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洛阳篇(上)
前排提醒:看完正文后一定要看UP在后面写的手札。

山间的竹叶飒飒作响,仿若迎面吹来的风都是青翠舒爽的,将山下的暑意隔开。
长歌轻叩观门,不一会儿,清脆的女声响起:“来了!”门徐徐打开,是一位着道姑装束的女子,看着敦厚亲和。刚看清楚来人,女子神情旋即雀跃起来:“阿离!”未及长歌做出反应,女子就已急急跑开。长歌无奈地摇摇头,只得说道:“阿碧,你慢点儿,当心脚下。”
静澹真人才从药房出来,便听得急促的脚步声,开口道:“阿碧,切莫慌张,有什么事慢慢说来。”阿碧却是顾不上这许多,直言“观主,阿离,阿离回来了!”
眼前出现了一对青年男女,一同向静澹真人行礼:“观主。”静澹真人还礼道:“阿离,秦郎君,别来无恙。”又注意到跟在二人身边的小粉团子,虽然面容稚嫩但已可见剑眉星目,语气更添了几分和蔼:“想必这位小郎君,便是司徒先生所说的可塑之才吧。”
小家伙一直规规矩矩地在一旁站着,因为阿娘告诉过他大人讲话的时候小孩子不能够插嘴。听到观主提到他,这才一本正经举着小手作揖,奶声奶气地说道:“观主好,阿碧姑姑好。晚辈秦昭,你们也可唤我阿鶵。”静澹真人蹲下来,温声道:“何为鶵?”阿昭从怀中摸索出一块小木片,上面一笔一划地写着个“鶵”,双手举到观主面前:“喏,这就是。”这一举动倒是把众人逗乐了。长歌带着几分好笑几分赞许摸了摸秦昭的小脑袋。
秦昭却是满心疑惑,这有什么值当笑的。自个打四岁起便开始识字,既要学族内语言又要学汉文,如今已经能独自读一些较为简单的书籍了。阿耶阿娘要去巡营或者有军务要忙时,就会把他托付给穆金叔叔和步真哥哥代为照料。穆金叔叔也懂汉文,时常也会教他一些功课。原先阿娘便告诉自己,自己在草原上的名字可以慢慢学着写,不用着急。可是穆金叔叔却坚持说习字就应当先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还说他的阿塔和阿娜是顶顶聪明的人,作为他们的孩子自然不能落后。每回见到穆金叔叔,他都要考“鶵”字怎么写。小家伙为此苦恼了好久,这块小木片还是之前趁着阿耶阿娘给他做木马不注意的时候,悄悄从地上的废料堆里面捡来的,为的就是有人再来考他好能记住。
静澹真人笑得愈发温和,“真是个好孩子。蛰虫昭苏,鹓鶵始出?好名字。”隼和长歌不由得相视一笑,想当初为了给这孩子取名字可是花费了好大功夫。
(草原营帐内)
虽说鹰师上下都称这个孩子为小特勤,但总归还是要有正式的名字。隼和长歌初为人父母,身旁也没有长辈指点,对于起名之事颇为头疼。尤其是隼提出要起两个名字时,长歌感觉自己额角的青筋正在突突地跳。纸写了一张又一张,丢了一张又一张。这可是他们的孩子,二人都非常地郑重。
隼走过去把斗篷给长歌披上,现在正是关键时期,可不能受凉了。看着长歌眉头紧锁,隼宽慰道:“没事的,慢慢想,要是实在想不出来,我找穆金问问看。”
“莫不如叫阿鶵?庄子有言,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阿鶵?听着倒是不错。”隼念叨了几遍,越念越属意。夫妻二人遂决定就用这个名字,但是一想到还有一个名字要起,又双双叹气。
“中原的名字要姓什么?”
“这还需要想?自然是姓秦啊。之前秦老在洛阳帮我们拿过所,我们还以兄妹相称。”
“长歌,我们是夫妻。”
“是,那么夫君,你想到什么好名字了吗?”
“暂时没有。”隼别过头去,长歌叹了口气,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纸上。
“昭字如何?”
“昭?”
“昭者,日明也。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正合着孩子的生辰。”
如此,新生儿的名字就此定下。二人均长舒一口气。
“大事既了,羊肉汤的温度也刚好。来,把汤喝了。”
“啊?今日还要喝……”长歌好看的眉毛又蹙起来了。
“上面的油我已经撇干净了,你身子弱,需得好好养养。”
思绪间,静澹真人叫阿碧带隼和小秦昭去尝尝茯苓膏,自己则和长歌一同向茶室走去。
阿碧一边摆上茯苓膏,一边介绍:“这是经由孙真人研究的方子,我们观主改良得之。将茯苓粉、仙草倒入陈皮、乌梅熬煮出来的药汁中,再上火熬制,待放凉凝固后,再浇上白蜜。涵养脾胃,宁心益气,在这个时节吃是再合适不过了。”
隼不由叹服,“孙真人可还安好?”“老人家很好呢,老神仙可不是白叫的。”提起孙真人,阿碧满是钦佩。
隼看着秦昭小心翼翼地用勺子舀起白蜜放进嘴里,还舔了舔嘴唇,随后便大胆地舀起茯苓膏开心地吃起来。“怎么样,阿昭,好吃吗?”秦昭连连点头,忙道:“阿耶,好吃的,你也快尝尝。”
隼眼中的笑意更甚:“好。”
另一边,静澹真人取出雪水烹茶,长歌正坐下来。
“近年来劳阿离费心了,观中一切安好。塞外来的珍稀药材救治了不少百姓。”
“长歌当年承蒙观主点拨方得以悟道,只是略尽心意。何况这都是我雁行门的弟兄们的功劳,长歌不敢居功。”
“是了,如今商道和畅,流民渐少,倒是不怕搅扰。五娘前些日子还同阿碧讲想随着商队一起去四处看看。”
长歌放下茶杯,想起当年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糖给了自己的小姑娘,不免带上了几分关切:“五娘如今可好?”
“五娘现下正随荃娘到山下给村民派解暑方子去了,晚些时候你便能见到了。”
“说起来我很久没有见过五娘了,正好同她说说话。等十八他们从大漠回来,我便托她带五娘到商道走走。”
静澹真人看着长歌清丽的面庞,神色平和从容,由衷感到欣慰:“阿离,我观你如今通达见独,渐证逍遥之境啊。”
“观主谬赞。只是如今清平盛世,民生和乐,长歌亦当遵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和其光,同其尘。

UP有话说:
1.鹓鶵【yuān chú】取自《庄子》中庄子与惠子的其中一场辩论,庄子自比鹓鶵,表达自己高洁的志趣。南宋王应麟编写的《小学绀珠》卷十有言: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也就是说鹓鶵也是凤凰的一种,后世常以鹓鶵喻有才望的年轻人。既然大家都说鸟蛋,那隼和长歌的孩子的名字就从鸟类中取吧。只是隼的名字已经很特别了,一般的名字是不敢取了。何况李长歌自幼饱读诗书,当然不会随意给孩子取名字。UP原来想取“鹓”,但是又想起长歌的皇祖父是唐高祖李渊,因为字同音不符合为尊者讳的规则,长歌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只能取后一个字了。另外,穆金就是故意的。
2.“青春受谢,白日昭只”见于《楚辞·大招》,意思是四季交替春天降临,阳光灿烂。而观主所说的“蛰虫昭苏”见于《礼·乐记》,昭苏即苏醒,意思是万物复苏。(后半句“鹓鶵始出”是UP自己瞎编的)昭既有“明亮,光亮”的意思,又有“晨曦”之意。剧里面的主题曲名字就叫光的方向,取名昭或许能够代表长歌的心境也能代表父母的美好祝福吧。另外,小朋友的两个名字都是长歌取的,一来是隼的文化底蕴确实有点不足,二来是有种“以你之姓冠我之名”的意味在。
3.文中提到的木马是可以骑的那种,古时已有,但是具体年代缺乏相关资料。
4.茯苓膏确有其物,现在都可以自己做(具体做法网上有教程),但和历史上孙思邈所述的不是同一种。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的“茯苓膏方”是药物,食之以轻身明目不老,历史上的药王活了142岁,非常长寿。同时,孙思邈是赞成食疗的方法的,所以UP在这里做了改动。另外文中提到的白蜜是土蜂蜜的一种,是蜂蜜中的珍稀品种,蜜源多为洋槐花或者椴树花。白蜜的营养成分高,但糖分含量却不高,有延缓衰老和预防肝病的功效。
5.坐月子的时候是可以喝羊肉汤的,适量食用可以治疗虚劳赢瘦,有助于产后身体的恢复,但不能喝太多。
6.通达见独同样是庄子的思想,庄子所追求的真正的逍遥,便包括既能够明白事理有抽身而出的清醒,同时精神独立能够有担当。
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见于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意思是大道不会刻意施为,而是遵循大道的规律行事,从而自然成就事情。结尾的“和其光,同其尘”见于《老子·第五篇道章 [王弼本四章]》,意思是和合它们的光彩,也共同吸纳它们带来的尘埃,在UP理解里面包含有“求同存异”之意。同时也可以暗合“光的方向”之意。
8.长歌的人生轨迹和思想的重要转折点发生在流云观,道家对她的影响应该是很深刻的,所以UP选取了流云观展开本篇番外。虽然为虚构故事,但是总不能完全架空,还有写文化人的对话是真的累(我的文化水平肯定比不上李长歌),所以UP在写这篇番外的时候光是补齐资料就花了很久。(其实在UP的构想里面是一家四口,一个哥哥一个妹妹,至于为什么没写,问就是起名字太痛苦了。)一家三口更多的日常相处我会放在下篇,但没那么快更新,望见谅。最后,本文纯属UP自己瞎写的,文化水平有限,只能到这个地步了(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