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鲸:深海孤独的遨游,响亮沉重的呼吸

我相信文字是来自写出它的人背后的那个时代,再近一点说,它是来自作者脚踩的那片土地、是曾出游的海域、是没有人烟渺茫的丛林;或是去超市买柴米油盐的路上、是和邻居打招呼的瞬间、是在斑马线上快速穿过的来来回回。文字所塑造的氛围和意境不是由作者决定的,或者说,不应该由作者决定。无论走多么远,它都决定于一个底色——你所经历的生活。
跟着潮流、跟着风头走的写作者是走不远的,有时候一时的热闹,不值得效仿。写作者是一个把自己留给个人,陶醉在个人的世界的人,只有这样,他有时候才能留给世界,也会拥有更多的读者,最后将文字所孕育的热和爱达到巅峰。
莫言说:“伟大的作品,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赢得准贵族的欢心,也没有必要像鬃狗一样欢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要离功利比较远才好,既不为眼前的功也不为未来的利所诱惑,就是好好的写自己、写心灵、写情感、写个人对真理的热爱。
如果以力量相比较,个人的力量和其文字的力量,是差出天地般的距离。我羡慕每一位作家,甚至嫉妒。那些跃然纸上的文字,一个错觉,觉得它们仿佛曾活在这世上,而今隐居书中,不问世事,却带着直达内心深处的穿透力,引领着我前行。
文字就是那个你喜欢去做的事情,它包含着你对这时代的热烈,它是你觉着非常必要去做的事情,不求喝彩声,不求很多的目光来关注它,它就那样形成了,在一片长满茅草高腾的荒野上,风一吹,飘向四面八方。
当年轻的作者们用略微稚嫩的文字记录着他们的生活时,可能也无法想到,再过十年的他们再次翻看这些年轻的字体时,会有那么大的触动。文字会改变,它可能变得毫无重量,细读下去所有的文字都是趴着的;或者,它可能变得更不一样,它们会站在比作者还高的位置,站的笔直,站在时代的尽头。
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经历着社会不断转型,文学形式发生着巨大变化,处在文明冲突和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物欲横流的经济大潮,被吞噬和屈服是常有的事情。纵然如此,也不乏有优秀的青年作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但是又很快消失了。这才不是大事,只要他们的文字还在,就不是什么大事。我们要把作者放回去,放进空气悬荡的游丝中,放进泥土气息的大地里。将文字留下,留在这喧嚣的世界里使喧嚣不在,留在这峥嵘的岁月中使峥嵘往来。
十年饮瑟瑟之寒冰,难凉满腔沸沸之热血。如果你喜欢写文字,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一直坚持着,就该值得被人鼓励一句,如果没有人对你说你还不错,那你就要对自己说一句:我很棒。希望有一天你的文字,慢慢蜕变成文学。用文学,继续记录着这个时代。
我很庆幸,自己奋不顾身的事情,是写作。
作家不是一般的有个性,不是一般的有魅力,不是一般的有语言造诣,相对于自己的时代而言,他们也不该是一般的有见解。有时候他们跟时代的距离非常近,有时候又非常遥远—他们简直不是这个时代里的人,但又在这个时代里行走。他们好像是不知从何而来的使者,尽管满身都挂带着这个星球的尘埃。这就是作家。 —张炜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倔强的心灵