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微信回“嗯”被开除?这5个雷你可千万别踩!转发给你的朋友一起避雷

2019-08-28 10:03 作者:优就业  | 我要投稿

前些日子

#员工群回复ok手势被开除#

登上微博热搜榜

↓↓↓

湖南长沙某酒吧品牌部组长在群里通知事情,一员工回复了个手势,结果被批“不懂规矩”,随后员工被开除。

无独有偶

前一段时间也有一个新闻

↓↓↓

一个网友说老板跟自己说话,她回复了一个‘嗯’,结果被老板批评:

“和领导和客户都不要回复‘嗯’,这是微信的基本礼仪。”

很多人批评这样的领导是小题大做,但也有很多网友表示,这的确就是不懂微信社交礼仪。

甭管这些领导是不是有点太过了,有这么几个微信社交雷点,U妹还是得说道说道,能不犯咱就不犯了。


1

“哦”“嗯”“呵呵”


现在聊天还回单字“哦”的,要么就是年纪大了的长辈,要么就是真不懂事了。

“小张一会把这份材料打印一下。”“哦。“我们隔壁部门的小兰今天结婚了。”“哦。”

诸如此类的文字还有“嗯”“好”“呵呵”“???”

这都是要慎用的词,同样是语气词,换个用法其实会有显著的不同效果。

有网友梳理了语气词在使用过程中的排名:

哦<哦哦<噢噢=嗷嗷

嗯<恩恩<嗯嗯

行吧<行<行嘛

好么<好吗<好嘛

这其中细微的差别你体会到了吗?


2

奇怪的表情


文章开始那个发手势被辞退的员工,就是踩了这个雷。

不同的表情代表的感情色彩不同,现在社交礼仪中代表的含义也不同。

举个例子,

对中老年人来说可能就是微笑,但现在的社交礼仪里微笑这个表情就是非常不礼貌的。

“今天小杨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啊!“

皮笑肉不笑,明赞暗讽,就是说你这句话的!

上边列举的这些表情,你这么回复一个单独的表情给对方过去,多少有点引战的意思了。

这些表情的情绪表达都很弱,会给人一种很冷漠、尴尬、嘲讽的感觉。

当然,聊天里表情是必不可少的。

对年纪比较大的领导长辈,可以多用用

对年轻的小伙伴嘛,发发表情包是最容易沟通情感的喽!~


3

大段长语音

微信语音的存在当然是有他的道理的,有时候不方便打字需要发语音可以理解,但是连着发好几条将近一分钟的语音,你想过对面的人吗?

这么长一屏全是60秒的语音,你说能有多少是核心内容,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离题的,听语音的人的时间浪费了不说,有时候没听完切出去了,还得回来从头听,对收消息的人来说真的太煎熬了!

能不发长语音就不要随便发,给你对面的人一点尊重吧。

当然了,如果是领导给你发这样的语音,就表面笑嘻嘻忍忍吧。

如果是你奶奶给你发语音,那就得体谅一下了,毕竟对老年人来说,发语音是最方便的方式。


4

“在吗”


有事直说,别问在吗!

一句“在吗?”浪费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

你问完了在吗,对方过了一下午看到了还要问你什么事,你再过一个晚上回复是什么事,这一天就过去了。

如果有这个习惯,也可以问“在吗?”,但建议在“在吗?”之后加上你要说的内容。

当代人的时间紧迫,建议有话直说。


5

梨花体


“梨花体”谐音“丽华体”,因女诗人赵丽华名字谐言而来,现在的引申义就是把一段普通的没什么意义的话拆成很多行来表达。

自己就因为发消息喜欢发梨花体引发过一次尴尬事件。

领导给我发消息让我解决问题,我原本是想回复“我现在下班了,在地铁上,到家开电脑给您回复。”

可我非要一句话拆开三句发,结果地铁信号不好,只发过去一句“我现在下班了”就没了!

可想而知领导收到消息时想让我别再来上班了的心情……

况且除了容易出现这样的尴尬,对面为了看你的消息不仅要忍受手机响个不停,为了搞清楚你在说什么,还得分页浏览。

听我的!能一句话说完的话,还是别分段了!

虽然这些各式各样的社交“潜规则”会让你有一点心累,但微信也并非社交“法外之地”,让别人在相处中感到舒适,也是我们这些有社会属性的成年人该做到的事。

如果你的微信好友里也有犯了这5项错误的人,建议你把文章转发到ta能看到的地方!

多一次转发,就少一次尴尬。

微信回“嗯”被开除?这5个雷你可千万别踩!转发给你的朋友一起避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