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股骨骨干骨折生物力学特征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摘要:基于人体股骨 CT数据,结合股骨骨折不同阶段的结构特征,建立了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固定 股 骨 中 部 骨折的医学装配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3D-FEA)
方法:选 择 一 倍 体 重(70kg)生理载荷和约束条件,计算 分 析 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股骨骨折在不同愈合阶段时股骨及 LCP中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在骨折部位未发生愈合阶 段与软组织形成阶段,股骨及 LCP中应力分布相近,股骨内最大应力值(371.23、272.76 MPa)远高于自然股骨,且 应力主要分布于骨折处以上部位股骨;在骨痂形 成 阶 段,部分股骨内应力向下转移,最 大 应 力 值(68.17 MPa)较前 两阶段明显降低且低于正常骨的极限强度,安排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新骨生长和患者康复。
关键词:锁定加压接骨板;三维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骨折治疗模型
引言
应 用 锁 定 加 压 接 骨 板 (lockingcompression plate,LCP)对骨折部位,特别是长骨骨折部位进行 固定治疗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骨折治疗手段 之一。工作环 境 下 LCP 及股 骨 内 的 力 学 特 征 数 据 是 LCP研究、开 发 设 计、手 术 及 术 后 的 康 复 训 练 重 要基础。目前,对 LCP的力学特征研究方法主要分为离体测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两种。有学者做了大量的离 体测量实验[1-2],但是由于标本个体差异、设备条件、 实验者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限 制 了 实 验 结 果的精度[3]。随着 有 限 元 分 析 方 法(finiteelement analysis,FEA)和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进, 应用计算机数据模拟技术,可以获得较准确的内固 定物及其周围骨在载荷条件下的力学特征。
本文基于人体股骨计算 机 断 层 扫 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数据,以及LCP(8孔)和锁定螺钉 的典型零件尺寸,建立了应用 LCP内固定系统治疗 股骨干横断型骨折的骨折治疗模型。在骨折治疗的 不同时期,即骨折部位未发生愈合阶段、骨愈合的软 组织形成阶段及骨痂长出阶段,分别采用三维有限 元分 析(three-dimensionalFEA,3D-FEA),研究 各 时期骨折治疗模型在载荷作用下,LCP内固定系统 及股骨内的力学特征。同时深入研究了各阶段的骨 折治疗模型在本文载荷条件下能承受的安全载荷作 用力,为该类锁定加压接骨板的设计、改进和临床应 用提供相关力学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模型的建立
选取健康男性志愿者(23岁,身高170cm,体重 约70kg)的 股 骨 螺 旋 CT 扫 描 数据建立股骨模 型[4]。CT 数 据 为 德 国 西 门 子 公 司 的 Somatom 4 Plus,扫描层厚为1.0mm,共扫描股骨断层758层, 总长为758mm。采用 Efilm 软件 对 CT 断层 进 行 图像识别和区域分割,提取出右侧股骨边缘轮廓数 据并输入 Pro/Engineering软件 以 生 成 精 确 的 股 骨 实体模型,如图1(a)所示,其全长450mm (以股骨 头最高点平面至内侧髁最底部平面的距离计算),股 骨 骨 干 自 然 弯 曲 率 为 0.015~0.200,颈 干 角 为 130°,前倾角为12°。该模 型 中,骨折面与水平面成 12°角,骨折端之间距离为1.5mm,如图1(b)所示, 骨折面距股骨头最高点平面282mm,接骨板系统选 用6枚锁定螺钉。根据解 剖 生 理 学 要 求,生 成 锁 定 加压接骨板 的 模 型,装 配 完 成 后 导 入 ANSYS软件 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如图1(c)所示。为方便描述, 本文将骨折部位未发生愈合阶段的模型简称为 F12 模型,将 骨 愈 合 的 软 组 织 形 成 阶 段 的 模 型 简 称 为 S12模型,将骨痂长出阶段的模型简称为 C12模型。同时,本实验设置正常股骨模型作为对照模型。


图1 股骨骨干 LCP医学装配、约束条件及软组织形成区域示意图 (a)股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模型;(b)医 学装配及约束示意图;(c)软组织形成区域示意图
本文采用的接骨板系统各部分制作材料均为 Ti-6Al-4V(TC4)。其中 LCP和锁定螺钉的主要结构如 图 2(a)所 示,接 骨 板 孔 数 为 8,总 长 度 为 160mm,厚度 为5.4mm,正面和背面的宽度分别 为18mm 和17mm,孔间距为18mm,带螺纹孔和 普通孔的直径分别为8.4mm (正面)、6mm (背面) 和8mm (正面)、5.6mm (背面);锁定螺钉的长度 为35mm,直径为5mm,螺帽部螺距为1mm,杆部 螺距 为 2 mm,螺 纹 深 度 为 0.4 mm,螺 帽 直 径 为 8.4mm,螺帽高度 为5.2mm。锁定螺钉的最大特 征在于螺帽处的螺纹与 LCP 螺纹孔中的螺纹完全 匹配,螺钉旋紧后,螺钉 和 接 骨 板 浑 为 一 体,成 为 内 支架。基于锁定螺钉的 零 件 尺 寸,对螺钉进行适当 的简化,即将螺钉的杆部简化为直径5mm 的圆柱 体,如图2(b)所示。

图2 LCP及锁定螺钉的 CAD模型 (a)LCP的 CAD模型;(b)锁定螺钉的 CAD简化模型
1.2 有限元模型及约束条件
人体单脚占立时,股骨作为生理加载支撑,加载 力F 应位于股骨踝支撑面内,才能达到力学平衡与 稳定,LCP骨折内 固 定 复 位 后,生 理 加 载 力 F 应具 有相同的情况[5],如图1所示,本文取加载力矢量所 在直线穿过股骨踝面 中 心。为 方 便 模 型 加 载,本 文 在股骨头顶部作一垂直于股骨受力轴线的切面,切 面面 积 为344.129mm2 。选 用 志 愿 者 一 倍 重 力(700N)作为 加 载 力,方 向 与 体 力 线 重 合 向 下。同 时,对股骨髁面进行全位移约束。在此载荷下,股骨 和锁定加压板系统产生的应变较小,可 近 似 视 为 线 弹性小应变。因此,模型中 所 涉 及 的 各 部 件 均 视 为 连续均匀的各向 同 性 线 弹 性 材 料[6],其各 部 分 材 料 属性[7-8]如表1所示。

在模拟计算中,模型的各个部分均采用三维10 节点四面体实 体 单 元solid187划分 网 格,并 在 骨 折 部位细化网格。在实际术 后 过 程 中,各 个 部 件 都 是 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会发生相对位移的,因此,各个部 件的接触面均采用粘结 约 束。网格划分完成后,模 型的单元总数约 为90万,节点 数 约 为140万,具有 较好的计算精度。
1.3 安全载荷分析
为了获得各个模型的安全载荷作用力,本 文 分 别加载 不 同 载 荷 于 各 个 模 型,F12 模 型:500、350、 300、250、200、150、100、70 N;S12 模 型:500、400、 300、200N;C12模型:1400、2100、2800N。
2 结果
在700N 载荷作用下,对照模型内 最 大 应 力 值 为38.48MPa,位于股骨距区,该值远低于皮质骨的 极限强度。股骨外侧为张 应 力 侧,股骨内侧为压应力侧。本文分析载荷下对照模型的力学部分情况 时,主要研究接骨板系统周围的骨干段。图 3 为 182mm 骨干段内的平均等效 应 力 von Miese 分布 云图。该骨 段 中,平 均 等 效 应 力 值 范 围 为 0.04~ 19.76MPa,应力集中于骨干后侧的纵脊(粗线)上。

图4给出了在700N 载荷作用下,股骨骨折治 疗中 F12模型、S12模型及 C12模型的股骨和 LCP 中的应力分布云图。在 F12模型中,股骨内的最大 等效应力值为371.23MPa,出现在股骨内侧髓腔与 第一枚锁定螺钉钉杆的接触界面,该值超过了皮质 骨的极限强度(240.32 MPa),股骨内应力主要集中 在股骨髓腔与第一、二、三枚螺钉的接触面。LCP中 应力集中现象主要出现在第三、四螺纹孔之间区域、 第五与第六螺纹孔之间区域,以及第三、四枚锁定螺 钉的螺 帽 与 接 骨 板 螺 纹 孔 接 触 面 附 近,最 大 值 为 1792.10MPa。在S12模型中,骨内最大 等 效 应 力 值为272.76MPa,出现在股骨内侧髓腔与第二枚锁 定螺钉钉杆的接触面,股骨内应力主要集中在股骨 髓腔与第一、二、三枚螺 钉 的 接 触 面,以 及 股 骨 外 侧 (LCP固定侧)与接骨板的接触面。LCP 中应 力 集 中现象主要出现在第三与第四枚螺纹孔之间区域、 第五与第六枚螺纹孔之间区域,以及第三、四枚颗锁 定螺钉的螺帽与接骨板螺纹孔接触面附近,最 大 应 力值为1554.40MPa。在 C12模型中,骨内最大应 力值为68.17MPa,出现在股骨外侧与第一枚锁定 螺钉接触界面、应力分布于骨干外侧与第二枚锁定 螺钉接触面以上部分及骨干外侧与第六枚锁定螺钉 接触 面 附 近。LCP 中 应力集中现象主要出现在 LCP正面右侧第二~六复合孔之间区域,最大应力 值为203.05MPa,位于接骨板正面第二枚螺纹孔右 侧与锁定螺钉螺帽的分离界面。


图4 三种模型骨与 LCP中vonMiese应力分布云图
与对照模型相对比,F12与 S12模型中 骨 应 力 最大值明 显 高 出 许 多,且超过皮质骨的极限强度, C12模型中骨应力最大值虽然也较高,但是属 于 安 全范围以内。F12、S12和 C12模型在本文研究的加 载方式下,不同的载荷大小与骨内及 LCP中产生的 最大应力呈线性变化(见图5)。

5 不同加载下三种模型各部分最大等效应力分布曲线
将所产生的最大应 力与各种材料的极限强度进行比较可以得出,F12 和S12模型的安 全 载 荷 分 别 为328N 和378N,患 者在该 两 个 阶 段 只 能 进 行 较 轻 负 重 的 恢 复 训 练。C12模型的安全载荷力为2896N,该阶段患者可以下床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3 讨论
目前,一些学者对 LCP骨折固定系统的生物力 学进行了相关研究。Stoffel等[9]对在骨折端间距不 同的情况 下,LCP 系 统 表 现 出 的 力 学 行 为 进 行 研 究,认为当骨折间隙较大时,螺钉的植入位置应尽量 向接骨板中部靠近。Ahmad等[10]将 LCP固定于人 工骨,研究骨与接骨板的间距对接骨板系统的影响, 该实验发现:当 LCP与骨面距离低于2mm 时表现 出与 无 间 距 情 况 下 相 同 的 特 征,均 在1633~ 1833N的加载下失效;当 LCP与骨间距超过5mm 时,系统在683N 的静态加载下失效。也有一些学 者[11]对 LCP和螺钉的许多参数,例如 LCP的长度、 螺钉的放置位置,以及 LCP系统复杂的生物力学行 为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植入固 定方式以及 LCP 结构形态相关的研究。本 文 针 对 股骨中部骨折,对 LCP固定骨愈合不同阶段进行模 拟计算,并采用单脚支撑时,对术后骨折区附近骨内 应力进行分析,用以评估康复训练的力学安全性,结 果可为临床康复训练的制定提供参考。
本文基于股骨 CT 扫描数据建立了正常股骨的 CAD精确模型,确保了模型的准确性;有 限 元 模 型 的单元数与节点数都在一百万左右,这 使 得 计 算 结 果达到了比较高的精度要求;加载中选择700N 沿 其体力线方向作用于关节头面上,股骨前倾12°,股 骨髁面全位移约束,这种载荷条件符合人体正常生 理行为的生理载荷,约束条件也趋于合理,结果具有 临床实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对骨内植物的深入研究,对其制作 材料提出了许多要求,植入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 力学相容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12]。其中,力学相 容性包括植入体材料的刚度、韧性、抗疲劳强度和磨 损性等。内植物的刚度和强度与材料的刚度和强度 有很大关系,复 合 材 料、不 锈 钢、钛 合 金(TC4)及纯 钛均可作为 LCP 及螺钉的制作材料。这些 材 料 均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 容 性[13-15],并且 可 以 提 供 较 高 的 刚度、强度以及较好的延展性,但内植物的形状和空 间结构对其力学相容性的影响更为重要[16-17]。本文 研究所得结果可为 LCP 形状和空间结构的改进 提 供可靠依据。
本文计算表明,F12模型与对照模型相比较,在 700N 载荷作 用 下,F12模型 股 骨 中 出 现 的 最 大 等 效应力值 远 高 于 对 照 模 型 骨 干 中 的 最 大 等 效 应 力 值,应力集中现象出现在 髓 腔 与 第 一、二、三 枚 螺 钉 的接触面,以及骨折部位上方股骨侧与接骨板的接 触面。说明上部分断骨中应力主要利用 LCP 内固 定系统的内支架作用。F12模型中的最大应力出现 在 LCP上,这是 由 于 锁 定 螺 钉 与 LCP 组成 的 内 固 定系统在骨折部位为单侧受力,并且骨折部位附近 的 LCP板面有复合孔存在,因此在材料结构不连接 的部位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S12模型 中 股 骨 及 LCP 内固定系统内的应力 分布情况均与 F12模型中相似,并且最大等效应力 值出现的位置也相同,但由于软组织的形成,使LCP 在骨折部 位 的 单 侧 受 力 情 况 减 弱。LCP 上的 最 大 等效应力值较 F12模型 减 少 了 约13%,同时,股 骨 内最大等 效 应 力 值 比 F12 模 型 中 减 少 了 约 27%。说明在软组织形成的骨愈合模型中,虽 然 软 组 织 弹 性模量较低,但传递了骨折部位上方股骨内的一部 分应力至骨折部位下方股骨。
C12模 型 中,最 大 等 效 应 力 仍 然 出 现 在 LCP 上,但出现位置与S12模型中不同,位于接骨板第二 螺纹孔右侧与锁定螺钉螺帽的分离界面,该 值 为 相 同载荷下S12模型中最大应力的近1/8。其整体及 骨内最大等效应力大幅降低说明随着骨折部位处材 料的弹性模量增加,虽然 LCP内固定系统组成的内 固定架仍然将骨折部位外侧上方骨内应力传递至骨 折部位下方股骨,但骨内内侧应力开始主要通过骨 折部位长出的骨痂传递至骨折部位下方股骨。
4 结论
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骨折愈合初期,骨痂未形成前,股骨内应力主要集中在股骨髓腔与第一、 二、三枚螺钉的接触面,LCP中应力主要集中在第三 与第四螺纹孔之间区域以及第五与第六螺纹孔之间 区域,并具有较强的应力集中,负载可能导致这些区 域二次损害;在骨痂形成阶段,股骨内部分应力向股 骨远端转移,分布于骨干外侧与第二枚锁定螺钉接 触面以上部分和骨干外侧与第六枚锁定螺钉接触面 附近,LCP中应力主要集中在 LCP正面右侧第二~ 六复合孔之间,应力集中的现象与强度明显下降,适 宜的训练有利于新骨生长与骨伤的愈合。
上述研究结 果 可 以 作 为 LCP 设计 及 改 进 等 方 面工作的力学参考数 据。同 时,计算所得的各个阶 段所能承受的安全载荷,也可以作为临床康复训练 计划制定的 参 考 数 据。有 关 LCP 形态 结 构 的 优 化 设计,以及复合孔间距离对骨折治疗模型的影响等 方面工作将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开展。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