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常按肾虚治疗,为什么却是见效者寥寥?长期的中医临床,发现
腰痛常按肾虚治疗,为什么却是见效者寥寥?长期的中医临床,发现腰痛的患者非常多。腰为肾之府,腰和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主藏精,主纳元气,以固摄受纳为主,因而临床上肾病,又常以虚证为主。 是以君不见,时下为医者,无论高级初级,城乡里外,临诊看病,每遇腰痛,常按肾虚治疗。一听腰痛,提笔就是锁阳、杜仲、故纸、巴戟,然而其结果,常是见效者寥寥。 腰痛一症,无论中医、西医,都没有什么好的治法,是故20世纪70年代的电影《春苗》中,就有出自大医院医生之口的一句台词:病人腰痛,医生头痛。 我通过临证受挫后反思及长期临证观察:临床上以腰痛为主诉来诊的,其病或兼有肾虚,但肾虚不是主要矛盾。以腰痛来诊的,大都由于肝木疏泄失常,气血郁滞,或兼以寒湿着肾所致,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而真正的肾虚腰痛,在日常临证上,并不常以腰痛为主证而来诊,而是常和其他病证兼而并见。因为肾虚腰痛,既以虚证所致,是为逐渐形成的,初起只觉腰痛酸软无力,时疼痛,时隐隐,其痛势绵绵,其来也缓,其病也久,劳则加重,休息痛轻。因而临证上遇有以腰痛来诊的,显然不能简单武断地概以肾虚为由塞搪过去。 后来读了《傅青主男女科•腰痛门》有:(腰)痛而不能直者,风寒也,用逍遥散加防己,一剂可愈;又曰:(腰)痛而不能俯者,湿气也,可用柴胡、泽泻、白芥子、防己、白术、甘草、肉桂、山药、水煎服……初痛者,一二剂可以奏功,日久必多服为妙。 看到傅氏治腰痛,是以逍遥散从肝论治,体会肝主疏泄,有主领一身气机的作用,若肝气调畅,疏泄如常,则气行血畅,人体自能安然无恙,更何患腰痛之疾;再者,从五行学说来说,肝属木,肾属水,肾、肝二脏,属母子关系;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即肾实则泻其肝,肝虚则补肾。 肾藏精,肝藏血。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所以有肝肾同源之说,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肝的疏泄又与肾的收纳封藏有着相互制约,和相反相成的关系。因而,治肝也即治肾,治肾也即治肝。调肝也即调肾(实则泻其子),滋肾也即滋肝(滋水涵木)。 受此启发,临证治疗腰痛常以傅氏法,于逍遥散加防己方中,又加以行气活血止痛的元胡,补肝肾、续筋通脉的续断,和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的金毛狗脊。在临证上具体应用时,如证见脾阳不足,寒湿重的,如现头昏沉、周身沉困,或腰冷痛沉重、舌淡苔白、润滑多津的,加重方中干姜、白术、茯苓、狗脊用量,或可再加附子、薏苡仁、木瓜、桂枝等;如肝中阴血不足,现如头昏心悸,身灼热、口渴、舌红苔薄少,脉沉细的,可加重方中当归、白芍。或去狗脊、干姜易生姜,或再加生、熟地,枸杞、肉苁蓉、天冬等;肾虚显著的,可加杜仲、鹿角片、锁阳、补骨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