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应的随笔
我到现在还是认老理儿,说钱不是贪来的,钱是担来的。可是这道德的老观念,我琢磨着,要是谈好人有好报,有德就有善报,那绝计是放屁。可是为什么这个限度,我还是觉得它在呢?我于是便思量起来,人能赚多大钱,究竟要看什么呢?是否真的有杆秤,能衡量出一个人的斤两?担责任是德,也是能力。如我家里人一般的,他们的德是真的德,他们活脱脱长出一副害了自己成全他人的小白鼠模样,属世间最人老一辈德的人之一了。我受到如此家风烘焙之下,自然也是觉得自己哪怕吃亏了也应该做个好人的,为此惹了不少祸端。可我反过来看他们,他们虽然守着德的礼节,可竟反倒做一些争贪的事情。然而这一争,没有看到得到利益,反倒时长因为争反倒受损,可以说是损益参半,空赚了个劳累。到头来家里老人因为贪便宜又不服老,反倒把自己折进去,要论少领的退休金,可真不算赚到了。实在是空赚了个劳累。我三言两语不能论证,但是我看到他们没有能力,不求进步,只是贪图钱财,于是最终在力所不足之处失足,把贪来的全都赔了进去。于是我认定,这个世界认的应该不是传统的道德。如果说道德真的是定义为有利于发展的宗旨,那么传统的道德必然是已经淘汰和不符合现状的。我觉得真道德就应该是能力,有能力固然无德,经常漠视他人的诉求,但是这些人只要积极利用自己的能力,他们总是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福利,于是他们的能力如果成为不可或缺,他们便能够去利用自己能力的溢价来做一些特权的事情。这固然是不符合所有弱者利益的行为,但是也只有我们所有弱者求上进,发展出足够的能力,才能够迫使他们不再拥有溢价的能力。于是再溢价就是贪了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那么就会被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决定好报的分明是能力,能力越大报酬越大。都叹说好人没有好报,不如说本质原因是好人不一定有能力,没有能力就是没有好报。如果没有能力还相信报应,这怎么不是一种阻止自己上进的理由呢?那么不上进,何以有能力?没有能力,何以有好报?所以弱小,实在是这世间最大的原罪。弱小的哪怕再想要付出,他们给不了世人任何,强大的如果不想付出,那么自然是没有人给他们回报的。有骗来的人,他骗,他身边的人学着,骗骗人的人怎么会有负担呢?那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于是骗人者如果不求上进,能力到达上限了,或者是环境不允许更多不确定因素了,或者是他们自己大意了,于是便肯定是要连本带利的被清算的。但骗人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也有那种没有响就送出去的人,那本质上还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对于环境的把握能力。包括环境本身可以是脆弱和易于把控的,而他们自己也可以是善于把控的。想要避免,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善环境,那么这群人自然没有足够的利益去维持基本盘,于是就会混不下去了。除非他们周围整个环境都是自己人,这种情况下就不容易处理。说到底,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可千万不要说自己看好什么人,就觉得什么人是好人,应该有好报。这个世界是只看利益的,如果想要有好报,唯有让自己或者自己认可的人拥有更强的能力。给他们获利是没有用的,慈善会广泛的帮助一切表现出好人模样的人,那么最终真好人所获得的不一定会比职业好人要多。这不是一个个别问题,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是一定会广泛存在于慈善当中的,甚至监管本身可能比运营慈善还要困难。所以我觉得唯有使人获得能力,不仅可以为竞争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还能帮助自己想要帮助的人真正的获得永久性的增益。不然的话,给了一个人他不该有的钱财,他如果没有能力运用,最终也是会折进去的,而对于有能力的人则未必缺这么一点东西。当然也有那个缺的,比如融资就是结构性的给钱盈利结构。那么这些人的股份也好,个人能力也罢,就变成了一种无形的资产了。只要是能够被纳入经济体制的所有东西,都会变成价值的一部分,所以说他能够得到融资,绝对不是因为他缺不缺钱,而是他通过培育和证明自己的能力亲手赚到的筹码,所以也就还是一个能力的问题了。 总结一句,好人愿意担责任,但是有能力才能担的住责任,经济体系最讨厌的一点是只论能力不论担责,有能力不一定担责的,就是一群职业骗子,最后不一定做出什么事情,还制裁不了他。道德体系最无奈的一点是,想要担责不一定就有能力,结果都觉得好人没有好报,然后都不做好人了。不是好人没好报,只要没有能力都不会有好报。于是真正救苦救难的一定不是什么散了多少财的人,而是那些真正教会他人能力的人。能教分内的是拿来赚钱,若是能教分外的,或者能教他人所不能教,赋予他人所不能赋予的能力,这才是我所认为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