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系四格,感觉如何?:芳文社《Manga Time Kirara》编辑部采访
译者按:这篇访谈大概是最早的关于芳文社、《Manga Time Kirara》、萌系四格与日常系的访谈,即便已经过去了16年,这三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访谈中所体现的许多精神我们是能从其之后的作品之中看到的。“萌系四格”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日常系”究竟该不该有故事主线?漫画家要如何创作漫画?如此种种问题都可以在这篇访谈之中寻求答案。
因访谈时间久远,图片质量较差,本文并未搬运所有访谈附图,还请见谅。
原标题:【ぷらちな】萌え4コマ、いいカンジ? 芳文社『まんがタイムきらら』編集部インタビュー
原链接:http://www.p-tina.net/interview/78.html
翻译协力:@Maize_sin


近年来,涌现许多以可爱画风彰显角色魅力的四格漫画——“萌系四格”,它的出现热度超出了以往四格漫画读者的范围,成为了广泛被人谈论的话题。这一风格的先锋,如今正源源不断向世人推出《向阳素描》《同人work》等众多话题作的领跑者,便是出版四格漫画杂志的老牌出版社・芳文社。
在制作“萌系四格”主题杂志的现场,每个昼夜到底都做着怎样的努力呢?此次我们邀请了从《Manga Time Kirara》创刊便负责杂志编辑工作的小林宏之先生和篠原猛先生,对此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在《Manga Time Kirara》创刊前

——芳文社本来就已在家庭向四格漫画领域有很大存在感了,那么是为了什么原因才决定要单开一本《Manga Time Kirara》四格杂志,并以此对萌系四格这一类型进行开拓发展呢?
小林 在这10多年里,由于出版业经济不景气,杂志不怎么好卖了。这就让很早就在收益体制上以出版杂志为盈利中心的本社发展愈发困难。于是我们将主要盈利手段向漫画书发行方向转移,但我们四格漫画领域和传统故事漫画比起来,四格漫画很难像传统故事漫画一样轻轻松松就能凑够漫画页数,很难短时间内搞出一本漫画单行本,再怎么努力,一年可能也只能出一本。但如果就因此本社就不打算在四格漫画领域里发行漫画作品的话,那就更没有前途可言了,这种独特的状况让我们需要再次单开一本杂志。
——以此促使贵社向“萌系四格”的开拓?
小林 杂志创刊时我们编辑部就有位对秋叶原系作品颇有里了解的男编辑。他提议说,能否把咱们的“武器”——四格漫画,和秋叶原系爱好群体趣向结合在一起看看。彼时在画家庭向四格漫画的队伍里出现了越来越多受男性读者喜爱,且主打可爱画风的画家。这种情况下好像真能创办个将可爱画风画师与用心绘作同人的画师集合在一起的杂志。《Manga Time Kirara》就是这么诞生了。

——不光只带着同人作家来创作杂志,还同样把有杂志创作经验漫画家利用起来。
小林 毕竟芳文社的“武器”与“财产”就是在这之前就一直阅读四格漫画的读者们啊。无视他们直接“创办萌系四格漫画吧!”,这感觉就像是先一声不吭,然后“嘭”的把球投出去一样,无论是谁都来不及反应吧。如果我们创办的杂志不是那种既能招揽新读者,又能维系老读者的杂志,那杂志即使顺利创刊,也不会走多远吧。所以在《Manga Time Kirara》创刊的时候,在最早真正喜欢“萌系”的人们眼里,这是本与萌系主题有错位、立意上不上不下的杂志。但这也是编辑们基于现实反复推敲后才做的举措,这也是杂志最初的形式。
——应该也是考虑到流通方面,所以继续在杂志里起用有经验的漫画家吧。
说白了,把家庭向四格漫画里画前沿可爱画风,具有人气的漫画家们一起放在这个杂志里,这一点一定可以让杂志好卖。此外,我们平时一起去主要想漫画专卖店推销《kirara》的时候,店员对杂志起用活跃于同人业界画师这件事也持看好态度。这些情况让我们远眺杂志未来愈发的清晰起来。
——看完《Manga Time Kirara》创刊早期的漫画家们连载的漫画作品,整体上如节奏缓急处理等这种极度需要技术含量的部分都做得相当不错呢。这应该给后来同人系的新人画家们带来了很好的影响吧。
篠原 确实是这样的,刚创刊的《Kirara》是本杂糅着已在家庭向四格中积累充足经验漫画家和前身同人创作无商业杂志创作连载漫画家的杂志。两个群体怎么都会感受到有道沟壑相隔与相互之间。读这本杂志的读者们也是,他们心里有“在四格漫画的基础上加以萌系画风的话应该会很有趣”的潜在需求目的,但他们归根结底还是“想好好的读个四格漫画”。
当然,我们当编辑的也应该或用长年四格漫画编辑工作积累下来的强项(诸如组织把握好四格漫画连载节奏、把角色看起来感觉不错的地方划出来等)来注重这样的平衡感,特别是要保持那种偶尔拿起杂志翻看就会笑出来,追着漫画看下去能对漫画人物产生亲密感的深邃笑果。以这种读者角度出发也是我们编辑们无意间就要做到的。
小林 我觉得同人画家已经从有经验的漫画家那学到了很多,仅从杂志创作方面上来看,就能意识到同人画家们的未来可能性相当巨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创作原创作品的渴望。和他们交谈的时候,他们基本都异口同声的说“想要创作一部自己的原创作品”。明明同人画家们能画出出色的二创作品,那为什么就画不出一部优秀原创呢,反倒让我产生了疑问呢。

这就是《kirara》之路
——实际上,杂志中的新人漫画家们不能一概而论属于同人系和秋叶原系吧,他们之中也有画各种类型的画师吧,除了“同人志”之外,还有前身画“游戏衍生四格”“学年志”(译者注:学年志指的是专门针对某一年级的学生出版的杂志,一般来说直接以年级名称呼,如小学馆《
小学一年生》。)“少女漫画”等形式类型作品的这群人,他们的唯一相同点就是会画可爱画风的四格漫画,在选择这些漫画家方面,有什么准则吗?
小林 可能是因为我们编辑的个性致使杂志中的新人画家前身成分那么复杂吧。Kirara的目标就是我们最初说的那样“能够卖出漫画书的杂志”。所以编辑们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先把杂志的作品影响力给做大,而想靠近实现这个目标的办法就是各个编辑自己的任务了。所以基本方针就成了编辑们去哪挖掘漫画家,然后画什么样的作品,然后用什么手段方式去推荐自己负责的作品都行。这反而让我们没有再定过更细的准则。
篠原 我们经常被问到“《kirara》的漫画编辑方针是什么?”,但我们还是尊重每位编辑的想法。所以我们基本方针就是编辑们和自己负责漫画家经各种各样的想法一起创作“有趣叫座”的作品。编辑们对画家唯画风这一点上具有统一的要求,但把握这个要求难就难在往往有编辑们喜欢的画风,但并不是读者们所喜爱的情况。所以我们直接去找读者们所好的那种画风,目前这个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结果。
——在这过程种不知不觉就培养出属于《Kirara》自己的特色了呢。
小林 所有作品整合装订成为杂志的时候,杂志的特色才真正固定下来了吧。只是,果然要是杂志的特色固定下来之后,就会萌生从内部又破坏它,然后再产出新的东西的心情。因为编辑总想要尝试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所以他们总是想创造个和杂志里其他作品内容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同人work》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读者时常会觉得《同人work》的风格与“萌”的主旨格格不入,这种想去开拓一条新道路的判断,恰恰也应该是编辑的个性使然。
——编辑部是用什么样的形式去挖掘新人画师的呢?
小林 很多时候使用网络手段,当然也会去同人志展销会里去找新人。遇到感觉有实力的画师但不知道对方联系方式的情况的话,就会先告知他我们出版社的联系方式。
篠原 在杂志和刊载作品的多年渗透下,编辑们遇到“就在读我们的杂志”的画家几率感觉也越来越高了。刚创刊时我们去搭话的时候总是会被画家问道“《kirara》是什么杂志?”。可以说“已入坑”的画师和当初相比的确变多了呢。
——在这些邀约入行的画家里,原是画剧情漫画然后转向画四格漫画的人,和从最开始就想画四格漫画的人的比例是怎样的呢?
篠原 两种情况来的漫画家都有呢。但要说起来,因为画不来故事漫画,所以转向来画四格漫画的漫画家也是很辛苦的。四格漫画最追求的是具有发散想象,挖掘有趣事物的能力,这是与故事漫画所追求的完全不同的能力。
小林 所以我们很期待那些能够抓住所谓“四格漫画”之脉络进行创作的人在今后的发展。
——从入行到漫画出道一路走过来的人属于什么样的水平?
小林 相当不错了,就比如创作今年4月即将发行单行本的作品《With Liz》的里好老师就是这样的漫画家,里好老师是通过最初在《kirara》设立的挖掘新人企划板块“kira Star”里投稿出道的,他在投稿之前就已经看了1年半将近2年的时间的《kirara》了。

——漫画家和编辑之间是如何互动交流的呢?
小林 根据负责编辑的不同互动交流方式也不同,编辑们对于不同的漫画家,相应的行事方式也完全不一样。有从最初编辑和漫画家一起讨论素材的情况,也有编辑和漫画家在漫画完成后,对成品进行讨论的情况。
篠原 还有,在作品立意的时候,要努力以“我想让人看到什么”的态度去构思作品。要是像“反正是四格漫画,所以按着流程画下去就能出一本漫画了”的态度开始画漫画的话,那这漫画到后面大体上也不算漫画了。新人画家在连载投稿总会出现完全以“这就当作连载中的一话吧”的态度来画漫画内容,漫画从介绍人物开始,到展示完人物后就结束了,这样的创作是会让漫画缺乏魅力的。
——即便真的是实际连载时的最初回,在连载时却也是个问题呢。
篠原 对啊。带有抱有“感觉这人画的挺有趣的样子”满怀期待的去看,和“突然有个新人连载新作了啊”去看,读者的这两种视角所看到的东西和对待的态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啊。

四格漫画的工作
——在创作四格漫画的时候,相较于故事剧情,感性所占有的比例更大些,那么作家和责编之间是不是因此交换意见的时候也相对困难些呢?
小林 在这种感性的部分上,如果编辑提太多意见,就会有打乱画家原本赋予这部作品的节奏感的情况,所以在开始创作作品之前,责编和作家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要决定下来一些东西了。这个人是怎样的画家?画家想要在作品中表现什么?通过什么手段表现出来?如果这些东西没有准确把握住的话,作品就很难顺利创作下去。
篠原 如果作家想要传达的东西编辑能够准确把握,那么每次遇到诸如“这里的画面想表达的东西在四格漫画里无法传达给读者们”“这里台词和构图处理得还不太好”之类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修改。编辑要是没能足够把握画师到这个程度,那么作品想表达的东西就还会停留在抽象的阶段,没有达到能够让人读下去的程度,漫画也只能回炉重造了。要是是因为四格漫画的素材没把握住的话,那么这整部作品都会被扔掉的。
——杂志上连载作品的作家男女比例是多少?
小林 这东西是最难说的。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女性作家比较多,现在(译者注:2007年)大概是5:5左右了吧。
篠原 《Manga Time Kirara Carat》刚创刊的时候,是在有意识地招募女性作家的。主要招募活跃在二创同人本领域的人。女性画风——读者们似乎对女性作家们所绘“萌”系作品的反应相当之敏感,所以决定在这个方向上稍微专攻一下。
我们招募女作家一段时间之后,来到《Manga Time Kirara MAX》创刊时,已经有很多读者相当希望读到前沿的萌系画风作品,于是我们开始招募以纯粹男性视角来绘作萌系作品的作家。我们在阅读女性萌系后有反响的男性读者里寻找作家预备军,预备军里都是曾在网上发表过网络漫画或是创作过同人漫画的画师,他们为《Kirara》带来了属于自己理解的“萌系”元素。
——读者的男女比例也和漫画家的差不多吗?
篠原 读者之中男性占压倒性多数。男女比例在9:1左右。像是《向阳素描》和《造梦同人志》这种比较吸引女性读者的作品,也只有8:2。这不还是压倒性多数吗?(笑)。

——读者的年龄段分布如何呢?
小林 创刊之初是以25岁到三十多岁的人为主流,最近十几岁的读者也多起来了。
——三十几岁的人读萌系作品,就像是经过了白天一天的劳累后回到家吃甜食的感觉一样。同样被概括为萌系的这些作品,在十几岁或者更年轻的人眼里似乎会更喜爱像轻小说一样充满故事性的作品。也就是说,随着年龄越大,人们就越青睐于类似“到最后啥都没发生”的这种故事,事实上是这种情况吗?
篠原 雀食,在《kirara》刚创刊的时候,杂志里的内容多多少少会偏向动漫和游戏一点,但归根结底杂志的风格还是滥觞于家庭四格漫画式的日常描写,特别是不怎么有激烈冲突的平淡故事就非常受人欢迎。
虽说如此,但随着读者的年龄逐渐下移,我们杂志也逐渐会改变现状。因此经常会在些许作品里尝试诸如“是不是还可以添上这种设定?”的挑战。
——最后,在这样的状况下,能不能给今后想要以四格漫画家身份出道,或者想要继续活跃的人一些建议呢?
篠原 好的。要记得迎合读者笑点去创作……像这样的小结语果然还是不是很有魅力啊,我希望拥有成为四格漫画家梦想的人能够画出没你就画不出来,并使所有人都为之感到冲击的作品,它无论是画风还是内容都相当优秀。总之请抱有强烈的斗志,将其倾注于你的漫画中并传达给读者们。
小林 要想漫画家出道且继续创作,出道后还想要继续画画的话,重要的事情就是有没有想画的东西,以及到底喜欢不喜欢画画。要说的就是这些。但是,反过来说,我觉得漫画家的才能方面,与会画画和会讲有趣的故事同等重要的就是能不能坚持下去。所以虽然对年轻人来说可能蛮残酷的,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才能是很难后天改变的,所以只能相信自己天生有这种才能。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有没有真的想做这件事的坚定的信念。
(2007年6月8日 收录于芳文社本社会议室)
采访者:伊藤刚(AMG漫画科讲师)
组织:前田久 平岩真辅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