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试探
圣经主祷文第六条: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我们在此求神保守我们不受试探而犯罪,或在受试探时扶助我们并拯救我们脱离凶恶。
但人总是习惯性试探,就像动物遇到未知的东西总是用前爪,触须浅浅地蹭一下。
每一个人都像蒙了一层面纱,让人看不清,让人忍不住去揣度,想看清面纱下的真容。所以不由的让人开始试探。不认识的人要试探,熟悉的人要试探,亲密的人要试探,但最后我们会惊恐的臆想整个世界都在反过来试探我们自己。
《鬼谷子》
揣篇第七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
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辨。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者,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出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探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
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可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也。
摩篇第八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 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事誓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 :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揣度试探之术,前人之言备已。
但以史为鉴,苏秦、张仪之辈位极人臣,亦逃不过一死。玩弄人心者,必受其害。
我曾热衷于此,谢贵人伸手。
《鬼谷子》源起《易经》。捭阖一术,二字评之:真诚。察言观色,揣度试探虚实,加以巧言令色,不择手段,以达目的。怀阳怡开,怀阴怡合。可隐瞒,但不可妄语。怀阴少言,怀阳多言。
但彼时战乱四起,命不安身,食不果腹,尚可怀阴。如今歌舞升平,小小身家,不与大国外交,不与小国斗狠。一亩三分地,有何可阴,何事不可阳?心怀阴,久则郁气盈身。心怀阳,向阳而迎春。
我与友人攀谈,友人言:“我不认为人喜欢试探,我觉得大家说的都是心里想的。”
我言:“甚好,说明你很单纯,是好事。”
友人问:“你呢?”
我道:“我知道是试探,但是我依然当真,只不过我觉得不好的试探,我不会在意也不会动气。因为我知道如何隐藏我真正在乎的,这样也就没有人能试探到我了”
所以恭喜你,你成功试探到了我,你很棒哦。
我依然会习惯性地揣度来保护我自己,但我不愿再试探了,我只会看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揣度,而不再故意试探起事端来揣度,伤己伤人。
递烟是试探,喝酒是试探,喝茶是试探,闲谈是试探,套话是试探。愈发少言多做,因为言多必失。静心去听,而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耳。
所以请务必不要试探你的“上帝”,人活一世,怀阳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