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3电赛总结

2023-08-17 00:35 作者:正经负  | 我要投稿

23国赛大电赛也结束了,这是这个暑假最后一个比赛,在这半年里经历了很多事,学习了很多,也成长了不少,这里做一下电赛的总结。 对E题的评价是:拼资源。全国上下肯定广大选手都被硬件所折磨,题目思路很简单,当时我看了心里窃喜(这题目好简单,这是国赛题?),只是一个数据传输,坐标反馈,再加上运动控制,并且只用一个pid控制即可,思路非常清晰。 但最大的问题不是摄像头的光线影响,最急需解决的是硬件问题:精度。首先是最主要的,硬件选型。 1.选择舵机。普通的SG90,MG90s这些已经不能纳入考虑范围了,如果要使用舵机,大概率是只能采用数字舵机,但引用CSDN上面一篇文章的一句话:“天下舵机参差不齐”。相同的舵机本身就会因为工艺存在这样的现象,而即使价格达到趋近上百,这些舵机的精度仍然难以满足需要,死区问题严重,甚至还有迟滞问题,这就导致对舵机的死区分析很困难,因为你搞不清到底pwm的步距给多少才能动,我想这可能跟舵机的响应有关,步距大了反而舵机更准,你转个20度和转个0.2度肯定是20度最准最稳定的,而舵机的发明并不是为了应用在这样的场合,否则就不需要有很大的力矩,想想看,大部分应用场景应该不需要零点几度转动吧?除非……真的用程欢欢选择的无刷磁编码舵机(400r)。还有要注意一点,云台的两个舵机带载并不一致,下面的舵机肯定负荷会比上面的高一些。死区、精度、差异、负荷众多变量混合在一起,这让软件很难搞很崩溃啊(╯‵□′)╯︵┴─┴ 2.步进电机。我比赛的时候并没有使用(因为没资源而且不会用)。单从隔壁组小伙伴的效果上来看,非常不错,步进电机完全能满足这样高精度的要求,而且没有死区(或者很小),而且b站上面有很多拿步进电机的选手确实都做的很好,所以个人认为步进、无刷电机这些死区小精度高的才是E题硬件选型的正解,但我想很多学校都并没有这些充足的资源储备吧,毕竟真的都不便宜。 3.减速电机。这种电机在实验室里应该最常见,使用方便简单而且基本上会带编码器,结合速度环位置环可以很好控制,只要环调得好,稳准快的指标是可以满足的,可是很遗憾,精度不够。 所以说为什么过后会有群友说今年控制题是“军备竞赛”,因为代码并不复杂思路又极其清晰,那比的就是资源,谁硬件好谁就做的好。 那是不是没有好的资源就没办法了呢?当然不是,这就时考验能力的时候了,毕竟四天三夜有限,不能因为硬件问题久止步不前,换种思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别忘了,一个控制系统,除了硬件,还有软件和机械。 记得比赛结束后在一个群里和一个电科研究生学长讨论,他说我提出的想法基本上是他的项目经验(也是他硬件同事的力推),就是:当硬件确实有无法达到需要的目标时,靠软件来弥补修正。这个结论在我们实验室进国测的小伙伴们那组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当比赛进行到一天半,我们几组都已经基本上知道舵机死区这个严重的问题,当我们再想破头到处找再好一点的设备的时候,国测组小伙伴开始潜心研究如何用软件弥补,比赛结束后他给我看了当时演算的草稿纸,满满一张演算数据公式,解方程组解三角形等等(这块是坐标解算),然后如何处理舵机死区且不一致的问题呢?将步距与距离线性转换,光斑每在屏幕上移动10cm需要多少pwm步距,再转换成每pwm移动多少cm,大概是这样一个思路,之后的操作我没有再细听(因为熬夜脑袋不清醒了)具体的我没有复刻过,但他们确实做到了。 所以结论是对的,因为所有硬件不可能完美,需要你用别的方法弥补修正,软件可以,然后我也相信机械结构肯定也可以,只是没有尝试过。但话又回来,好的硬件会给软件调试带来很大方便而更好操作,只可惜这次的硬件是设备问题,我们不是厂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不是我们自己做的电路。 对于综测,没什么好说的,两个字:基础,基础,还是基础。电路模电数电是必须掌握的。不要像我,不要学我,要搞硬件就像突然被拉起来去打仗一样(눈_눈)。大二的模数电仿真实验很重要,平时有时间的话多做点电路,多做点仿真,这会对硬件的知识有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总之,硬件的理论和实践非常紧密。然后就是硬件其实挺有意思的,这次接触到了很多东西,之后会慢慢去研究的,好吧肯定首先是把欠的知识(债)补回来。 以上就是这次电赛的总结了,收获还是很多的,几个月下来的进步应该是能够凭肉眼看得到吧哈哈哈,睡觉了,这过后就要把作息调回来,不要再熬夜了。

23电赛总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