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的日子:刘念跳楼的警示!高尔顿定律,父母太优秀孩子就平庸
刘念作为隐形主角,一直贯穿《追光的日子》整个剧情,在背后推动《追光的日子》剧情的发展。
直到第25集,刘念终于决定不再逃避,不应该把父母的责任都推到郝楠身上,当她听到白洁说郝楠被迫又要辞职时,毅然决然来到学校吐露真相。
郝楠离开原来学校这件事,终于真相大白了,观众们苦苦等了25集。

刘念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学生,知识分子,非常看重面子,女儿的学习成绩就代表了他们的颜面。
在这种无形的双重压力下,刘念的压力越来越大,学校对她而言就是父母的考验,成绩好代表着考验过关,再接再厉。成绩差就意味着要坠入深渊,忍受着无穷无尽的精神折磨和羞辱。
最后,加上郝楠的沉重一击,刘念跳楼了!

有个问题,请读者朋友们一起探讨:
如果刘念当时没有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而是在父母和老师的理解、宽容和支持之中,成为了最好的自己,但是她还是达不到父母的高度,不如父母优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不是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吗?不是龙生龙,凤生凤吗?
作为高才生的后代,刘念最好的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应该是要超越父母的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高尔顿定律在起作用了!
1889年,英国统计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在研究祖先与后代身高之间的关系时发现:身材较高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较高,但这些孩子的平均身高,并没有他们父母的平均身高高。

身材较矮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较矮,但这些孩子的平均身高,却比他们父母的平均身高高。高尔顿把这种后代的身高向中间值靠近的趋势称为“回归现象”,也被称为“高尔顿定律”。
中国的俗语: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富不过三代……等等这些,其实说的都是“回归现象”。
如果没有“回归现象”,就是“马太效应”了。
所谓马太效应,就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如果人类高的后代越高,矮的越矮,高的长到了10米高,矮的只有20厘米,那人类社会还会存在吗?
同样道理,富的越富,穷的越穷,也是这样。

大自然中有一种神秘的、微妙的平衡机制,就是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种机制,根本不会以任何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
任何主观意志,任何盲目自大,任何顽固不化,都会在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从高尔顿定律来看,孩子不如父母优秀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这体现了天道的公平无私。
刘念的父母,作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竟然不知道高尔顿定律,实在是悲哀。


可能刘念的父母没有学过统计学,没有接触到回归这个概念。要是他们知道并且尊重高尔顿定律,或许他们对刘念就不会如此苛刻了,刘念也不会跳楼了。
如果刘念不残疾,这个善良的孩子,即使做个最普通的人,只要心态平和,接纳了真实的自己,那就是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她仍然可以生活得自信、平静和幸福。
做最好的自己,不要盲目去和别人攀比。

如果最好的自己是小草,就开开心心地做小草;如果最好的自己是大树,就高高兴兴地做大树。
大树和小草,所有“最好的自己”汇聚在一起,就是宇宙中最美的交响乐,就是宇宙中最美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