杂多和另一方面即纯粹统觉的必然统一性条件联结起来了。这两个极端,即感性和知性,必须借助于想象力的这一先验机能而必然地发生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